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葫蘆頭 文

張三葫蘆頭 文/任湛

現在人們吃葫蘆頭,大多隻知其“湯濃味醇,饃塊軟綿滑韌,肉嫩湯鮮,肥而不膩,醇香撲鼻”,其實還有一部分就是觀看葫蘆頭“冒饃”時的精彩表演。可惜,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

我對葫蘆頭情有獨鍾,緣於1990年在小南門裡一家飯館吃過葫蘆頭。那年夏天,朋友約我在小南門吃葫蘆頭。那時小南門裡是兩排簡陋的瓦房,路東分佈著好幾家葫蘆頭店,店鋪都很簡陋,店面不大,店外邊還搭一個大棚。店面門口支著一口大鍋,大鍋旁邊有一張桌案,上邊放著五六個白底藍花的碗,碗中放著各種調料,這就是店家的操作間了。店面雖然簡陋,但能看著店家制作美食,你吃的時候也很放心。我們看見一家葫蘆頭店鋪門口站了十幾個人在看一個師傅操作,感到這家應該不錯,就湊了過去。

大鍋前面站著的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師傅,個兒不高,精瘦,小平頭,戴一個藍色發白的圍裙,嘴角叼著一根冒著青絲的香菸。他的旁邊站著一個三十多歲微胖稍高的幫手,看似老者的徒弟。徒弟把顧客掰好的饃一碗一碗在桌案上擺好,放到老師傅面前。

老師傅站在大鍋旁,左手拿起掰好饃的碗,右手拿勺子咔擦扣在碗上,舉起碗像搖骰子一樣在熱氣騰騰的鍋上面畫兩個圓圈,隨後把碗底抵在鍋沿上,手腕一用力,碗在鍋上轉了個圈,周圍欣賞的食客發出了呀呀的稱奇聲。這時,鍋裡的肉湯冒著蒸汽咕咕地翻滾,他用勺子舀上一勺湯,澆到饃裡,用勺子背輕輕拍拍,再澆一勺再拍拍,這時他的動作突然停了下來,抬頭看看圍觀的食客。就在大家感到納悶的時候,突然,他用勺子扣著碗裡的饃,端碗的手騰地揚起來,這時碗裡的湯便划著一道弧線,一道水珠便騰空而起,像大珠小珠落玉盤般地落在鍋裡翻滾的湯中。他的手揚得很高很誇張,但揚起的湯卻一點不落地滴到鍋裡,並不外灑。就在眾人還在為他的這一招發出一陣驚歎時,只見他把碗底搭在鍋沿上,拿碗的手向左一使勁,刺啦一下子,碗便在鍋沿上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旋轉,轉完後碗還緊緊地抓在他的手裡。他這時眼神全部在那個碗上,迅速地又舀起了一勺湯,用勺子把碗颳得直響。又有一股熱湯騰空而起,再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碗。不等人們驚訝地把張開的嘴閉上,他端起碗,舀上兩大勺湯,身子稍微一回轉,面向放調料的桌案,用勺子在調料碗裡像雞啄食般地快速把調料一樣一樣地舀進碗裡。那鹽、那味精、那香菜,所有的作料好像是已經量過一樣,均勻地放到碗裡,然後再用勺子舀半勺湯澆到碗裡,口中一聲:“端饃!”碗就遞了出來。旁邊的徒弟立刻接過碗端走了。

圍觀的人被他的表演驚呆了,直到徒弟把碗端走了,大家好像才清醒過來。老師傅這時悠閒地再抽上幾口煙,又拿起了碗。

我們看著老師傅的表演,忙打聽此人的來歷。旁邊有人說他是店老闆的師傅,號稱葫蘆頭張三,是葫蘆頭正宗的傳人,今天來給徒弟撐門面來了。看著老師傅的表演,吃著他精心操作的葫蘆頭,我心裡暗想不虛此行。

隨後我們又連去了幾次,但再沒有見到老師傅,年輕的徒弟沒有了老師傅的精彩表演,葫蘆頭吃起來味道似乎也就不那麼足了。

如今,小南門裡那一排排瓦房已經拆除了,那個張三師傅是不是還健在,我也無從得知。他那在大鍋前手舞足蹈地演繹葫蘆頭操作過程的精彩表演,一直令我記憶深刻。我後來曾經轉遍西安的大街小巷尋找那種極具觀賞性的表演,卻再也沒有見到。

(來源:2018年08月12日西安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