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12岁孩子感统训练前,家长们一定要了解这些知识!

2到12岁孩子感统训练前,家长们一定要了解这些知识!

2-12岁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躯体运动协调障碍;

触觉防御障碍;

身体平衡功能障碍;

空间知觉障碍;

视、听觉、言语语言障碍;

在实践中,一些专业人士会将感觉统合失调特征归结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前庭功能异常;

肤觉功能异常(触觉防御异常);

本体感觉功能异常;

下面将会从感觉统合失调的核心特征及其他表现这两大方面介绍。

核心特征

根据实践研究的成果,感觉统合失调的核心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前庭功能异常、触觉防御异常和本体觉功能异常。

01

前庭功能异常

前庭功能异常——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内容。

前庭功能异常广泛存在于多种特殊儿童,他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一些表现:

对身体失衡特別敏感,动作僵硬笨拙、不敢荡秋千、不愿坐摇摇床、不能独立平衡等。

对失衡不敏感,不善于保持和调节躯体平衡,经常跌倒、喜欢旋转或绕圈奔跑、登高下低。

不能有效组织相对复杂动作(同龄人可以完成的系列性或组合性动作),表现出个体内肢体运动不协调或环境间的交流不和谐,常常碰撞身边的东西、顾此失彼、手脚笨拙、乱放东西、不思整理等。

有些儿童(如学习困难儿童)可能不表现出平衡问题、动作能力也不错,但前庭在中枢中的组织功能较弱,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持久或思维过程不连续等问题。

前庭感受器及其神经传入通路与中枢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决定它在儿童的正常发育以及人的日常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广泛参与了个体多种感觉信息的组织、中枢活动兴奋性的维持及信息输出的调控。

02

触觉防御异常

触觉防御异常有的孩子会表现为:

触觉过于敏感,害怕身体接触,如成人助其穿脱衣服、抓痒、洗澡、剪指甲等都会做出反抗,更有甚者当他人表现出接触其身体时会发出尖叫“离我远点”、“不要碰我”等;

有的儿童的触觉反应或其他肤觉又非常迟钝,表现出吮吸手指、咬食手指甲、更有甚者会出观自虐行为,如揪头发、咬手指、玩生殖器、扭打/抓刮体肤、头撞墙体等。

触觉等肤觉防御异常会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如身心不安、活动过度、胆小、害怕陌生环境、害羞、黏人、怕黑暗环境、偏食、挑食、不喜共享、情绪反应过度、注意力不集中、耐心不足等。儿童触觉防御异常也会导致其学习、交往方面的问题。

触觉防御异常是儿童感统统合失调在肤觉方面的集中体现,其实肤觉的其他方面如温度觉、痛觉等也可能存在问题。肤觉在辨別躯体接触类刺激和自我保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3

本体感觉功能异常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难以在身体形象上辨别出来,不能迅速准确感知、指认身体各部位的躯体动作感知不敏感,动作方向、力度、幅度、速度控制不好,与身边物品相撞时有发生,旧伤未消又添新淤,互动时对方总觉得不和谐。

空间方位的感知,特别是体侧的感知和辨別存在困难,左右不分,鞋裤反穿。本体感觉异常影响儿童的阅读、书写、拼字及其他学习行为,如经常混淆38和83、我和找、人和入等符号,汉字书写笔画不光滑、比例失调,字间距、字体大小的前后不一致,铅笔头经常折断。

本体感觉感受躯体各部位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肢体的运动方式、幅度、速度等,它同前庭觉一道共同参与躯体姿态的维持、空间感知的形成以及躯体动作的精细调节。

其他表现

可能受到核心问题的影响,该类儿童在信息获取、信息的中枢加工储存以及信息输出方面表现出不协调、不流畅、错误以及信息流失或中断等状况,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因人而异。

2到12岁孩子感统训练前,家长们一定要了解这些知识!

01

运动异常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运动异常表现在多个方面,核心特征是精细动作水平低、动作间以及动作与感知觉之间的协调性差

他们动作慢且笨拙、行动拖沓,拍球、跳绳、骑车等运动能力相对较低,穿脱衣服、系鞋带、扣纽扣、洗漱、用餐等动作僵硬缓慢,折/剪/粘贴纸、图片涂色等操作与目标要求有一定差距,给人以不求甚解的印象。

舌、唇、声带等器官的运动异常会造成发音及语言表达能力不佳。所以,艾尔丝等认为一些儿童的运动异常是由感觉统合障碍所致。感觉统合失调运动异常在各类特殊儿童中较为常见。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运动异常不是运动神经机能问题,也不是肌肉及关节功能问题,而是它们与各种感觉系统的统整问题。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劳作的活动表现为躯体各运动器官参与的同时性、继时性的动作组合。这些动作组合只有达到一定的精确性(精细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才能确保活动的正常实施。

动作的精确性、协调性和灵活性有赖于良好的神经、肌肉及关节的功能,前庭觉、本体感觉以及视觉、听觉等的有效参与非常重要,必不可少。 这是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运动异常的真正根源。

02

视觉感知异常

人的视觉感知发育是一个随年龄增长逐渐趋于稳定的过程,稳定的视感知是阅读、书写等学习活动以及各种手眼协调活动的基础。

若儿童视觉不稳定,不能在多向度平稳、流畅移动,将会导致阅读中遗漏/添加字词、跳行、前后信息不连贯导致理解错误、做功课费力。视感知的不稳定可能是学习能力不足、学业成就低下的原因之一。

视觉是个体获取信息、完成各种行为表达的重要感觉器官。眼球的运动在6条眼直肌的配合下进行,其精确性既受有关脑神经的直接控制,也会受到来自前庭觉、本体感觉等信息的影响。所以,视觉的感知活动是在多个系统参与下进行的。

