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延安甘泉:咱村里的年轻人——闫家湾村贫困户 许融脱贫侧记

闫家湾是甘泉县桥镇乡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也是主人公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许融32岁,大专文凭,患有间歇性癫痫病,家庭三口人,父母均无劳动力,属低保贫困户。现在村上担任村信息员、村残联专干,村委委员。

2014年许融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2018年实现脱贫。许融也曾考入理想的大学,本可以留在向往的大城市,但为了为这个贫困家庭他毅然决然回到了家乡。他秉承了祖祖辈辈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品质,守着农民的本分。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甩掉贫困的帽子,不但要自己脱贫,还要带领乡亲一起致富。

延安甘泉:咱村里的年轻人——闫家湾村贫困户 许融脱贫侧记

近年来,桥镇乡政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闫家湾村建设弓棚三十余座,为贫困户建立起了稳定的长效产业。但许多村民不懂技术、不敢尝试,许融咬咬牙,心想,“怕这、怕那,就不怕穷嘛,难度要穷一辈子,贫困户的帽子戴一辈子?”,他下定决心开始种植弓棚,一定要种出个样子,一定要带着大家闯出一条路。三月份是种植西瓜、小瓜的最佳季节,许融凭借高涨的热情,勤劳致富的理念许融率先开始种植。对于种植经验的他来说,弓棚种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于是他从头学习,每天泡在弓棚里十多个小时,精心护理自己种植的瓜果,一天天看着他们长大,就像盼望自己的孩子快点长大一样,起早贪黑,施肥灌溉从不懈怠。由于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群众都觉得风险太大,不愿种植,但他依然信心满满,经常到农家书屋翻阅种植书籍,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西瓜成熟后,瓜肉香甜可口,效益扶持可观,上市不久就被抢购一空。其他村民在他的带动下,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闫家湾弓棚水果、蔬菜这一产业的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他不断了解学习新的西瓜、小瓜品种的种植技术,并在自己的大棚中先行先试,试种成功后便将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免费推荐给大家,无私的帮助困难群众脱贫。

2018年许融在产业扶贫的支持下,他又将目光盯在了畜牧养殖上。一次性购买了10头驴,现在已经增长为15头,2020年底可突破20头,预计收入可达5万元。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他热心帮助邻里,被选为村委委员,聘为村信息员,负责村里信息收集。许融敬老爱幼,乐于助人,积极向村民宣传产业扶持政策,低保政策等。村上老年人大多是农民,知识水平较低,每个月去银行领取养老保险都有一些困难,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忘记密码、腿脚不好去银行不便……许融就积极帮助协调村民办理各种业务。简单实在、平凡淳朴,他尊老爱幼的孝举和乐于助人的爱心,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村民,也使奉献村组、服务村组的精神和邻里间的互相帮助成为一种风尚。2019年许融被吸收为闫家湾村预备党员,这既是对他的肯定,又是对他的鼓励。在许融的影响和带领下,闫家湾村村风好了,村民富了,环境美了,大家积极从自身做起,闫家湾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村。许融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脱贫,“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是他的口头禅。现在找许融学习产业技术的村民越来越多,他总是热情接待,并耐心解答,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种植、养殖经验传授给他们,并负责村上供群众参观学习和培训服务工作。

大雁南飞,靠的是头雁,村民脱贫,靠的是榜样,许融就是闫家湾村最好的脱贫榜样,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闫家湾未来光辉灿烂的前景。


监制:曹圆宇 审核:马磊 编辑:王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