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滿天下的楊家槍,古傳真功夫,槍勁即拳勁,練真功夫就靠它了

楊家槍

相傳清康熙時,山東牟平縣馬某所傳。楊家槍手執槍根,出槍甚長,且有虛實,有奇正。進其銳,退其速,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最絕妙之招是在一得手後便一戳,敵放一失勢便無再復之隙。楊家槍基盤在兩足,身隨其足,臂隨其身,腕隨其臂,合而為一,周身成一整勁。楊家槍單練套路有常合槍32式等,對練套路有24式,八母槍、六合槍、散扎拔萃等。

楊家槍被武林界公認為第一名槍,因舞時如梨花搖擺,又名梨花槍。早在明朝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指出“楊家槍變化莫測,神化無窮,天下鹹尚之。”但戚公注重行陣。而我家所傳楊家槍法系統完整,精妙實用,自成體系。

1、套路。家傳楊家槍共七個套路,計二百二十三式記真,各套路其槍勢又多少不一。

大花槍四十二式,由白蛇吐信、鐵牛耕地、燕子奪窩、黃龍臥道等組成。

花戰槍三十八式,由十面埋伏、葉底偷桃、蛟龍出水、惡狼扒心等組成。

十七戰槍十七式,由黑虎臥身、下步角入水、滾坐馬勢、青龍落地等組成。

軍戰槍,二十二式,由狂風擺柳、左蛟龍、烏龍擺尾、鯉魚脫鉤等組成。

梨花八母槍,十六式,由夜叉探海、惡虎撲鹿、跨虎開山、青龍獻瓜等組成。

陳戰槍,五十四式,由童子抱心、旋風破道、懷抱琵琶、火焰穿雲等組成。

小花槍,三十四式,由金簪撥燈、烏龍入洞、烏鴉貫頂、蘇秦背劍等組成。

名滿天下的楊家槍,古傳真功夫,槍勁即拳勁,練真功夫就靠它了

2、用法

用法譜,由三十六奇槍和六合雜槍組成。

三十六奇槍,並非三十六式,而是百餘種攻防方法,例四奇槍曰“五鎖轉連環,一轉身,中平槍為首,二轉身十字槍當先,三轉身剝槍為和,四轉身安膝槍,五轉身白牛轉角。”又如十一奇槍曰“金貓撲鼠,鷂子撲鵪鶉,燕子奪窩,鳳凰單展翅,柳葉分眉,鯉魚穿腮,倒打紫金冠,翻槍按槍,雙龍入洞……”

六合雜槍,共二十點,謂雜槍二十點。例:“扎面扶槍,身裡一點,指南扎川肢一點,騰手劈下高槍一點,反一腳老鶯倒坐一點。”合槍之五:一接,二進,三攔,四劈,五扶,六扯。合槍之六:指人頭,扎人面,五拱身,扳塌裡外把門、單閃門。上三槍,穿山甲,上中槍,鳳凰點頭,下三槍,扶槍、量槍、襯槍、硬扶白捉白拿,右扎左推,抱迎風鉤掛,迎對拿,燕子復奪窩,鳳凰單展翅,孟良夥出。

內含九個進法。一進,分進,纏進,帖進,攻進,拱進,哄進,揭進,急進。其次有十七靈神勁:停、領、閃、站、鉤、掛、纏、絞、顫、轉、隨、合、出、入、進、退、雜步。

學九進槍須能扎功夫大槍——九進十三槍(套路)才能靈活運用。其大槍根據本人功夫而採製,長短有丈五、丈二、一丈,前端能安槍頭,後能盈把為宜,練時必能晃動平舉此槍。此槍以中平槍為主,子午為楊家老把門,槍扎滾豆之力,裡為拿,外為攔,扎槍三尖照,上照鼻尖,中照槍尖,下照腳尖。凡扎槍先學存腰縮骨,後學窄身搖膀,學會圈槍為妙,以賺槍為能。立勢有上中下,次分左中右,後有十封十閃,上扎槍隨槍就槍、中扎槍、纏槍救護,下扎槍提槍為上。硬進防哄下,敗勢防追兵,中平槍蓋世英雄,老把門久戰千合。

