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延安甘泉:咱村裡的年輕人——閆家灣村貧困戶 許融脫貧側記

閆家灣是甘泉縣橋鎮鄉一個典型的貧困村,也是主人公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許融32歲,大專文憑,患有間歇性癲癇病,家庭三口人,父母均無勞動力,屬低保貧困戶。現在村上擔任村信息員、村殘聯專幹,村委委員。

2014年許融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經過幾年的努力奮鬥,2018年實現脫貧。許融也曾考入理想的大學,本可以留在嚮往的大城市,但為了為這個貧困家庭他毅然決然回到了家鄉。他秉承了祖祖輩輩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品質,守著農民的本分。2014年被納入貧困戶後,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甩掉貧困的帽子,不但要自己脫貧,還要帶領鄉親一起致富。

延安甘泉:咱村裡的年輕人——閆家灣村貧困戶 許融脫貧側記

近年來,橋鎮鄉政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為閆家灣村建設弓棚三十餘座,為貧困戶建立起了穩定的長效產業。但許多村民不懂技術、不敢嘗試,許融咬咬牙,心想,“怕這、怕那,就不怕窮嘛,難度要窮一輩子,貧困戶的帽子戴一輩子?”,他下定決心開始種植弓棚,一定要種出個樣子,一定要帶著大家闖出一條路。三月份是種植西瓜、小瓜的最佳季節,許融憑藉高漲的熱情,勤勞致富的理念許融率先開始種植。對於種植經驗的他來說,弓棚種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於是他從頭學習,每天泡在弓棚裡十多個小時,精心護理自己種植的瓜果,一天天看著他們長大,就像盼望自己的孩子快點長大一樣,起早貪黑,施肥灌溉從不懈怠。由於思想觀念的影響很多農民群眾都覺得風險太大,不願種植,但他依然信心滿滿,經常到農家書屋翻閱種植書籍,一邊學習理論,一邊實踐,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西瓜成熟後,瓜肉香甜可口,效益扶持可觀,上市不久就被搶購一空。其他村民在他的帶動下,發展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閆家灣弓棚水果、蔬菜這一產業的迅速發展起來。與此同時,他不斷了解學習新的西瓜、小瓜品種的種植技術,並在自己的大棚中先行先試,試種成功後便將新的技術,新的品種免費推薦給大家,無私的幫助困難群眾脫貧。

2018年許融在產業扶貧的支持下,他又將目光盯在了畜牧養殖上。一次性購買了10頭驢,現在已經增長為15頭,2020年底可突破20頭,預計收入可達5萬元。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他熱心幫助鄰里,被選為村委委員,聘為村信息員,負責村裡信息收集。許融敬老愛幼,樂於助人,積極向村民宣傳產業扶持政策,低保政策等。村上老年人大多是農民,知識水平較低,每個月去銀行領取養老保險都有一些困難,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忘記密碼、腿腳不好去銀行不便……許融就積極幫助協調村民辦理各種業務。簡單實在、平凡淳樸,他尊老愛幼的孝舉和樂於助人的愛心,深深感染了身邊的村民,也使奉獻村組、服務村組的精神和鄰里間的互相幫助成為一種風尚。2019年許融被吸收為閆家灣村預備黨員,這既是對他的肯定,又是對他的鼓勵。在許融的影響和帶領下,閆家灣村村風好了,村民富了,環境美了,大家積極從自身做起,閆家灣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模範村。許融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脫貧,“先富幫後富,共同奔小康”是他的口頭禪。現在找許融學習產業技術的村民越來越多,他總是熱情接待,並耐心解答,毫不吝嗇的把自己的種植、養殖經驗傳授給他們,並負責村上供群眾參觀學習和培訓服務工作。

大雁南飛,靠的是頭雁,村民脫貧,靠的是榜樣,許融就是閆家灣村最好的脫貧榜樣,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閆家灣未來光輝燦爛的前景。


監製:曹圓宇 審核:馬磊 編輯:王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