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下的私募全貌:莫在頂峯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熊市下的私募全貌:莫在頂峰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好買說

A股市場的一切故事,都是人性使然。

媒體報道,一家百億私募最近發行了一款產品,卻僅募集到幾百萬,光景慘淡。

行業裡另有一事件,人所共知。南方一知名私募旗下產品大面積虧損,股權質押被強行平倉。

持續下跌的市場中,不絕於耳的是,某某私募被迫清盤了。

冰山一角,已心有慼慼。我們根據前8個月的數據做了幾張私募行業的全景圖,希望讓你一窺全貌。它再次證明了市場亙古不變的特性——從頂峰慕名而來,在低谷黯然離去。

然,物極必反。今日之果,昨日之因。今日之困,明日之機。

從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所收入的7400多隻股票私募數據的結果中,我們總結了前八個月股票私募市場的幾個要點。

大部分私募都虧損了,7400多隻股票私募平均虧損10.09%,雖然不大理想,但仍領先於A股各大指數。

收益率分佈上,虧損10%到5%之間的私募數量最多。相比滬深300,虧損5%以下的私募已經是不錯的,取得正收益的更是其中佼佼者,收益率5%以上的已令人望其項背。好買合作的泰暘資產、漢和資本、睿璞投資等私募都取得了正收益,而且排名靠前。

今年市場大小票普跌,只有幾隻股票是持續上漲的。這種環境下,民間派和實業派私募反而比券商派和公募派表現好。這某種程度上折射出民間派私募整體相對激進的風格特徵,比如重倉了這些上漲的個股。

大多數人在觀望,少數人在行動。景林、淡水泉、高毅、星石、朱雀、永安國富、觀富、泓澄等成了上半年調研最積極的一批私募,朱雀、星石、重陽等都在加倉。

首先,我們先來羅列下投資者最關心的業績情況

熊市下的私募全貌:莫在頂峰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數據區間:2018/1/1-2018/8/31

熊市下的私募全貌:莫在頂峰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數據區間:2018/1/1-2018/8/31

前8個月,取得正收益的私募僅佔比18%,大部分私募都是虧損的。要知道,有些私募的最新淨值還停留在7月份,如果算上8月份的一波下跌,說不定還沒有18%。不過即使如此,私募也依然跑贏了滬深300、創業板等各大指數,其專業投資優勢不容忽視。

熊市下的私募全貌:莫在頂峰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數據區間:2018/1/1-2018/8/31

這是一張收益正態分佈圖,它展示了7400多隻股票私募在不同收益區間下的數量和分佈情況,橫座標是收益率區間。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虧損在10%到5%之間的股票私募數量最多,其次是虧損5%以下,然後是5%以下正收益的。整個行業相比來看,虧損5%已經算是表現還不錯的,取得正收益的就是佼佼者了,而收益達到5%以上的,已令人望其項背。值得一提的是,好買合作的諸多私募中,今年以來收益率幾乎都在行業中上游水平,領先同類,而且很多私募還取得了正收益,比如漢和資本、睿璞投資、保銀、泰暘等,這些私募普遍重視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不過,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他們更喜歡短期翻n倍的私募。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確實前八個月有翻倍的股票私募,最驚人的是,個別私募翻了3倍多!但我們從上述正態分佈圖中可以看出,收益率30%以上的私募已經少之甚少,300%的更是廖若星辰了。顯然,這是小概率事件。

對於這類私募,投資者需要全面謹慎看待。一方面,短期業績的參考意義本身不強,還需要綜合它過往長期業績和方法論判斷。另一方面,眾所周知,今年的行情是大小盤普跌,而持續上漲的那幾只股票人盡皆知,股票私募能達到那麼高的收益,很大可能是重倉了那幾只股票。這意味著,這些股票私募的風格可能相對激進些,一旦股價轉向,將面臨較大風險。

投資是個持續的過程,短期利益最大化和長期利益最大化往往是矛盾的。短期翻3倍的私募有,但是長期保持年化20%的私募卻寥寥無幾。因為這不符合常識和邏輯。

熊市下的私募全貌:莫在頂峰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數據區間:2018/1/1-2018/8/31

短期業績參考價值低,這一點也在這張圖上得到了體現。這是不同背景出身的基金經理平均收益。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券商、公募、保險等這些被認為科班出身的派系私募表現是相對落後的,而那些非科班出身的私募,比如民間派和實業派反而表現得較好,這和我們過往的研究結論以及常識都是相悖的。

私募行業常說,三年一輪迴,也就是說,評判一個基金經理最起碼要看三年持續的業績。如今僅僅8個月的業績,參考價值不夠高。如前所說,投資是個持續的過程,任何一個行動都不是割裂的,當下的行為影響著未來的結果,比如一些私募是希望通過承受短期的波動換取未來長期的收益。加上,民間和實業派的數量少,幾個高收益的就拉高了整個平均數。

