蘭倉親情美文:我的奶奶!

親情能點燃生活的希望

為我們撐起心靈的藍天

它是一種

沾了點汗、溼了點淚、帶了點痛的

是一種平凡而偉大的美麗

我的奶奶

農曆七月三十日是奶奶過世後的盡期忌日,和妻兒早早趕往鄉下老家。初秋的家鄉有點清冷,一場雨,讓整個村子變得靜悄悄,只有遠處的鳥鳴聲和院子裡的千層菊被風吹動的聲音。披上一件外套,點燃一支菸,望著家對面的遠山,淚水又一次溼了臉頰......“你別這樣,奶奶在天堂也會難受的。”妻子拍拍我的肩膀說。

兰仓亲情美文:我的奶奶!

奶奶去世的這段時間裡,我感到從未有過的空虛和茫然,沒有了奶奶,就像一隻飛散了的小鳥,變得孤獨、無助。寫下這些文字算是對天堂的奶奶一種告慰,也算是對自己心裡的一絲安慰吧。

奶奶於戊戌狗年農曆六月十一日走完了她72年的人生歷程。在縣城上班的我,是從二爸的電話裡接到奶奶去世的消息的,沒能見上奶奶最後一面。聽鄰居阿姨說,奶奶走的時候沒有一絲痛苦和呻吟,很安詳。令我至今不能釋懷的就是沒和我親愛的奶奶再拉一拉手,說一說話,再最後一次抱一抱,她一個人,就那麼孤單的走了!跪在桌前貪婪的看著躺在吊桌上的奶奶,多麼想再聽聽奶奶的嘮叨,多麼想再吃一口奶奶包的扁食,多麼想再給奶奶買一個她最愛吃的紅薯啊!出殯那天,莊裡來了好多人給奶奶送行,陰雲低垂,細雨絲絲,......

兰仓亲情美文:我的奶奶!

打記事起奶奶過日子就很精細,為了兩根蒜苗能和賣菜的阿姨爭上半天,為了半兩豆腐能和鄰居家的大爺紅臉......有一次,奶奶包了我最喜歡吃的扁食,吃過一碗後肚裡已經裝不下了,我偷偷把第二碗吃剩的餵給院裡的小狗,被奶奶發現後大罵一頓,為這事奶奶兩三天沒和我說話。上初中的時候,家裡每週給的生活費是固定的,有一次同學過生日,幾個人把生活費湊在一起買了個生日禮物,剛好趕上逢集奶奶看我,當我伸手再要生活費時,遭到拒絕,“生活費每週都是固定的,錢花沒了自己餓著。”奶奶甩頭就走,那會感覺好沒面子,結果第二天一早,奶奶又把十塊錢託人捎過來了。上了年紀後,奶奶有時候變得糊塗起來,放下的東西一轉眼又給忘了,但他始終記得兒孫最愛的飯菜,始終記得兒孫的衣服放在那個櫃子裡,打開那個破舊的衣櫃,裡邊裝滿奶奶給我拉的毛底鞋和縫補過又疊得整整齊齊的衣服......收拾奶奶的遺物時,發現奶奶睡過的炕頭有一沓皺皺巴巴的錢,有一百的、五十的、十元的,還有一元的,一共是3862塊錢,一家人都沉默了,那可是奶奶省吃儉用從牙縫裡擠出來的啊!我們姊妹幾個把錢分了,我拿了兩百夾在了錢包裡,這是奶奶留給我們的唯一“念想”。

兰仓亲情美文:我的奶奶!

奶奶是村裡出了名的“女強人”,幹家務沒得說,種莊稼更是一把好手,聽爺爺講過,年輕時的奶奶不僅要拉扯兩個兒子,餵養兩頭豬和一頭牛,還要幫他種十幾畝地的莊稼。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六月的夏收,十幾畝小麥和油菜開鐮後,一家子都是忙前忙後,而奶奶是最忙的,除了做飯送飯,奶奶還要幫著收割。一天,驕陽似火的天氣突然電閃雷鳴,奶奶丟下手裡的碗筷趕緊跑到麥場收拾沒有裝完的小麥,一百多斤的袋子不用任何人幫忙,奶奶愣是一個人扛著往家跑,來來回回幾趟,小麥沒受損,她卻累到了。

奶奶沒啥文化,要求子孫卻很嚴,她帶父輩從小放牛割草務莊稼,教會父輩農民靠地吃飯不捱餓,留給父輩“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艱辛和不易。隨著時代的變遷,奶奶對我們弟妹讀書學習更加上心,常聽奶奶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國家政策現在這麼好,你們一定要爭口氣好好讀書,走出大山去幹大事。”

奶奶常說虧待了父親和二爸,因為那個年代家裡窮,沒錢供應父輩上學,父親和二爸都是小學沒畢業就喂牛種莊稼了,又都早早的結了婚,然後就打發出去打工掙錢了。奶奶嘆口氣說:“誰不想一家子團團圓圓過日子,沒辦法呀,光靠幾畝地養活不了這麼一大家子人。”說到這,他總會無奈的搖搖頭。

這幾年,家中的光景漸漸好了,我因為在縣城工作,父母親又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四季裡年邁的奶奶獨守著一個大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聽妹妹說,每逢週末奶奶總會念叨著我和他的曾孫,在院外的梨樹下一坐就是一下午。

兰仓亲情美文:我的奶奶!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箇中秋節,再次點燃一支菸,對著一輪明月靜靜的坐著,耳邊似乎又傳來奶奶教我的歌謠:“世上只有奶奶好,有奶奶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奶奶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奶奶,我想你!

兰仓亲情美文:我的奶奶!

作者:楊含龍,禮縣寬川人,愛好新聞寫作,在《解放軍報》、《軍事頻道》、《人民軍隊報》、《甘肅日報》、《隴南日報》、《人民網》、《中國軍網》、《新華網》、《中國廣播網》、《甘肅衛視》等媒體刊發作品400餘篇,出版新聞作品集《利劍出鞘嘯長空》一部。現為禮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宣傳中隊民警。

監製/李玉明主編/馬小春編輯/趙靖 趙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