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重陽節賦予新時代更多的「文化自信」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來了。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漢族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早在戰國時期重陽節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一直

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2006年,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天,人們會通過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來慶祝重陽。

讓重陽節賦予新時代更多的“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傳遞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觀。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的講話上,習近平更是對文化自信特別加以闡釋,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重陽節,作為一個被沿襲至今的中國傳統節日,更是彰顯出了深刻的“文化自信”,新時代,不妨讓傳統重陽節多點“文化味兒”。

我國的孝文化由來已久,自舜帝的“孝感天下”開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後來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體系,稱為孝文化。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順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孝與和諧相伴、與愛心同行,它是家庭和睦團結的紐帶。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使重陽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這一舉動促使社會更加關心老人生活,關注傳統的孝愛文化。在重陽節之際,傳遞孝愛文化,弘揚傳統美德應該成為一種社會共識。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千千萬萬個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國與家是緊密相連的,國是一個大家,大家中又有千萬小家。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的初衷就是為了呼籲人們關愛老年人。如此,才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構造一副和諧動人的美好畫卷。慶祝重陽節,我們不僅僅要延續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根基,更應延續家國發展的傳承力量,涵養“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情懷,把強烈的愛國熱情轉換成為不斷砥礪奮進的動力。

重陽節是一個承續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美好的節日,其中蘊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更應為人所真正認知並深深銘記。其中所包含的濃濃深情和民族風範,不僅激活了歷史傳統、喚起了文化記憶,更涵養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 不得不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重陽節這一傳統節日所涵養得傳統美德,能夠讓其蘊含的孝善文化、家國情懷深入人心,讓傳統美德涵養我們的精神家園,不斷的彰顯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大國姿態。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精氣神。不忘本源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新時代,讓重陽節多點“文化味兒”,讓我們涵養起文化自信,不斷夯實中華文明的時代意識和振興中華文明的使命意識,齊心共築中國夢,齊心共繪“同心圓”。

本文鏈接:http://www.71.cn/2018/1017/1021017.shtml(轉載請保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