楊家六合槍法,六合神槍無比,專掃反國奸臣,安邦定國憑胸襟。那怕四夷皆勝,槍頭去鬼神嚎啕。壯士見膽戰心驚,英雄對敵喪殘生。久戰千合最勝,子午槍頭對正。全憑前後相續,先有拳為謨母,後有對閉捉拿,圈裡搭槍圈外法。他槍不動我槍發,來如風去如箭。扯人頭,扎人面,上下高低俱要見。各架扎,何架用,順法扎,橫法託。一思一動能千變萬化為妙,以上槍法不宜詳解,必須入門而得解。

名滿天下的楊家槍,古傳真功夫,槍勁即拳勁,練真功夫就靠它了

槍是一種在長柄上裝有銳利尖頭的兵械。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原始的長槍僅僅將木棒頭削尖就是了。漢時的槍與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長木杆或竹竿為杆,裝上銳槍槍頭,配以槍纓即製成。不同用途的長槍其長度各不相等。用於車戰、騎戰的槍顯長,用於步戰的槍顯短,用於守城御寨的槍顯長,用於進攻的槍則短。長槍可達八米之餘,短槍可為一點三米之多。現代武術中槍術競賽套路用的槍,其長度不能短於本人直立直臂上舉時從腳至槍尖的長度。

槍的種類很多。以宋、明兩代為最盛,創造了式樣繁多、用途各異的槍,廣泛用於步兵和騎兵。新中國成立後,槍術被列為正式武術比賽項目。槍由槍頭、槍纓、槍桿和槍鐮等組成。

槍頭:也稱槍尖。槍頭為鋼或鐵製,古時以銅製。現代武術所用的槍頭,式樣為單個菱形,脊高刃薄頭尖。

槍桿:槍的組成部分。槍桿多用木製之,椆木最佳,合木軟輕次之,白蠟杆更次之。槍桿後端要粗及盈地,愈向槍頭愈細,槍桿要直而不曲,細而不軟。

槍纓:槍頭下的裝飾物。槍纓用犀牛尾、犛牛尾、馬尾等制之,現常以紗、絲制之,多為紅色。其用途在於,搏刺時槍纓抖動可以迷亂對方,並能擋血。平時演練時則可壯聲勢。

長 槍 此種槍屬明代兵器,槍頭長三寸三分,重一兩三錢,槍桿狀盈。

古矛槍 明代鐵兵器,槍頭長七寸,重四兩。其方稜扁如蕎麥,前頭尖銳,用於透刺。

梨花槍 是長矛和火器的結合型兵器。採用無纓的普通長槍,在原槍纓部位縛一噴火筒,同時點燃,用火藥燒灼而殺傷敵人。藥盡有可用槍頭刺殺。藥筒中噴出之藥,如梨花飄落而得名。宋代李全之妻楊妙貞所創此槍套路,世稱她"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鉤鐮槍 槍長七尺二寸,其中槍頭為八寸。槍頭上尖銳,其下部有側向突出之倒鉤,鉤尖內曲。槍桿長六尺,粗圓徑為四寸,以木製成,杆尾有鐵鐏,長四寸。

九曲槍 槍長一丈一,槍頭如蛇形,頂尖而鋒利,兩側薄刀,整個槍頭長一尺餘。明代馬戰的主要兵器。主要用法有:攔、拿、扎、刺、搭、纏、圈、撲、點、撥、舞花等。

太寧筆槍 槍頭銳利,槍頭刃下數寸裝一小鐵盤,上面有刃。因其槍頭如筆狀,故得此名。

花 槍 槍桿長五尺,梭形槍頭,槍頭下紅纓,槍桿粗不攻把。由於槍桿較細,抖動時槍頭顫抖不停,使人難以捉摸槍尖戳處,使人眼花繚亂,故得此名。

雁翎槍 清代兵器。通體長七尺二寸,其中槍頭為八寸,槍桿長六尺,粗約三寸餘,硬木製成。槍頭為鍊鐵所制,其式樣與雙鉤鐮槍相似。惟槍尖為扁平梭形狀。杆尾有鐵鐏,長為四寸。

拳腳是兵器的基礎,兵器是拳腳的延伸,練好拳,站好樁,再練大杆子,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名滿天下的楊家槍,古傳真功夫,槍勁即拳勁,練真功夫就靠它了

名滿天下的楊家槍,古傳真功夫,槍勁即拳勁,練真功夫就靠它了

名滿天下的楊家槍,古傳真功夫,槍勁即拳勁,練真功夫就靠它了

名滿天下的楊家槍,古傳真功夫,槍勁即拳勁,練真功夫就靠它了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