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2017-10-第84期

來到田野,聞到陣陣稻香,只見稻田黃燦燦一片,一眼望去滿地是金。沉甸甸的稻穀風中搖曳,稻浪滾滾,隨秋風起伏,呈現於眼前的是粒粒飽滿。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眼下正是水稻豐收的季節,涉縣漳河兩岸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成為一道最美的風景線。清漳河作為涉縣的母親河,貫穿全縣61公里,漳河下河峧兩岸水資源豐富,老百姓自古以種植水稻為主。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莊上村就是漳河岸邊一個典型的傳統小村落,這裡風景優美,民風淳樸。70歲的劉大爺和老伴申大娘,這幾天正面朝水稻背朝天地忙著收穫稻田裡的水稻,每人手持一把錚亮的鐮刀,“嚓嚓”兩下把水稻一一割斷,碼成堆,並不時直起腰來,趁擦汗的功夫休息那麼幾秒。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以前割稻子人多,一畝地用半天就能割完,現在這才七分地我們倆就收了2天了,唉,老了,身子骨不如從前了。”劉大爺一邊吃力地彎著腰割水稻一邊嘆息。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從劉大爺口中我們得知,在漳河下河澆流域的村莊,最近六七年的時間,農村種地的基本上都是五六十歲甚至八十來歲的老年人,年輕人幾乎都外出務工。現在每家都只有不多的一些耕地,憑著漳河水的灌溉,這些留守的老人常年以種地為主。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以前地多,收割的時候大人小孩兒滿地都是人,現在地少了,年輕人種地供不住他們開支,都出去上班了,就剩下我們這些老的沒用的人還在種地了。”劉大爺滿目回憶的說。確實,雖然水稻產量隨著品種和種植技術的發展,從畝產七八百斤到現在可以打水稻一千二三百斤,但每戶二畝地也才幾千快錢的收入,根本不夠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鄰地的李大叔也表示:“孩子在南方打工,來回路費就四五百塊錢,這點兒地咱就是扔了也不能把孩子叫回來,還不夠來回工錢的。”然而在李大叔果決地說這話時,他的眼中卻還是不自覺地溢出了思念的感情。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放眼看去,地裡幾乎全是中老年人,即便有幾個年輕壯丁也是正好有時間,回來幫父母忙兩天。比如在城裡工作的李文魁就是心疼家裡老人受累,趁著能休息就儘量回來幫襯著點。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看到這些老人讓人不由想到,曾經年輕的父母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兩鬢花白,我們兒時爬過的,那挺拔的脊背也已日漸彎曲,不復從前。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劉大爺面露深情地表示,希望在老兩口兒晚年的時候,兒女能陪在身邊,共享天倫之樂,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務農根本不能維持現在的生活,兒女只能在外面打工,常年見不到幾面。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莊上村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山清水秀,山景優美,趁首屆旅發大會的東風,莊上村也被納入了太行紅河谷旅遊風景區之內,有一部分村民開起了農家樂,接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部分外出務工的農民看到了家鄉的希望,也從外地回鄉創業,但這畢竟是少數,希望家鄉的旅遊業能夠蒸蒸日上,讓更多外出打工的人可以回家就業,圓了老人的夢想。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實拍《秋收》涉縣下河峧農民收稻子|涉縣人的一天 第84期

“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多麼美好的歌詞,希望老人的夢想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