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在甘肃轩辕故里----清水县境内,有一座默默无闻的村落,她用历史积淀的尘埃,守望农耕文明亘古不变的精神。一座座古民居、一段段老墙壁、一扇扇门、一眼眼窗......讲述着只属于她的故事;一棵棵古槐、将历史的印记沉淀于根系,繁衍于枝蔓。那里有古屋、古树、还有会讲古老故事的古稀老人,她就是享有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美誉的清水贾川乡梅江村。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贾川乡梅江村,位于甘肃省清水县贾川乡东北角的山坳里,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文化底蕴厚重。关于梅江村名字的来历,有一个诗意的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山口上有一棵榆树开出的花朵酷似梅花,因此得“梅”,山脚下一条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当地人的河流谓之曰“江”,“梅江”因此而得名。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常言道:“先有树后有庄。”这里的大槐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村民说,这样的古槐共有六棵,后来在房舍改造中被砍掉三棵,现仅剩三颗,依然坚守在村头,见证着梅江村随岁月变迁的轨迹。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据最早的历史记载,梅江村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现存最著名的要属保存完好的“梅江六大院”。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在村庄台地自北向南一字排开,被称为:老院三多堂、中院五福堂、上院百忍堂及边院、佛堂院和书房院。六座院落均是典型的四合院格局,六大院至今保留有明清古民居23间,占地三百多平米。“六大院”的围墙皆以青砖或石块砌成,粗犷朴素,体现了农耕文化封建保守的思维特质。院内的建筑都是木构架土木结构,基本构造方式以立柱和横梁组成,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都是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起隔断作用,而不承载屋顶的重量。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六大院,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将自己的历史珍藏,向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儿女们一一诉说,让这些朴实的人们都成了会讲故事的人。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而今会讲故事的人,是朱姓人家四代单传的后代,七十高龄的朱四德老人,他和老伴生活在老院三多堂:“三多”取自《道德经》“多子、多福、多寿”之意,漫步于三多堂,木构架土木结构的房屋显得古朴恬静,正房三多堂三间、下房三间、北房三间、南边的两层小木楼和一排小房静静地陪伴着院中的主人,还有这里的一草一木。而这些诠释的,不仅是历史的印记,还有文化元素的符号。作为主房的三多堂,房基明显高出庭院,以乾字向定位,以云落三檐式修建,庄重典雅。廊沿宽畅,四根明柱屹然伫立于庭前,似古屋忠实的守卫者,屋面上部装有一色木质的木板、木窗和四栏门窗。窗台下部则是青灰色磨砖砌成的图案。门楣所刻“三多堂”,檁铆相套,飞出雕刻云头,恰似一位器宇轩昂的长者,和砖雕的屋脊相呼应,韵味十足。南边两层小木楼和三多堂相比,内秀了很多,简易木楼梯置于小楼左侧用于登楼,楼梯口有可活动的盖板,人上去之后,盖上盖板,这楼便成为一个让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这座小楼显然是女眷的绣楼,透过小楼上的木栏杆、小窗,都可以看风景。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我的先人更早是是在(朱家)做活,(朱家)请的秦安的翰林教学,因为(朱家)富、银子多,翰林贪占小便宜,偷了一颗银子,(朱家)掌柜发现银子不见了,翰林吓得吃了一颗金纽扣自杀了,翰林家人告得放不下,要(朱家)掌柜过堂,我家先人主动替(朱家)掌柜过堂,打了四十大板,加了一夹杆,没有定成死罪,(朱家)掌柜为感谢先人,给我家先人赐了一块墓地,并给了这一块院地,白天我家先人给人家干活,晚上圈院,就有了我们现在的根基。”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当中院五福堂,今为朱家后人朱鸿翔居住。“五福”本出于《书经·洪范》,是古代民间幸福观的五条标准。现仅存留西房三间,相传为当时远近闻名的木雕大师高师傅修建。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边院百忍堂,传为本土支家河支师傅主持修建,现为朱家后人朱映辉老人的老伴居住。关于百忍堂,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相传唐朝郓州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唐高祖李渊甚是好奇,便问其中的原因。张公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祖十分赞赏,便赐号“百忍堂”。“百忍堂”通体五间,屋顶做出假脊假带,突出中间的三间主体。屋檐一字排开七个云头雀替,显得气度非凡。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佛堂院门额刻以“积善德”三个大字,将此院的文化韵味进一步升华。廊前四根明柱,檐底雕以版饰,满檐云头瓦的滴水,为屋宇增添了些许的灵动与俏皮。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遗憾的是,上院于1958年被改为食堂后被毁坏,书房院在文革中被毁。据当地老人说,书房院为梅江村非常典型的代表建筑,尤其是上房,采用“大式作法”,饰以斗拱、雀替、月梁,外加宽廊明柱,重檐筒瓦、砖雕高脊,四栏门窗,明显有别于其他的普通民房。

走进每个院落的上房,房间正中央都摆有方桌。方桌也称贡桌、八仙桌。是摆放香烛、献器、贡品献果的。方桌后面的长桌,又叫吊桌或画桌。长桌比方桌长而高,但没有方桌宽。工艺讲究,雕琢精巧。边院百忍堂的长桌做工最为精湛,不知是哪个能工巧匠在卓裙板上雕刻了许多花枝,花枝内容多取材于八仙神话人物所持器物或琴棋书画四种雅事符号;玲珑剔透,典雅华丽。同时,在桌腿与桌面连接处用云朵、流水、藤蔓牙条装饰,让整个桌体造型更显轻盈流畅,稳固坚实,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在方桌左右,大多摆放着一对纱帽头座椅,座椅靠背板也镂刻着“寿”“福”字图案。坐在这样技艺精湛的座椅上,品茗作诗,该是何等的惬意。

八角饰以铜包角,又贴了“黄金万两”四个字组成的图案的钱柜,静静伫立于古宅的一角,见证着古宅人家的兴旺富饶。

上部两头刻以飞龙,下部稳固着地的衣挂,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象到主人的衣服整齐地挂在上面的情景,这应当是乡绅的风度。

在每间卧房的土炕上,皆摆放有衣箱和门箱,衣箱上清晰可见的有浮雕“孔雀戏牡丹”、“腊梅报春”等图案。门箱上部如门,门环镶在圆形的铜扣上。下部是一对抽屉,拉手环底饰以菱形装饰,既美观、又大方,且很实用。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梅江村的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旧时的乡村面貌,大到整个村子的街巷道路、庭院格局风格,小到每个建筑上的砖木雕饰,所有的文化遗存都独具特色。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又开阔视野,大气的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漫步院中,一间间文化韵味厚重的古屋、一条条长满青苔的走廊、甚至是瓦楞间的一株小草,都在向我们诉说历史的印记;走进古民居,房间中的一桌一椅、一盏灯......似乎也在低语。讲述着有关古屋主人生活的故事,将一幅幅活泼的画卷勾勒在我们眼前,悠远留长。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梅江村入围。 2015年在甘肃省博物馆协会公布的第二批127个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名录中,梅江村乡村记忆博物馆又入选该名录。如今,梅江村建期村史博物馆,随着不断的开发完善,梅江村成为清水县乡村旅游的首选地。

甘肃天水梅江传统古村落,沉淀的历史记忆,文化气息太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