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朝代應該爲中國血性的喪失負責?

這個問題的答案毫無疑問是清朝。是清朝的奴化統治,造成了中國人血性的喪失以及中國的落後捱打。至於為什麼是清朝,容我分析一下。

哪個朝代應該為中國血性的喪失負責?

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北京城出現了下面這一幕讓人哭笑不得的事。由於清兵堵死了北京城的各大城門,聯軍士兵被高大的城牆擋住了。這時候周圍圍了很多看熱鬧的清朝百姓。這些百姓對聯軍很好奇,指指點點,絲毫沒有對侵略者的仇恨。後來,八國聯軍抬了銀元讓百姓幫他們進城。這些百姓看見了錢,紛紛拿來梯子等登高物體幫助聯軍入城。這一幕,讓西方的隨軍記者很是驚奇,他們看到了清朝百姓的麻木,沒有血性。

哪個朝代應該為中國血性的喪失負責?

有的人說是元朝,有的人說是宋朝之後中國人沒有了血性,這個我是不認同的。宋朝滅亡,殉國者眾多。崖山之戰十萬軍民跳海殉國。雖然後來元朝統治了幾十年,但是到了明朝時期,明朝軍民還是很有血性的。例如土木堡之變後,瓦喇進攻北京,軍民奮起反抗,沒有一個人投降,沒有一個人旁觀。民間還組織了義軍,雖然他們武器都是農具,但是沿途襲擊蒙古人,給它們造成了嚴重的打擊。最後在軍民的一致努力下,瓦喇軍慘敗,被迫撤出了長城以南。明朝末年,荷蘭人見明朝內憂外患,便趁機進攻中國,在西曹灣之戰中,明軍軍民一致努力,沒有一個人投降,擊敗了荷蘭人的入侵。

而清兵入關後,明朝軍民也表現出了極高的血性。清兵進攻萊蕪,萊蕪軍民奮起反抗,。在萊蕪被清軍攻破後,軍民自殺殉國者不計其數。連井都被自殺殉國者填滿了。你能說他們沒有血性。清兵進攻揚州,揚州在愛國官員史可法帶領下奮起救國。全城軍民多次打敗清兵入侵,沒有一個人投降,可以最後沒有援助,被清兵30萬包圍,是日城破。軍民依然同清兵進行巷戰。最後清兵死傷幾萬人,為了報復揚州城,清兵無恥的進行了屠城。還有嘉定等城市的反抗,無不說明了自從元之後的明朝國民依然有血性。

愛國將領李定國將軍,輾轉雲貴各省,同清朝作鬥爭,最後得知皇帝被逆賊,漢奸吳三桂殺害後,吐血而亡,壯烈殉國。今天的果敢人就是當年李定國將軍帶領的明朝愛國軍民的後代,他們即使退去了緬甸,依然不忘故國。

所以,說元朝導致中國人失去血性,我不認同,如果失去了血性,就不會有朱元璋的反抗了。我認為清朝的統治和政策使得漢人失去了骨氣,失去了血性。


原來,清兵佔領中原後,由於清朝統治者屬於少數民族,所以便對人數眾多的漢人十分害怕。不僅頒佈了剃髮易服令,從外表上讓漢人強制和滿人一樣。而且還在思想上嚴格控制。比如文字獄便是清朝的傑作。文字獄在清朝號稱盛世的康乾盛世時期達到了頂峰。例如有一個讀書人,閒來無事寫了一首詩『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這只是一首普通的詩。但是清朝統治者並不這麼認為。清朝統治者認為這首詩包含禍心,意圖謀反,因為這一句詩,前後有近千人被砍頭。哪個朝代應該為中國血性的喪失負責?讓人哭笑不得。還有的人。因為名字取得不好,乾隆皇帝認為這是故意詆譭清朝,於是因為名字,此二人三族全被清政府殺了。這麼嚴酷的文字獄,無疑讓民間的人們再也不敢亂說話,亂討論國事。一般在清朝的餐館裡都有莫談國事的張貼。告誡人們勿談國事,漸漸的大家都不在關心國家怎麼樣,就好像清朝和自己完全沒有任何關係,漸漸的人們變得麻木,呆板,沒有了骨氣和血性。

清朝的科舉考試在八股文基礎上限制了很多的東西。例如不得妄議朝政。說白了意思就是,不允許你科舉試卷對國家大事說三道四,只允許誇獎清朝統治者,替清朝歌功頌德,例如有一份考卷把清朝的乾隆比做炎黃在世,比做上古三皇五帝,所以受到了清朝統治者的重用,果然中了舉人。

哪個朝代應該為中國血性的喪失負責?

甲午戰爭期間,雖然有致遠艦這樣的全船殉國的愛國軍民。但是投降的也不少,甚至更多。例如北洋艦隊的大部分軍艦上的清兵棄船逃跑,留下孤零零的軍艦停在威海衛港口,日軍白白得了很多以前夢寐以求但是又買不起的軍艦,讓人哭笑不得,唏噓不已。因為這些清兵經過了清朝二百多年奴化統治,完全沒有了骨氣,血性。他們當兵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根本沒有像日本人一樣三生報國覺悟,焉有不敗之理???

所以說,由於清朝統治者思想上的奴化教育,使得清朝的民眾麻木不堪,沒有血性。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偽軍800多萬,是日軍的四倍之多,這都是和清朝的奴化教育脫不了干係。直到今天,我國依然有一部分人還具有那種奴性,比如崇洋媚外,面對外國人低三下四,這都是清朝的奴化教育造成的。所以說是清朝的統治,讓國人徹底失去了明朝僅存的一點血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