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前三季度收益排行:A股大跌之下,哪些私募表現堅挺?

私募前三季度收益排行:A股大跌之下,哪些私募表現堅挺?

好買說

投資是一場無盡的征途,時而風景秀麗,時而艱難險阻。投資人策略的本質是生存的思維。在波詭雲譎的市場環境中,最先要做的是活下來。否則,任何機遇或者邊際變化都與你無關。

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以及國內宏觀數據表現不佳等利空因素的影響下,股票市場持續陰跌。上證綜指也失守2638點,擊穿了熔斷底。未來會變好還是變壞?這個命題是留給未來的,但是當市場被打趴下後,征途如何繼續?這是留給投資人思考的。

從指數層面,我們看到上證綜指和滬深300均跌幅超過20%、深證成指和中小板指跌幅超過30%。在這樣的行情下,大家關心的私募產品今年以來的表現如何呢?有哪些私募可以突出重圍?

我們做了今年前三個季度私募各策略產品收益排行榜,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在文末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無疑,私募今年獲取絕對正收益是非常難的。面臨同樣的環境,很多投資人這時候也會非常關心自己買的私募,相比整個市場如何,相比同類別的產品如何,抗跌性強不強等。

我們先來盤點一下,全市場私募產品的表現情況。

01

前三季度分策略表現

管理期貨奪冠,股票策略墊底

從今年市場的情況來看,私募股票型產品的跌幅表現較差,跌幅達-10.6%,但遠低於指數層面的跌幅。一方面,這得益於私募產品在倉位的控制上相對更加靈活;另一方面,能在私募行業中生存的,大多數人都身經百戰,面對市場的變化也會及時對產品組合的結構進行調整。

相比之下,蟄伏一段時間的管理期貨類產品上演”王者歸來”,展現出了與股票市場的低相關性,並在前三季度獲取了5.07%的平均收益。

▼前三季度分策略表現情況

私募前三季度收益排行:A股大跌之下,哪些私募表現堅挺?

時間範圍:2018/1/1~2018/9/30

02

股票私募收益全貌

5%以上收益的私募數量不到8%

股票型私募作為私募的主流產品類型,佔據了很大比例,備受市場關注,它們的究竟表現如何呢?

其實,單純從收益排名,平均收益等,我們實際很難對股票型私募進行精確地度量。它們往往會因為各種因素產生一定程度的數據失真,比如不同淨值的表現方式,扣份額或扣淨值;比如,同一管理人旗下可能存在一定的業績差異;比如,是否一定投資限制等等。

這裡我們採取收益分佈的方式,對前三季度私募產品大體的情況進行描繪。

▼前三季度股票型私募產品收益分佈

私募前三季度收益排行:A股大跌之下,哪些私募表現堅挺?

時間範圍:2018/1/1~2018/9/30

從中我們看出:

1、全市場中有7.82%的股票型私募產品達到了5%以上的正收益,其中有1%不到的產品達到了30%以上的收益。這些驚為天人的收益,往往是因為管理人持股集中度非常高,敢於在某幾隻個股中重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基金產品的規模往往都非常小並且知名度較低。未來是否可以延續這一傳奇,仍有待觀察。

2、80%以上的股票型產品在前三季度都以負收益告終;30%的產品收益集中在-10%到-20%的區間中;7%左右的產品收益在-30%以上。

總體而言,今年的收益情況呈現出了“中間大,兩頭小”的格局。收益領先的私募大多是規模小的“黑馬”;收益落後的也大多是因為重倉股出現“黑天鵝”或投資策略本身無法再適應如今研究為王的市場。

03

今年值得關注的私募

漢和、元盛、明汯、保銀、灃沛

說了這麼多市場整體的情況,那麼有哪些私募在弱市中表現不錯呢?接下來,我們聊一聊幾家今年收益相對不錯的私募。

我們曾反覆提過,即使是一些好私募也有短期表現差的時候,即使是一些劣質私募也有偶爾表現亮眼的時候。但拉長時間看,好私募能長期穿越牛熊。有時,相比”黑馬“,我們更看重一個私募策略的長期有效性和業績的穩定性。

以下這幾隻私募,可以說是今年私募市場中非常受投資者歡迎的一批。它們今年以來的業績雖然不是今年的私募冠軍候選人,但已經大幅領先,最最關鍵的是,這批私募長期業績要遠遠好於冠軍私募們。

那麼,他們究竟是如何在弱勢獲取超額收益的?