和私募業績整體低迷相匹配的是,今年股票私募成立數量逐月減少,清盤數量卻在顯著增加。

熊市下的私募全貌:莫在頂峰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數據區間:2018年1月-2018年8月

今年私募基金產品發行情況,大體跟隨A股市場的點位波動,呈現出鮮明的“高開低走”、“一路陰跌”特徵。1月份股市出現以銀行股為代表的“藍籌暴動”,滬指在1月底達到3587的階段高點,私募當月數量為目前最高。隨後在2月份,A股面臨急劇的調整,3月份創業板開始了一輪上漲,然後在美聯儲加息、貿易戰等風險因素影響下,A股連續數月震盪下行,私募新產品發行量罕見出現長達半年的“陰跌”。8月份,股票私募成立數量還不到1月份的10%,情緒無限低迷,私募盡顯寂寥。

熊市下的私募全貌:莫在頂峰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橫座標為時間,縱座標上,左側主座標軸代表私募清盤數量,右側次座標軸代表滬深300點位)

數據區間:20181/1/1-2018/8/31

截至八月底,今年私募清盤的數量已經超過了2017年全年的數量。從上圖可以看到,在一個下跌的趨勢行情中,伴隨著波動的加大,每月清盤數量也在增加,最為顯著的是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這段時間。2016年下半年,隨著A股的崛起,清盤私募數量有了明顯的回落。一直到今年2月份,以白馬股踩踏為始,A股拉開了一輪新的調整序幕,私募清盤數量這幾個月有了明顯的上升。

私募清盤主要有幾種情況:一是產品淨值跌破平倉線被動清算,二是對市場行情不看好主動選擇清算,三是產品到期了。清盤潮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下私募處境的艱難。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絕大部分清盤的產品都是成立時間在3年以下的,3年以上的數量較少。這意味著,當前清盤的私募產品很多是在2015年後才成立的。也許,它們的命運在誕生的那一刻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2015年至今,A股市場跌宕起伏、風格變幻。2015年上半年創業板一飛沖天,隨後在六月份開啟斷崖式下跌,2016年初的熔斷來得猝不及防,2017年白馬股一騎絕塵,今年以來大小票普跌,市場波動極大。2015年6月至今,雖然期間有過數次反彈,但中小創普遍表現不佳。對於一些以中小創見長的私募來說,其業績必然會受到很大影響。比如今年三四月份一家清盤的知名私募,其曾在2015年暴跌前夕逃頂,但卻偏愛中小票,最終沒躲過下跌。

熊市下的私募全貌:莫在頂峰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橫座標軸代表時間,縱座標軸上,左側主座標軸代表私募當月成立數量,右側次座標軸代表滬深300點位)

數據區間:2018年1月-2018年8月

另一方面,眾所周知,2014年2月,私募基金備案實施,私募基金由游擊隊轉向正規軍,吸引了外界對這個行業的關注。從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A股演繹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引發了歷史上公奔私的第三波熱潮,證券私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股票私募月度成立數量節節攀升。人們都喜歡在熱鬧的時候入場,回過頭來看,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私募機構成立時點。即使是一些曾經很出色的公募基金經理,如若在2015年牛市前夕成立私募產品,在沒有積累一定的業績基礎時,如若還設置有清盤線的話,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也很難保全產品。

猶記得在去年的結構化牛市中,各大私募緊鑼密鼓發行產品,規模急劇攀升,募集資金、擴張規模成為不少私募首要考慮的問題,有些百億私募的規模去年甚至增加了一倍。2017年股票私募產品的發行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在2018年1月份達到本輪牛市高點。“追漲殺跌”是這個市場顯著的特徵。

啟示

日月輪換,四季還有輪迴,股市也有其內在的運行規律,最樸素的莫過於:漲多了就會跌下去,跌多了就會漲回去。

今年A股普跌之下,私募業績回撤很正常。而對於一些無奈清盤者來說,原因無外乎是:價格買貴了,東西買錯了。

A股蕭條,業績低迷,大多數人望而止步,少數人逆市前行。如今年調研最勤奮的多以績優私募為主,如星石和朱雀等大型私募在加倉,如外資持續淨流入。

熊市下的私募全貌:莫在頂峰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數據區間:2018/1/1-2018/8/31

沒有什麼生意可以不勞而獲。夏末秋初,在一個適合播種的季節,把種子撒下去,剩下的交給時間,時機一旦成熟,自然會開花結果。若你等到別人果實快成熟時,才想到要耕種,氣候可能已經變了,最終的結果是,或大幅減產或顆粒無收,正如私募中的清盤者。

所以,莫在頂峰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熊市下的私募全貌:莫在頂峰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