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请给孩子一个机会,突破孩子感统失调的迷思

家长们,请给孩子一个机会,突破孩子感统失调的迷思

芷采在高中名校任教,考上博士班的同时,也生下了儿子,可谓双喜临门。原本就在教书与准备考试之间忙得焦头烂额的芷柔,在喜悦中也有一丝隐忧,不知未来要如何一肩挑起三个担子。芷柔母亲心疼事业心重的女儿,主动表示愿意代为照顾外孙。芷柔得以放下牵挂,搬入学校宿舍,专心扮演好在职博士班学生与高中老师的角色。

眨眼3年过去,儿子上幼儿园了。学期末,芷柔收到幼儿园的通知,请她抽空去了解孩子学习英语的表现。芷柔花了一整天观察,愕然发现儿子除了外籍老师指出的“上课不肯开口”的问题外,手脚也不太灵光,生活琐事依赖性强,被别人碰一下就推人,社会性差就更不用提了。总之,他是班上的游离分子,无法融入团体。芷柔认为宝宝的这些问题,比不开口说英语更严重更令人忧心。

芷柔认真地与老师讨论她的观点: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可能还不够,语言的要求需放缓一点儿。可惜老师听不进她的说法,只是一味地要家长加强指导语。有理说不清的芷柔只好找丈夫讨论。丈夫虽然没有敏锐到知悉儿子在发展上的问题,却借机发泄对岳母的诸多不满:一天难得听到她讲一句话,也不喜欢孩子玩玩具。岳母的策略是把英语卡通电视台整天开着,以吸引孙子的注意,那样他就不会总想着玩玩具,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光是先生的这些描述,就足以让学教育的芷柔惊觉自己的疏忽。芷柔母亲的个性原本就过于孤僻,再加上年纪大,怕孩子吵闹,严格地说,确实不适合担任教养婴幼儿的重任。

家长们,请给孩子一个机会,突破孩子感统失调的迷思

“风潮引导教育”的危机

在全球化的今天,为了增加未来的竞争力,很多地区兴起一股学习英语的风,幼几的全人发展就这么简单地被搁置一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齐心一致只顾英语”,忘却其他方面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开始担心这一代儿童的进取心与学习能力会因此而下降。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孩子幼儿期的感觉统合经验有关。

孩子的语言发展固然重要,但语言需要其他能力作基础;英语固然重要,但毕竟它只是一种工具。婴幼儿期的感觉统合发展涵盖了孩子未来生活与学习等多层面的能力,感觉统合是孩子的重要基本功能之一。

感觉统合角度认识孩子

20世纪80年代,当大家的焦点还停留在重视婴幼儿白白胖胖的外表的时候,笔者就通过各种途径,努力让父母、老师、保姆,甚至一般社会大众,都能从有别于以往的角度—感觉统合来认识孩子;并曾深入介绍孩子是通过稚嫩、不成熟的神经系统—触觉、动觉、前庭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来感知这个世界。孩子的各种动作、行为和情绪反应,自有其道理。如此逐渐去除大众对儿童认识不足的盲点,增加大人对孩子行为反应了解的清晰度,学习从科学的角度来关心孩子,进而愉快地享受育儿之乐。

家长们,请给孩子一个机会,突破孩子感统失调的迷思

过与不与及的遗憾

然而20年来,出现了一令人忧心的现象

拒绝新观意

少数医师与教授,阻止家长与孩子接触感觉统合的观念,借此保护自己的权威,此种做法值得商權。任何一种理论技术,固然未必能帮助每一个人、解决每一个问题,但不因此失其价值。有的家长不想被医师、教授列为拒绝往来户,只好偷偷地进行感觉统合治疗,因为他们从全球学术资讯网络上得知:若不适时提供孩子适当的刺激,孩子的脑细胞会加速减损。

有些幼儿园以标榜提供感觉统合治疗招揽学生,却因幼教老师使用不当,发生让幼儿受伤、老师被控诉的案例。治疗器材与玩具或游乐设施并不相同,必须在有执照的相关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以达到快速改善失调的效果。玩具或游乐设施作为促进孩子发展的媒介,则是让一般人可普遍、安全地使用,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不当的推销手段

有些经销者利用大量业务员,给家长派发自填式检核表,作为诊断孩子是否有感觉统合失调的依据,进而推销成套昂贵但对孩子却未必合用的感觉统合器材。为保障孩子的健康,感觉统合功能的评估与治疗,以及给家长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应由职能治疗师执行,否则将影响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的成效。

给孩子一个机会

推广感觉统合的过程中,有人认为大众似乎太滥用“感觉统合”一词。我们觉得,像上述那些所谓专业人士及经销商,出现过与不及的态度,应该加以调整;至于家长与一般老师,无法精确分辨孩子发展问题的类型,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对孩子的发展失调有警觉性,将孩子交到专业人员手中做评估鉴别,必要时再配合因材施教就好了。不应苛求他们使用专业的语言,更无需责备他们滥用“感觉统合”一词。不要钻牛角尖,以致太过于严苛,陷入不必要的迷思中。从小关心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毋宁是说在给孩子一个宝贵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