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秋收秋播生產接近尾聲

秋收秋播期間,渭南市各縣市區抓住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全力開展搶收,確保秋糧顆粒歸倉。目前,全市“三秋”生產已接近尾聲,截至目前,全市共收穫秋糧369.4萬畝,已全面完成收穫任務。根據近期全市各縣區抽樣測點調查統計,預計全市秋糧平均單產333公斤,較上年增加8%,總產110.8萬噸,較上年增加9.4%。

今年我市秋糧生產,一是播期集中,播種質量高。渭北旱塬春播從4月下旬開始,到5月初結束,夏玉米6月10日以前基本播完,較去年提早3天左右,全部播在高產期,加之機播比例大,提高了播種質量,有利於後期產量形成;二是氣象因素整體有利。4月中旬全市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成~1.8倍,對積累春播底墒非常有利;下旬大田土壤墒情適宜,熱量匹配良好,對春播以及春播作物出苗非常有利;5月上旬大部分縣市降水偏多2成~1.8倍,光照充足,有利春播作物苗期生長;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水豐沛,土壤墒情良好,對夏播作物苗期生長及春玉米拔節極為有利。8月21-22日,全市大部分地方普降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土壤墒情明顯好轉,對秋糧作物後期生長及產量形成非常有利;三是玉米病蟲害整體偏輕發生。全市玉米田病蟲較常年偏輕輕發生,發生面積 322.41 萬畝(其中三代玉米螟115萬畝、三代粘蟲31.14萬畝、蚜蟲52.7萬畝、四代棉鈴蟲58萬畝、雙斑螢葉甲53.1萬畝、大斑病12.47萬畝),較去年減少12.53%。四是防災減災措施到位。針對7月份洪澇、8月份伏旱,全市各級農業部門高度重視,加強與氣象、水利部門溝通協作,及時發佈預警信息,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指導,全力做好排澇、抗旱工作,全市灌溉面積200萬畝,基本做到應灌盡灌,由於措施得力,洪澇、伏旱對我市秋糧作物影響較小。

紮實做好秋播工作。市農業局印發2018年秋播作物品種佈局指導意見,召開近期種植業重點工作會議,全面安排部署秋播工作。截止目前,全市秋播小麥419.3萬畝,完成計劃播種面積的98.3%。秋播期間我市天氣晴朗,底墒充足。與去年情況相比,今年秋播呈現播期集中、播量適宜、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率高等特點,由於備耕備播充分,機具充足,播種進程也明顯加快,機械化程度高,基本實現了標準化播種,播種質量要好於往年。同時,市農業局安排市縣兩級農技部門密切關注小麥出苗情況,及時檢測小麥苗情、墒情、草情,針對存在的問題,分類提出技術指導措施,廣泛宣傳動員群眾加強苗期管理,確保小麥安全越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