股票型產品

漢和:超長期價值投資的踐行者

漢和在前三季度可以說是在“精選個股”的產品中表現出色的代表之一。這也源自於他們堅持超長期價值投資的結果。漢和在於個股的選擇上嚴格遵循大概率、非對稱的方法論。簡單而言就是在尋找的標的判斷正確時,會大概率上漲且漲幅巨大,而當判斷錯誤或者黑天鵝發生時,下跌的概率小且跌幅也會有限。

例如,漢和曾經青睞過的一隻個股,該公司在平穩經營多年後,開始戰略調整並且成功把非核心資產進行剝離,開始重新聚焦主業。在這樣的判斷下,漢和認為淨利潤會大幅度提高,而此前非核心資產的影響也會逐步解決。因此,在這樣的價值驅動因素兌現下,公司的淨利潤和市值都有了很快的提升,也給產品貢獻了不錯的收益。

股票型產品

灃沛:中觀佈局,倉位調控

在前三季度表現出眾的股票類基金除了以漢和為代表的精選個股的產品,還有通過倉位調控在市場中取勝的產品。灃沛便是其中之一。作為曾經主要管理公募專戶的基金經理,馬惠明在歷年的實戰經驗中總結出了三點,這也是他一直所追求的,包括每一年都是正回報、回撤要小、在市場中要能獲取中高的收益。

為了實現這樣的投資目標,馬惠明對於組合通過倉位管理為主,在行業中適度集中。在行業中選擇個股也必須從基本面出發,尋找估值和盈利相匹配的個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股市異常波動期間、在熔斷期間,馬惠明都有過果斷調整倉位的決策。灃沛對於個股和板塊的精選也是通過以季度和半年度為區間選擇景氣度向上的板塊,並尋找是否存在量價提升、技術突破、產品放量等催化劑。在行業上重倉,從而實現中高收益。

多空倉型基金

保銀:中概、價值、對沖

保銀的中國價值是市場中典型多空倉策略。從策略上看,保銀採取的是配對交易策略,持票分散,通過低頭寸的方式力求獲取穿越牛熊的絕對收益。從投資範圍上看,保銀中國投資中港美三地,配合對沖策略充分分散風險。即便是在波折的2016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投資者依舊可以賺取相對理想的正收益。簡單的來說,保銀中國價值的收益曲線可能不會很”性感”,但通過配對交易的方式可以實現在不同環境中獲取超額收益。

保銀遵循基本面驅動的邏輯,以“價值、對沖、中概”為準繩,去尋找理想的投資標的。價值方面,公司精選的標的會考慮其估值和確定,嚴選出行業中基本面優質且估值較低的個股,並聯系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進行實地的調研。對沖方面,是指其策略以多空倉的形式。做多基本面優質且符合保銀審美的公司,做空基本面相對不太好的同類型公司或股指期貨,在保證風格平穩的同時也獲取了超額收益。中概方面,保銀眼中的漂亮50並非上證50而是中國最優秀的50家上市公司,聚焦大消費、行業龍頭和平均淨利潤增速快的公司。

市場中性型產品

明汯:均衡配置,適應多種市場環境

截止9月21日,今年明汯中性1號年化波動率6.89%,區間最大回撤-4.49%,同時也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明汯能有如此良好的表現,主要得益於兩點:其一是投資經理裘慧明豐富的投資經驗與明汯獨特的策略配置,其二是今年上半年市場處於震盪狀況且交易量未有明顯下跌,為中性策略的發揮提供了空間。

裘慧明投資經驗超過18年,在2008年的這場金融風暴中,裘慧明經歷了量化史上最罕見的幾次alpha回撤,他認識到,Alpha因子總是會有一段時間表現不佳,但是這種回撤通常時間不會太長。量化基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分散Alpha的來源,從長週期的數據看問題,然後堅持自己的配置。基於此,明汯在alpha因子的配置上十分的均衡,使得明汯的中性策略儘可能的有適應各種市場情形的能力。

今年A股波動的加劇和較大的表現分化為量化中性基金帶來了機會。市場波動的上升不能引起中性組合的共振,因為中性組合通過在股指期貨上做空抹除了市場風險,這也是為什麼優秀的中性產品在一季度市場如此振盪的環境裡,大多能保持相對平穩的原因。優秀的量化中性組合不受或極少受市場波動的干擾,並且往往能夠在波動加劇時取得可觀的收益,這是因為越是在市場震盪之中,股票的獨特收益就越容易從大盤中分化出來。

量化CTA

元盛:多元化趨勢交易策略

在CTA市場,今年元盛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表現。成立於1997年的元盛一直被業內視為CTA中長期趨勢策略的標杆之一,創始人哈丁是全球量化投資的先行者之一,早在1987年就採取趨勢跟蹤CTA的策略創建了AHL對沖基金公司,並利用計算機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後來,AHL被曼氏集團(Man Group)收購。

元盛目前管理規模約300億美元,員工200多人,其中超一般以上為專業研究人員。元盛資本採用多元化趨勢交易策略,主要通過大量的數據來分析,來預測市場價格走勢規律,並做出多空的操作決策。利用這一策略在某一個市場操作難以獲得較好的回報,但運用於很多市場時,則在不同時期都可以找到一些價格趨勢,並由此盈利。在長期的歷史業績中,元盛中長期趨勢策略體現出“有趨勢時淨值增長迅速,無趨勢橫盤震盪時止損及時”的特點,且同策略產品業績表現高度一致。

元盛成功的抓住了今年八月中旬黑色系和化工品的一波趨勢,為客戶賺取了豐厚的收益,後期趨勢結束回調時,元盛也及時離場,保存了戰果。

好買提醒:本文版權為好買財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如有轉載需求,請在文章下方留言。

私募前三季度收益排行:A股大跌之下,哪些私募表現堅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