03

言语语言异常

一些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并不存在听器官或言语发声器官的病变,但却呈现言语语言方面的异常。例如,对较大的声音刺激表现出烦躁,听注意分配不足、只专注正在操作的事情,对他人不埋不睬,对他人的提问无应答,充耳不闻,或者仅仅是简单的应答,但行动没有下文。听理解不深刻、不准确、不连续,经常要求他人重复表达。言语表达不连贯、反反复复,或者总不能找到合适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内心的想法等。

临床咨询中,家长或教师普遍反映该类儿童对他人的言辞毫不用心,“一耳进另一耳出,好像根本就没有进脑”。

言语语言理解与表达涉及听觉对声音刺激的辨别、中枢对词汇的认知和语意的加工、言语运动中枢的神经冲动的形成和输出、外周发声器官唇、舌、声带等的协调运动以及中枢对上述各环境的反馈调节等。

所以,符合逻辑的、流畅的言语语言理解和表达是视、听、嗅、味、 触、本体感觉、前庭觉等的各种感觉系统与言语运动系统之间的整合与协调。

04

学习行为异常

该类儿童的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唤醒水平低,注意力缺陷,对各种刺激来者不拒,缺乏有效的甄别和过滤,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当前的学习中,习惯于游离在学习活动边缘或学习过程时断时续.。

课堂学习中,难以长时间注视老师的讲解或板书,易受室内外各种新异刺激的干扰,蝉鸣叶落可以让他们突然脱离教与学的轨道,脱轨易但入轨难。好动、坐稳不安,课堂上不厌其烦地玩弄学习工具或漫无目的乱涂乱画,有时会突然脱离学习活动(如离开座位)课间休息时,有的儿童会在教室、走道乱蹦乱跳、毫无目的,一切行为似乎脱离大脑的约束。有的胆小怯懦,不愿主动参与互动活动,发言声轻、唯唯诺诺。考试紧张,便频、口渴等。

一些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给人的笫一印象是活泼、可爱,或文静乖巧,看不出与其他儿童有什么差别,他们的智力测验成绩不错甚至属于高智商儿童,但他们却存在程度不同的学习问题。

课堂学习、写家庭作业等各种学习活动多属于认知负荷较大的活动,需要儿童统合调配信息获取、加工、储存及输出的多个系统,而且这些系统工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还要经受住一定时长的考验。这对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儿童来说却是一件富有挑战的事情,甚至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这样他们在学习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学业成就低下或不稳定也就可以理解。

05

自尊自信不足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自身的各种“毛病”及其频发的大大小小“事故”,导致其逐步形成消极自我概念,对新异活动往往表现得无力应对,遇事紧张焦虑、不敢创新尝试。

他们胆小、黏人、对父母等熟悉的人有很强的依赖性,对新异刺激虽也表现出一定的好奇心,但一般不愿主动尝试,而是要“妈妈你来做”,或者浅尝辄止,溜之大吉。如果采取被动训练,他们往往有激烈的情绪反应,哭闹不止,难以从活动中获取积极心理体验。

与此同对,有些家长及教师会因为难忍该类儿童无休止“事故”的“折磨”,动辄怒气迸发,缺乏应对问题的耐心和策略,轻则批评、指责、嘲讽,重则辱骂、殴打。家长及教师对该类儿童“事故”的不恰当应对会进一步挫伤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长此以往,他们会对任何相对复杂,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毫无激情,萎靡不振。

06

游戏活动异常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往往不尽如人意,缺乏对活动的顺应性反应,受干扰信息影响大,注意力分散,给同伴的合作制造不少困难,持续性深度参与游戏活动往往做不到。更有甚者,一些儿童扮演了游戏活动的终结者,要么干扰、捣乱游戏活动,要么破坏游戏器材或游戏成果。

这些情况多事视、听、前庭、本体感觉信息不能有效组织协调的缘故,很少能够体验深度参与游戏活动带来的成就感和愉快心情。

游戏活动是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几乎涉及儿童中枢及外周的各种感觉、运动和认知器官,负载了特定的“社会”规则。

07

人际关系紧张

受前庭觉、运动、注意力、言语及沟通等方面异常发展的影响,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往往缺乏处理同伴关系的社会技能,缺乏团队精神、不遵守游戏活动规则,成为同伴中不受欢迎的人,显得孤单、压抑或烦躁,也会表现出暴力倾向等。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儿童身上发现其他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因为感觉统合失调导致的。同时,一个具体的个案也不一定同时表现出上述各种特征,有的只表现出前庭功能异常,并且其前庭异常也只是影响躯体的平衡和精细动作的实现,其他方面的影响较小,甚至也不影响整体的学习活动或者个体有不错的学业成就等。所以,即使是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间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性质和成都应由专业人员来判断。

2到12岁孩子感统训练前,家长们一定要了解这些知识!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干预,很可能会伴随其一生,影响生活、学习、工作、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等。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发现一些成人也表现出“顾不来”现象,行走、骑车时撞到他人、逛街分不清东南西北、工作环境杂乱无章、随手乱放东西、经常找东西等现象,这也许多半源于早期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

虽然正常发育儿童偶尔也会表现轻微的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但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呈现的失调症在程度上更为严重,在多种情境下频繁发生,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奖励或惩罚并不能有效改善他们做事“顾不来”。所以,作为与儿童有较深入接触的家长和教师,应该对孩子发育中异于同龄儿童的特点保持充分的敏感性,发现异常苗头需及时进行专业咨询和干预,早发现早干预无疑是减轻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发展影响的基本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