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胶东在线10月19日讯(特派记者 张倩)闽山苍苍,蕴育先行活力;闽水泱泱,奔涌开放大潮。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福州伴海而生、拓海而荣。改革开放40年来,这座千年古城如沐春风,勇立潮头,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坚实的改革之路、跨越之路。

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2018年3月29日8时许,在福州马尾船政(连江)工业园,全球首艘227米深海采矿船“鹦鹉螺新纪元”出坞。摄影:郑瑞洋

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2018年10月11日,江阴码头繁忙装卸货物,运输车不断运送集装箱。摄影:杨勇

向海发展先驱,一带一路迎新机遇

“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发出这样的论断。

就在这一年,福州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发出我国沿海城市“向海进军”的最早宣言。

江海交汇,粗芦岛上,矗立着一座现代化新厂区。这里是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福州连江新址。

创办于1866年的马尾造船厂,是我国最早的造船企业之一。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12年,10年间船厂交船数量110多艘,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船舶为20艘,占比约20%;从2013年到2018年,5年来船厂交船数量为50多艘,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船舶超过30艘,占比超过60%。目前,船厂手持订单约60艘,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订单有40多艘,占比约70%。

“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我们的海外订单量近年来有了显著增长。”福船集团副总经理、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均说。他表示,未来5年内,公司将重点拓展海洋工程船、海工辅助船、8万吨以下商船及适合企业建造的军品船舶,打造海峡西岸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军工产品的造船基地。

船舶再鼓风帆,港口描绘蓝图。坐拥江阴港等天然深水良港的福州,正围绕加快打造国际深水大港,扎实推进港口泊位建设。目前,福州港航线覆盖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沿线国家,它们是福州港航线密度最大的区域,福州到欧洲、地中海、中东等海丝沿线国家每周都有定期班轮。与此同时,福州空港未来也将开通与东南亚地区国际航线,助力福州打造海丝门户枢纽机场。

放眼全市,过去一年,福州积极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收获颇丰。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者新设立企业25家,合同外资金额1.9亿美元,比增277.4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648.5亿元,比增17.8%,经贸合作日益热络。

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每天都有上万人来办理业务。

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

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工作人员为采访团成员演示自动受理终端操作

“马上就办”发源,以人为本造就城市品格

福州福马公路马尾隧道西入口,青山如黛。漫山的相思树下,红色大字组成的巨型标语牌格外醒目——“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

短短12字,生命力却历经近30年不衰……

1991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向全市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从那时起,“马上就办”在榕城蔚然成风,成为全体党员干部践行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成立于2011年的市行政服务中心,目前共入驻45个审批服务部门和单位,受理1138个审批和服务事项,时限内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99%;成立于2015年的市市民服务中心,目前共入驻45家部门和单位,提供408项审批服务事项,269个事项可实现当场办结,是全国入驻单位、入驻事项最多的市民服务中心。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2012年以来,福州先后进行了六轮“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302项审批服务事项,下放256项审批服务事项,公共服务即办事项增加160项。“我们还在全国创新推出具有福州特色的‘市区同权、多点办理’新机制,实行‘多证合一’改革,将‘串联审批’改成‘并联审批’。”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80岁的退休教师宋伯清,家住西湖对面,每天都会来这里坐坐,说起西湖治理及相关改造工程,老人家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2018年7月19日,福州西湖沉淀区清淤进行中。一项“深度清洁”工程在西湖展开,工程完成近半。

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2018年8月20日,福州鼓楼区改造后的五四河,三角梅簇拥。摄影:叶义斌

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2018年5月,市民走福道。福州市开展“全民动员、绿化福州”行动,完成造林绿化20.05万亩,建成12条休闲步道、12个生态主题公园、74个串珠公园。摄影:叶义斌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政务,它早已成为福州的城市品格。福州西湖公园是一个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福州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在全国36个西湖中排名第六,被誉为“福建园林明珠”,享有“少女西施”的美誉。

2016年9月,福州市启动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作,“西堤春晓”公园景点是梅峰河湖头街段水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程中拆除了12座水上别墅、沿街12间店面等湖畔建筑物。

治理工作从全面清淤、系统截污、生态补水三方面进行,从湖内到湖外,从上游到下游,从水体治理到生态再造,全面覆盖,“一治到底”。

80岁的退休教师宋伯清每天都会来西湖公园,一逛就是两个小时,公园的变化,他看在眼里。如今,西湖公园改造治理效果显现,环境更美,花木掩映、满园翠绿,古迹名胜掩映其间,湖面波光粼粼,风光旖旎,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每到周末游人如织。

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2018年5月,位于马尾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区的中国·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摄影:叶义斌

福州:向海发展拓势 一马当先造“福”

2018年4月23日上午,全球首颗数字公民安全解码芯片和同为全球首创的数字公民安全码,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两者均由福州本土企业新大陆科技集团自主研发。摄影:黄立新

互联网巨头青睐,中国数字立潮头

2018年4月22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期间举行的福建省数字经济招商签约活动中,29个重大数字经济项目签约,其中福州市签约项目达13个。

为何互联网巨头们如此青睐福州?从一系列产业扶持和招商引资政策中就能感受到福州的诚意。峰会前夕,福州市出台《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七条措施》,大力支持重点企业落地。此外,还出台《关于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八条措施》,对优秀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位于福州滨海新城的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里,入驻企业不乏三大电信运营商、奇虎360、浪潮、神州优车、贝瑞和康等行业龙头。作为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将打造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数字中国”应用示范区、国家东南区域大数据中心、国家大数据应用创新基地。

“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增强了大数据产业园的吸引力。”滨海新城长乐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已注册企业161家,注册资本达208.19亿元,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长乐区也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VR产业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等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加大大数据企业招商力度。”

同样,位于福州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马尾快安片区,近年来也吸引了大批企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坐落于片区的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是国内物联网领域的领军者,2016年,新大陆率先在全国提出“数字公民”概念和产业架构,并迅速付诸实践。“虽然目前数字经济很发达,但是老百姓还是缺乏实名实人进入数字世界的能力,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可信的连接纽带,以后只要下载APP,坐火车飞机、住酒店、去药店买药,都不用带证和卡了。”新大陆科技集团展厅工作人员说。

数据显示,2017年,马尾区物联网企业总数达104家,产值达620亿元,其中核心产值236亿元,增长17.4%,全年专利申报1518项,授权专利1004项,在多个领域开创国内先河。

近年来,福州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日前,市政府出台《福州市推进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据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若干龙头数据企业进入国内大数据企业百强,数据资源储备达EB级规模,成为国家战略数据资源储备分中心。

40年前敢为人先向海发展,40年后依然勇立潮头求新求变。福州,这座被称为“有福之州”的开放活力之城,正乘着“海丝”东风,扬帆远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