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算一个北京吃货?您认得这些才算及格

总有种北京吃食的名字,把您搞得晕头转向,想想就尴尬。为了避免您下次端着盘子干瞪眼,先帮您恶补一些。毕竟作为一名正宗的北京吃货,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总归有点难为情呀。

二缨子

怎么才算一个北京吃货?您认得这些才算及格

知道“心儿里美”的您,不一定知道“二缨子”,这也是咱们北京人冬天吃的萝卜之一。虽然它个头儿小,但腌出来的味道却正宗。就连剩下的皮也一并用糖拌或加醋,绝对是道适宜下酒的爽口菜。只是突然被问起,吃过“二缨子”吗?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肯定要语塞了。

甘露

怎么才算一个北京吃货?您认得这些才算及格

老北京的酱菜里,能拿来酱的东西“一抓一大把”。而当您瞅着一张酱菜清单时,怕是要蒙圈了,确定这甘露不是来浑水摸鱼的?必须不是啊,“地螺丝”、“宝塔菜”总听过吧。再不济这个小拇指粗细,螺旋纹路,长得像蚕蛹、像螺丝、又像高塔的家伙,您肯定在六必居或者家里的菜缸底儿见过吧。据说慈禧自从吃到民间的酱甘露,就如同发现新大陆般赞不绝口。只是不知道这甘露和青方,究竟在她心里的味道,谁更胜一筹呢?

红嘴绿鹦哥

怎么才算一个北京吃货?您认得这些才算及格

还记得《还珠格格》里的名菜——“红嘴绿鹦哥”吗?叫法挺雅致,其实就是菠菜啦。想它碧绿的嫩叶,粉红的根,特别是根部又有几分像鹦鹉的头嘴,也算名副其实。当年乾隆甚是爱吃“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相传他最初在一户农家吃到此菜时,顿觉其犹如山珍海味一般念念不忘。春天是吃菠菜的旺季,旧时每到开春,卖菠菜的商贩可要忙活坏了,新鲜的菠菜做起来简单,价格又便宜,难怪是餐桌上的必备呢。甭管您是炒着吃、炒着吃、包成团子,还是熬粥喝,怎么着都不会失望呢。

盆里蹦

怎么才算一个北京吃货?您认得这些才算及格

听起来像在变戏法的名字,原来主角是棒子面。切成小丁的面块在撒上干玉米粉之后,为防止面块相互蘸粘,需要放在盆里筛掉多余的面粉。在筛的过程中,一个个小方块在盆里上下跳动,这“盆里蹦”的名字就这么得来了。捞出来的玉米面疙瘩拌上芝麻酱、肉末炸酱、韭菜花、辣椒油等佐料,恐怕这味道只有您亲自做出来尝尝才知道了。

水疙瘩

怎么才算一个北京吃货?您认得这些才算及格

总有一款舌尖上的记忆是属于“水疙瘩”的,它其实就是取芥菜埋在地下的根,再用盐水腌出来的咸菜。牙口好的您可以将它切成丝,直接吃或者夹馒头、夹春饼,喝豆腐脑、豆汁儿时吃几根,又或者做一道水疙瘩炒黄豆。牙口不好的也无妨,煮成口感软的熟疙瘩也OK。当然您还可以选在秋天时,将腌制已久的它,晒干后储存起来,这样等到冬季取出来下饭吃的时候,觉得更香了。眼下寒冬的气氛越来越浓了,您家储存水疙瘩了么?

香椿鱼儿

怎么才算一个北京吃货?您认得这些才算及格

在某个北京吃货写的打油诗《卜算子·下馆子》里,小编发现了这么一句话,“香椿鱼儿,直接吃,香酥脆。”可见北京人对香椿可谓是情有独钟,因而凡是和香椿有关的吃食也显得那么别致,比如这道香椿鱼儿,用香椿树的嫩叶裹上稀面糊炸着吃,金黄的色泽,形状像小鱼,吃起来口感酥脆又鲜嫩。如此地道的美味佳肴,来年开春时小编请您一起吃~~

野鸡脖儿

怎么才算一个北京吃货?您认得这些才算及格

好端端的韭菜怎么就成了“野鸡脖儿”了?这还得从秋后的最后一茬韭菜说起。每年菜农都会在割完的韭菜地里铺一层鸡粪,待来年韭菜长出来时,用马蔺草将其捆成酒盅粗细的小捆。这时候由于受到之前温度的影响而呈现四种不同颜色的韭菜,看起来就像野鸡脖子上的羽毛。如今可能您觉得吃个韭菜有什么稀罕,但过去若是在开春时节吃顿“野鸡脖儿”馅儿的饺子,别提有多美味了。

青方

怎么才算一个北京吃货?您认得这些才算及格

听上去很像是某个文艺青年的笔名,然而它只是一块闻起来臭吃起来倍儿香的臭豆腐。相传慈禧太后对臭豆腐也是青睐有加,吃起来没够,不仅将它归为御膳佳肴的行列,还特意为其取了名。既然它色青又方正,便叫青方吧。您是直接抹在馒头上也好,扮着面也好,一口吃下去会是什么感觉?满嘴留香是肯定的!起码咱北京人总得吃过王致和臭豆腐吧。

卷果

怎么才算一个北京吃货?您认得这些才算及格

经常听见有人问北京最好吃的卷果在哪儿卖?这时候小编总在心里自问,卷果是什么?后来才知道它竟然是山药和大枣的混合体,也会配以青梅、桃仁等辅料。山药是中医所用的上等药材,大枣更是常见的滋补品。所以说卷果就等同于药膳,能不受欢迎嘛。且它又分两种,一种以牛羊肉为主,叫荤卷果;另一种就是我们上面讲的大枣和山药的组合,叫糖卷果。很显然,糖卷果更讨人稀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