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停摆—不要把工作带回家

8月,这个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停摆”的状态。尤其是在巴黎,商店纷纷关门,甚至部分博物馆也只在有限的时段里对外开放。当地民众也似乎集体去了外地都到大西洋沿岸和里维埃拉度假去了。 一L onely Planet赴法旅游指南

一直以来,很多职场人士都在讨论一个话题:下班之后该不该把工作带回家?有些人持肯定态度,认为工作可以与生活合二为一,可以密切统一,在家工作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人持反对态度,认为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既然下班了,就不该再想工作上的事,而应该放松心情,好好享受生活。

法式停摆—不要把工作带回家

欢迎您关注“知源学堂”

“工作可以使一个人高贵, 但也可能把他变成禽兽。”这是西方国家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我们大概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和追求:既希望在工作,上做出卓越的成就,又想享受自在惬意的生活。可事实上,鱼和熊掌很难兼得,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暂时放下享受生活的惬意,下班之后我们同样应该暂时放下工作,全身心地享受惬意的生活。

为什么很多职场人士总感觉活得疲惫?恐怕与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有关,他们很可能忽视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不可没有界限。假如把工作一一谋生的工具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把它看得太重,无疑会让自己陷人不能自拔的压力中,把生活弄得一团糟。

英国著名作家塞。约翰生曾经说过:“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负的最终目的,别把工作带回家。”他建议用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工作和生活,在工作上不管你是医生、律师、教授还是老板,你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你的职务。下班之后,你应该脱下职务的外套,扮演最真实的自己,好好地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法式停摆—不要把工作带回家

除了不把具体的工作带回家,我们还不应该把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带回家:

1.家不是战场:请不要把工作中的权力、规则带回家。

有位老将军曾在保卫国家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赶走侵略者之后,他没有机会打仗了,于是他把战场转移到家里。他把战争时用过的望远镜、地图等物品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经常向客人介绍;对待妻子、孩子,他总是颐指气使地下命令,就像指挥士兵那样;与家人吵架吵不过时,就用将军的身份压制他们:“这是组织的命令,你们是军人的家人,就必须服从命令。”

老将军的儿子脾气也挺倔,从小就和父亲不和。高中毕业时,父亲坚决不让他参加高考,而是让他去参军。这让成绩优秀的儿子失去了高考的机会,失去了进人自己理想大学的机会。儿子恨透了父亲,从那以后,不再与父亲说话。参加工作之后,他能不回家就不回家,因为他不想看到父亲。

原本一个好端端的家,由于将军把工作中的权力、规则带回家,破坏了家庭的和谐、民主氛围,影响了家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在工作中多么牛,哪怕你是部门主管,是公司老板,回到家里你还是家庭一员,是父亲、母亲或孩子,千万别把工作上的权力和规则带回家,不能回到家里也把家人当作下属,用上司对下属说话的口气和家人说话。

2.家不是垃圾桶:请不要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

潘辰原来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员,妻子是银行的职员,工作稳定,孩子活泼可爱,已经上了小学。原本家人和和美美,让身边的人类慕。可最近半年,由于潘辰取位得到了晋升,开始独立负责项目研究,工作压力增大了,烦心事也多了。下班回来,他总是唉声叹气,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妻子问他他也不愿意说。孩子稍微不听话,他就开始发火。搞得家人不开心,他自己事后也很懊.....

像潘辰这样的人并不少,他们虽然没有把工作带国家,但脑子里在职场中,总是装满工作上的事,比如,人事晋升、业绩考评、上下级关系,等等,于是他们不知不觉把工作中的压力、不良情绪带回家,把家当成情绪的垃圾桶,随便将烦恼、压力发泄到家人身上。

在现代职场中,人容易产生压力,会有不良情绪是正常的,但不应该不注意方式方法地发泄到家人身上。要知道,家是温馨的港湾,而不是情绪的垃圾场。如果你有压力、心情不好,你可以找朋友倾诉,或回家和家人好好交流,而不是粗暴地发泄。否则,平静的港湾将无宁日。

3.思考效率问题:给明天的工作制订一个有效的计划。

为什么你总有做不完的工作?是你太过积极主动,承揽了很多工作,包括原本属于别人的工作,还是你不善于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导致工作没有效率呢?如果是前者,你有必要学会拒绝,帮同事无可厚非,但不能帮得过头,以至于失去自己;如果是后者,你就有必要思考工作效率的问题了。为此,你不妨每天为第二天的工作制订一个计划,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去订计划,第二天上班时按照计划去工作,保证每一时刻都是在做最重要的事。这样你才能让工作变得有效率,让自己忙出成效,有忙有闲。

法式停摆—不要把工作带回家
职场忠告:
成功地管理时间不是让你把时间完全用在工作上,工作之余,还应该留出时间休息以恢复体力,尝试为家庭、朋友、业余爱好和其他休闲活动留出一些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