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电台「我们四人宿舍五个群」

情感电台「我们四人宿舍五个群」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本期节目)

今天中午在公司休息的时候,和办公室一个新来的实习生姑娘在休息区无聊聊了起来,她问我咱们公司有没有微信群,我说有啊,经理没有拉你进群吗,她说没有,估计是经理忘了,我就跟她说,那等会儿我拉你进群,来回工作上的事儿你也好第一时间在群里知道。

就这么随口提起“微信群”这个词,小姑娘突然很激动的对我说“姐,说了你别不信,我们大学宿舍四个人,但是我们有五个微信群”。

正在喝水的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差点一口喷出来,我惊讶的看着她,身为八零后的我,一开始完全没有理解什么意思,等我细心思考之后我整个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印象中的大学室友不应该是这种充满表面的虚荣才是,毕竟大家在一个屋里共住四年,感情应该很深才对。

她看到我一脸不相信的模样,再次说了一遍“姐,我不骗你,我说的是真的,现在的大学生不像你们那个年代那么纯真了,我们现在很要好的闺蜜关系一般都是高中时的同学,大学的室友,表面看似很好,但是无法达到高中闺蜜的友谊”。

我带着惊讶,慌忙跑到办公桌上拿起纸笔开始算,她站在一旁傻笑看着我画,当我算出结果的时候,我在回过头看了一眼小姑娘,自己默默的为她竖起来大拇指。

有个成语叫“细思极恐”不知道大家听过没,这个成语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很多事情,你若是细心的去思考,突然会觉得恐怖到了极点。

我当时就是这个心理,也就是说宿舍四个人,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没有自己存在里面的微信群,然后每天都有四个群、三个人互相在里面讨论着不想让另外一个人知道的事儿,甚至于是在讨论那个不在群里的人,而至于那个有每个人都在的四人群,则就成了“表面群”。

在我惊讶之余,小姑娘又继续对我说“大家平日里看似好如姐妹,生活中也很和谐,但是偏偏就是这么温馨和谐的一幕,往往就会因为某些生活细节而多一个群出来,我们宿舍有个女生,老是看不惯她对面床的那个女生用自己的化妆品,于是就组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我和另外一个女生拉了进去,然后开始向我们俩吐槽她,这不吐槽还罢,一旦有个人带头,剩下的人也就跟着嚼起了舌头根,然后还有可能这个跟随嚼舌头根的人,过段时间会在另外一个有被吐槽的那个姑娘存在的微信群里,告诉被吐槽的那个姑娘对面床铺吐槽她的这件事,于是一间四人的宿舍,就变成了后宫大戏!”。

给大家说一下,我在听她给我讲的时候,我是看着我手中刚刚算出微信群的那个笔记本的,但即使是看着本子,我还时不时的对她说“你说慢点,我有点跟不上!”。

我突然想起来了我们上学那会儿的宿舍姐妹情,虽然说大家现在都已经成家为人母了,但是还是会时不时的在不忙的时候,在我们的四人群里开开视频聊聊天,偶尔约一约聚一聚。

我们那个时候上学的条件不如现在,冬天的时候打一瓶热水都要去离宿舍很远的热水房,然后两个人去打两瓶热水,回来四个人用一瓶洗脚,一瓶留着喝,无论是生病不舒服了,还是没时间去买饭,总有姐妹来照顾你,大家就像家人一样亲密,而且很多生活用品都是一起使用的,可能是我们那个年代上学时用的化妆品价格不算贵吧,没有现在的化妆品珍贵,大家也没那么在乎。

虽然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我们四人也有了自己的微信群,但是至今我都没收到一个“三人的微信群”邀请链接,也可能是大家都已经分开了吧,不再一起生活了,也没什么可以吐槽的了。

对于这种“四个人五个群”的现象其实不是不能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另外一个人眼中是完美的,如果有,那也是睁着眼说瞎话。

你在背后吐糟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背后吐槽着你,平日里嘻嘻哈哈看似关系好的不得了,其实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小虫子在一根柱子上慢慢啃食一样。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这句话出自于鲁迅先生的《鲁迅杂文集》选,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公司何况不是好多个微信群,单单有我存在的微信群除了公司总群和部门群还有四个私人群!我有时候都会想,他们是不是背着我组建的也有群,要不然为什么有时候我看到他们在朋友圈晒谁和谁在一起吃饭为什么没有剩下办公室的人,但是时间长了也就看的开了,可能别人觉得你和他们不是一类人。

有一个问题估计大家都自己问自己过,“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有的人可能会回答“为了钱”,也有人可能会回答比较高大上一些,“啥也不为,活的不累就好”,其实我个人比较喜欢这句“活着不累就好”,可能是我本事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人吧。

如果太在乎别人的言语了,如果一定要活成别人口中的自己,那真的太累了,做自己的本性倒是觉得挺好的,至于别人会不会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即使说了你也不一定会知道,知道了又能怎样,难道去把他打一顿再把嘴巴给他堵上吗?

一个人能被别人尊重更多的应该是“以德服人”才是,单靠嘴巴去说,靠职位高低去压,别人不但不会臣服与你,还会背地里把你吐槽个遍。

所以我们应该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别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言语是能展现一个人的修养层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