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縣:壯大村集體經濟 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以來,陝西省甘泉縣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結合農村產權“三變”改革,通過土地流轉、轉變土地經營模式,入股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方式,拓寬致富渠道,打破了村集體經濟“零收入”的困局,合力鼓起了村集體和群眾的“錢袋子”。

甘泉縣:壯大村集體經濟 助力脫貧攻堅

龍頭企業帶動。積極探索“企業+村集體經濟+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優勢,將集體經濟與區域入駐企業有機融合,讓企業、村級、農戶多向受益,同步增收。如將道鎮、石門鎮的12個貧困村的36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入股陝果集團甘泉試驗場,由該場為12個貧困村各代建山地果園30畝,期限30年,前3年每村每年享受保底分紅3萬元,40%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60%用於在冊貧困戶分紅,同時果園掛果後,村集體佔40%的股權,每個村享有12畝果園的收益,每村每年可收益9.6萬元。將勞山鄉的5個貧困村150萬元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通過入股勞山雞業有限責任公司5000噸有機肥加工項目,參與資產收益扶貧。3年內每村每年享受分紅3萬元,股權收益20%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80%用於在冊貧困戶分紅。

甘泉縣:壯大村集體經濟 助力脫貧攻堅

旅遊資源融合。藉助“甘泉大峽谷”旅遊開發機遇,推進農業產業與旅遊資源深度融合,構建“大旅遊”格局,帶動景區覆蓋範圍內的村落髮展旅遊業,通過統一組織管理提供攤位租賃、開發本地小吃、土特產等旅遊產品,發展旅遊休閒經濟獲得集體收入,實現了集體與個人資源共享、利益共贏。如將下寺灣鎮4個貧困村12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入股甘泉縣旅遊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將下寺灣鎮田家溝村3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資入股甘泉縣人居環境投資公司人民公社大食堂項目,主要經營黃米饃、油餄餎、麻湯飯等特色小吃,吸引外地遊客消費,每年將受益的10%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90%用於在冊貧困戶分紅。

甘泉縣:壯大村集體經濟 助力脫貧攻堅

集體資產盤活。各村黨支部充分利用村上閒置資產,採取“黨支部+”的方式,通過盤活村集體閒置用房、土地等不動產,採取獨立投資或向社會公司及個人租賃等方式,開展租賃經營,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如將橋鎮鄉將王家灣小組原來閒置的大棚用地集體收回,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在原地建起了奶山羊養殖基地,收益40%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60%用於在冊貧困戶分紅。道鎮南義溝村利用村集體閒置的窯洞建立了連心豆腐坊,採取“村集體+貧困戶”運作模式,通過集體統一經營,個人入股,年底分紅,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致富,實現了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甘泉縣:壯大村集體經濟 助力脫貧攻堅

產業園區示範。積極培育農業主體,政府扶持當地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村,發展規模養殖、特色種植、設施蔬菜、優質雜糧等特色高效產業,採取“黨支部+三變+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種植,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強村富民。如將道鎮4個貧困村12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資入股甘泉農豐種養殖合作社,用於南義溝村蔬菜產業園區項目實施,建設大棚50座,每年每座承包費4000元,年收益可達20萬元,收益40%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60%用於在冊貧困戶分紅,脫貧攻堅期滿後,收益全部用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將石門鎮3個貧困村9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資入股甘泉龍灣生態農民農業專業合作社,用於石門魏王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實施,建設大棚22座,年收益可達16萬元,收益40%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60%用於在冊貧困戶分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