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我們在村上 大事小事記心上 帶領村民奔富路——記甘泉縣道鎮鎮蒲家溝第一書記賀傑

我們在村上 大事小事記心上 帶領村民奔富路——記甘泉縣道鎮鎮蒲家溝第一書記賀傑

賀傑(右)查看村民種植的葡萄長勢

本報記者 李星祺

“老李啊,你找時間趕緊給葡萄上架,不然到後期可能會影響長勢……”仲夏時節,烈日炎炎,甘泉縣道鎮鎮蒲家溝村第一書記賀傑剛剛吃過午飯,沒顧上休息,就趕緊到村民家走訪。看到種植戶李廉虎家的大棚葡萄已經長出一大截,賀傑馬上向老李提醒道。之後,賀傑又趕到下一戶村民家中。

2016年9月,甘泉縣公安局幹警賀傑被選派到蒲家溝村擔任第一書記。從此,帶領蒲家溝村村民致富,就成了他最上心的事,“我要帶著大家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的生活。”

到村後,通過檔案瞭解村裡的大概情況後,賀傑便開始進村入戶,對村民和村情進行詳細走訪,瞭解村民發展產業中遇到的難處。有一次,他到貧困戶高世龍家瞭解情況,剛好遇上了下雨天。等他走回村隊部,腿腳全部都是泥。通過調研,賀傑發現,蒲家溝村的村上道路條件較差,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之後,他向縣農綜辦上報申請設項,對村裡入戶巷道進行硬化。2017年年初,1300米的巷道完成硬化,關莊寺、蒲家溝兩個村民小組的村民出行問題得到解決。今年,賀傑又申請對中咀、牧場兩個村民小組進行入戶巷道硬化,徹底解決全村出行難問題。

“走了幾十年的土路,現在終於硬化了。小賀書記是真的把我們的事兒放在了心上。”村民李廉虎說,過去一下雨,從村級大路到家門的路最難走,三輪車更是開不動。現在無論什麼時候,他和家人出行都方便。

賀傑剛到村上時,村裡正在新建大棚,打算讓村民們發展大棚蔬菜產業。但是等到大棚建好了,不少村民卻不願意種。“多少年都沒有種過大棚蔬菜,到時候賠錢了怎麼辦?”瞭解到村民的顧慮後,賀傑便與村幹部挨家挨戶進行走訪宣傳,白天不在家就晚上去,家裡不在就去田間找。他耐心地幫村民算起收入賬,向村民講解大棚蔬菜產業的發展前景和優勢。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賀傑還邀請了包村單位縣果業技術服務中心給村民提供技術支持,讓村民可以一邊學習一邊種植。終於,27戶村民同意種植,其中還有5戶貧困戶。2017年,大棚見效益,種棚的村民平均收入超過3萬元,這讓賀傑和村民種植大棚的信心更足了。

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村民收入,2017年5月,賀傑帶領40餘戶貧困群眾先後3次到縣內和安塞區參觀蔬菜生產、山地蘋果、菌類養殖,並組織大家開展技術技能培訓。通過對比算賬、現場參觀等活動,大夥兒發展大棚產業積極性空前高漲。同年10月,賀傑向上級部門協調,為村裡統一新建42座大弓棚,有23棚都由貧困戶種植。今年春季,村民們在大棚裡種上了西紅柿、辣椒、西瓜等作物,還嘗試種植9棚葡萄。通過春秋兩茬種植、工廠化育苗模式、依託合作社統一組織銷售等幾項措施,弓棚生產戶每年戶均可增收1.5萬元。如今,西瓜、西紅柿均已上市,還有人上門進行收購,村民不用為銷路發愁。

42歲的高喜宏是該村的鞏固貧困戶,與老母親相依為命,一直靠種植3畝玉米為生,每年只有兩三千元的收入。今年,村裡蓋起弓棚,高喜宏也種了3棚西紅柿和辣椒。“多虧了賀書記,我現在也種上了弓棚。按照每斤西紅柿1.6元的價格,今年至少能收入2萬多元,收入能翻好幾倍呢!”高喜宏高興地說,除了種植大棚,再加上他在村裡公益性崗位打掃衛生的收入,家裡的生活寬裕多了。

“近幾年,周邊縣區發展山地蘋果都很成功,村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中咀村有地勢很好的山坡地,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山地蘋果的條件。”今年,賀傑根據實際情況,協調縣果業中心的果業項目,在中咀村民小組發展了90畝山地蘋果。他計劃通過幾年的發展,將中咀村打造成為一個千畝果苗示範園,增加村民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