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展新颜河西走廊现美景

“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系列报道之二

告别首站山西太原,沿着古丝绸之路,“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团于9月20日至23日走进宁夏、甘肃两省(区),探寻沙漠博物馆、武威博物馆(文庙)、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寻找文化IP符号。

塞上江南展新颜河西走廊现美景

宁夏中卫再创奇迹

打通云上丝绸之路

“世界枸杞之都”中卫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驿站,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及塞上江南之说,且拥有大漠、黄河、高山、绿洲“四景合一”的自然奇观。

据考证,新发现的几段丝路古道遗址就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镇至甘塘地区,至今车辙犹存。如今,它是连接西北与华北的第三大铁路交通枢纽,也是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之地。

这座城市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历史上曾长期被风沙困扰,自然环境较恶劣,“天上不见鸟,风吹石头跑”曾是真实写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中卫人民以麦草方格固沙、灌木林、乔木林防沙等生态治沙措施,逐步取得良好效果。

近年来,当地在生态治沙的基础上,积极“用沙”,通过在沙地上建设光伏电站,发展畜牧业、葡萄种植业,并建设沙坡头旅游景区等手段,充分改造、利用沙地,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沙坡头景区因地制宜发展沙漠旅游,旺季日接待游客量达两万人次。曾经最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也成为游客热捧的体验对象。

今年又恰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

9月21日,本报记者随团参访了中卫市沙坡头景区内的沙漠博物馆、腾格里沙漠湿地公园,了解到在上世纪50年代,中卫人创设“麦草方格”固沙法取得成功,这一治沙成果1988年被国务院授予“科技进步特等奖”,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沙丘之上,记者遇到了“山西老乡”——唐代诗人王维,以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石刻。眺望远方,王维笔下的大漠之景、落日余晖与奔流的黄河水恰不期而遇。

塞上江南展新颜河西走廊现美景

当古今在中卫再次碰撞时,曾经丝路上的重镇而今成为了“云”之中心。中国最大的云基地之一西部云基地正在这里崛起,被外界称为“中国沙漠硅谷”。

近年来,中卫抢抓信息技术革命和“大云西移”历史机遇,对标美国凤凰城,建设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西部云基地,领先引进亚马逊AWS、奇虎360等云计算龙头企业。随着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一条云上丝绸之路正将当代中卫与世界相连。随团访问的著名学者孔庆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卫,即“惊艳”。

葡萄美酒丝路飘香

甘肃再遇“山西老乡”

自古以来,河西走廊似一条珠链,串起了玉门、酒泉、嘉峪关等诸多城市,其中最出名的是张掖、武威,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美誉。

9月22日,“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团进入甘肃境内,近距离感受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武威古称凉州,是河西走廊东端的咽喉,因汉武帝彰霍去病“武功军威”而得名。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即出生于此。在雷台汉墓遗址,我们见到了放大版的青铜车马仪仗队,最前面是一只飞奔的骏马,脚踏飞燕,昂首嘶鸣,颇具气势。原物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在西夏博物馆,大家有幸得见镇馆之宝,即刻有4000多个西夏文字的西夏碑(西夏文字总共有6000多个)。公元1038年,党项族在中国西部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立国190年,传10代帝王,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立,后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

随后,我们参访了武威市普康田园综合体,观赏到独具特色的“西夏祈羊礼”、绚丽多姿的花海世界,紧接着马不停蹄赶往张掖,在落日余晖中来到该市临泽县板桥镇的红桥庄园,因地处北纬38°世界葡萄种植黄金带,庄园内的葡萄园一望无垠,各类品种丰富多样。此时,摘上一串爽甜的美乐红葡萄,再佐以美酒“赤霞珠”及“贵人香冰白”,不禁让人联想到“山西老乡”、唐代边塞诗人王翰所写的那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上江南展新颜河西走廊现美景

翌日,交流团乘车抵达第四站甘肃张掖,一探丹霞地貌之奇、美,之后途经“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向神奇的新疆挺进。请您紧随本报记者的视线,共同关注此番与众不同的跨国行。(李尚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