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儿自幼失聪,靠“看口型”考上内科大,立志考公务员

他的世界是无声的,却是多彩的。因为父母的爱,他练习开口说话,也创造了和普通同学一起上学的奇迹。他以独特的看老师口型的听课方式考上大学,毕业后还回报社会做了两年志愿者。

今年26岁的李磊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尽管有听力障碍,但他以不懈的努力像健全人一样自信、自立和自强。

小伙儿自幼失聪,靠“看口型”考上内科大,立志考公务员

自幼失聪,却比平常人优秀

昆区一个老旧小区的一楼,李磊正坐在老式写字台前学习。高大帅气的他,耳朵上戴着助听器,看着记者的口型对答如流。

“孩子1992年出生,出生的时候难产,后来被送去抢救过。”李磊的母亲回忆,他一岁多时家里人发现情况异常,带着他前往北京治疗,被确诊双耳耳聋。从那时起,李磊戴上了助听器,父母买来相关书籍,教他发音,让他感受发声时气流冲击声带的震动,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看着他的嘴唇,再让他摸着喉咙感受发音,从最简单的词语学起。父母担心他产生依赖,至今不让他学手语,而是让他努力学习发音说话。

在李磊的父亲李波看来,儿子一直是非常励志的孩子,他几乎听不见别人的声音,仅仅依靠看口型与人对话。经过长期的训练,慢慢地,李磊说话越来越流畅,到了适龄入学的年纪,李波四处奔走,只为给他找一个普通学校就读。“我相信他可以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学习,所以想让他试一试普通学校。”在寻找学校的过程中,这位父亲遇到了诸多困难,当有老师提到了昂贵的助听器——担心孩子玩闹过程中损坏或者丢失时,李波当即写了保证书,终于让李磊得以入学。

起初,无论是李波夫妻还是学校,都在观察李磊的学习情况,但试了几天发现他可以适应学校生活,此后李磊便踏实地学习起来。“李磊,你是一个让老师放心的孩子。”上学不久,班主任写下了对他的评语。

“从上学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学习的方式是自学和看老师的口型。“李波向记者介绍,儿子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要比其他正常孩子多很多,有时候熬夜到凌晨甚至更晚才能把当天学习的内容掌握,过程很艰辛。

李磊上学后,常常是他在灯下学习,母亲在身边陪伴。

走进大学,立志考上公务员

“同学们都知道我的情况,他们很友善,我们会一起聊天,我也会问同学问题。”李磊说,只是其他同学玩儿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一旁看。

课程的难度逐渐增加,很多健全的孩子也感觉学习吃力,李磊却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李磊说,他习惯了以自己的方式学习,不觉得难。

“最难的是英语听力,李磊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摸索出了答题办法,最终成绩还很理想。”李磊的母亲说,他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为了圆大学梦,李磊拼了,有时“看”不到老师讲课,他不懂的问题会在下课后立即去请教。

让李磊感动的是,一位高中同学经常把笔记拿给他看,笔记详细又工整,对于李磊来说,这些学习上的帮助是他前进的动力。

高考时,李磊成绩达到了本科分数,家人考虑到生活上的方便,让他选择了内蒙古科技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习。李磊很珍惜大学生活,几乎每学期都获得奖学金。

大学毕业后,李磊顺利考上了社区民生志愿者。“我负责养老保险的资料复印和录入电脑工作,工作比较顺利,也完全能够胜任。”李磊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很有自信,对待工作也十分有耐心。靠微薄工资生活的父母,即便生活再苦再累,看到儿子如此自强自立,也常常忘了辛苦,非常自豪。

2017年8月,李磊的志愿服务工作已经结束,此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目前正在全力备战报考公务员。他说,想要以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

“我很希望李磊在今后的生活中,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也能够回报社会。”李波表达了他内心的愿望。​​​​ 来源:包头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