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學者的呼籲:「諾獎所有獎項都該停發一年」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諾貝爾獎已經成了學界和公眾一年一度的盛會。但是,美國物理學家 Brian Keating 發問:諾獎是否貫徹了它的初衷?它在褒獎一些人的同時,是否對另一些人造成了傷害?

一名學者的呼籲:“諾獎所有獎項都該停發一年”

約 2001 年,挪威發行的一張印有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肖像的郵票。| 圖片來源:catwalker/Shutterstock.com

如果你碰上了個宣稱自己差點就拿下諾貝爾數學獎的人,那麼趕緊開溜吧——顯而易見,你遇到了一個狂妄自大的傢伙。儘管諾貝爾數學獎不僅現在沒有,歷史上也從未設立過,但無論在哪個領域,那份想要取得諾獎級成就的熱望都是合理的,畢竟它是世上至高無上的褒獎。

這個一年一度的頒獎典禮是瑞典最為神聖的慶典,它令藝術和科學領域的頂尖人士齊聚一堂,和全世界數百萬計的觀眾們一同見證新教宗加冕的盛況。這一獎項對瑞典的國家形象至關重要,甚至讓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的終極上司——瑞典國王邁出了不同尋常的一步,前段時間他表達了對瑞典學院醜聞的關注,並提議重新擬定規則,允許瑞典學院成員辭職。數週後,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宣佈取消。是什麼讓古斯塔夫國王(King Gustaf)邁出了這般聞所未聞的一步?簡而言之,他這麼做正符合當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設立諾貝爾獎的初衷——為了公關

化學家和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一度被人們稱作“死亡商人”,因為他以軍火商身份參與了“用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大肆殺戮”。為了恢復諾貝爾家族的聲譽,阿爾弗雷德設立了與其同名的獎項,旨在獎勵那些“使人類受益”的人。


一名學者的呼籲:“諾獎所有獎項都該停發一年”


2013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的獲獎者合照,從左至右:物理學獎得主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彼得·W·希格斯(Peter W。 Higgs);化學獎得主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邁克爾·萊維特(Micheal Levitt)和阿里耶·瓦謝勒(Arieh Warshel);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詹姆斯·E·羅斯曼(James E。 Rothman)、蘭迪·W·謝克曼(Randy W。 Schekman)、托馬斯·C·蘇德霍夫(Thomas C。 Sudhof);經濟學獎得主尤金·F·法馬(Eugene F。 Fama)、拉爾斯·皮特·漢森(Lars Peter Hansen)、羅伯特·J·席勒(Robert J.Shiller) 。2013年12月10日攝於瑞典斯德哥爾摩。| 圖片來源:TT, Fredrik Sandberg/AP Photo

古斯塔夫國王明智地決定讓諾貝爾文學獎推遲一年頒發,以調查文學獎評委會一名核心成員駭人的性醜聞指控。但願獎項的評審過程也能利用這一“停工時間”深刻反省自身。

儘管兩大自然科學類獎項——化學獎和物理學獎還未身陷醜聞,但它們也受到了爭議(例如,弗裡茨·哈伯 [Fritz Haber] 因為發明合成氨技術獲得了 1918 年諾貝爾化學獎,而他在 1915 年曾公開表示支持化學武器的使用)。因此,我認為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有必要考慮給自然科學類獎項也放一年的假。

作為一名多年前曾受邀參加諾獎提名的天體物理學家,我曾研究過該獎項與其背後的評審機構。我在調查中發現,在頗具聲望的物理學獎(我的專業領域)評選過程中仍舊存在著一堆偏見。如果放任這些問題繼續發展,我擔心諾貝爾的聲譽,或許還有公眾對科學本身的認知,將受到不可修復的傷害。

獎項本身


一名學者的呼籲:“諾獎所有獎項都該停發一年”

AGA(Svenska Aktiebolaget Gas-Accumulator,瑞典氣體儲存器公司)燈塔“Blockhusudden”位於斯德哥爾摩附近,建於 1912 年,由尼斯·古斯塔夫·達倫(Nils Gustaf Dalén)發明的光照開關調控。光照開關能讓燈塔只在夜晚點亮,從而節約燃料。這座燈塔一直依靠陽光調控工作,直到 1980 年通電。| 圖片來源:CEphoto, Uwe Aranas, CC BY-SA

依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的遺囑,一個能夠贏得科學領域內頂級大獎的人必須滿足三個主要條件:首先,他們必須在物理學或化學領域內作出最重要的發明或發現;其次,這項工作在最近一年內完成;最後,這項工作造福了全人類。最後這條規定最為模糊,評判時主觀成分最大——並且還經常被違反。一項科學發現究竟給全世界帶來了多少裨益,這點要如何恰當地評判呢?

比如,看看世界各國貯存的大量核武器,核裂變給人類帶來的好處足以使其贏得諾貝爾獎麼?奧托·哈恩(Otto Hahn)因此獲得了 1944 年諾貝爾化學獎,然而他的女性合作伙伴莉澤·邁特納(Lise Meitner)一無所獲。

還有前腦葉白質切除術(lobotomy)呢?這一發現被授予 194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它造成了大範圍的醫療災難,直到十年後才被叫停。而古斯塔夫·達倫(Gustav Dalen)的燈塔自動調節器獲得了 1912 年的諾貝爾獎,它的影響力卻不像後來的許多獲獎研究那麼長遠。

甚至近期的一些獎項也令人不太信服。2008 年的腐敗指控險些令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委員會名譽掃地,據說製藥巨頭阿斯利康(AstraZeneca)為了自身利益,操控了當年的評獎表決。

*譯者注:傳聞該公司買通了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成員,幫助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發宮頸癌的發現奪得諾貝爾獎。阿斯利康持有 HPV 疫苗的股份,該發現的獲獎無疑將給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這就引出了諾獎的另一個問題:它可能錯誤地展示了科學的運作模式。科學研究是團隊活動,沒有哪個獲獎者是憑藉一己之力抵達斯德哥爾摩的。然而,現在這種每個獎項至多三位獲獎人的設定扭曲了人們對科學的認知,強化了外行人的那種印象:科學是由“孤獨的天才”(通常是“美國白人男性”)推動的,並不需要背後龐大的研究網絡的支持。

還有,假如諾貝爾獎和這些科學創新背道而馳,給人類,或者至少給科學,帶來的是傷害而非貢獻,又會怎麼樣呢?

諾貝爾獎價值幾何?

不可否認,諾貝爾掛名的這個獎項給予了部分科學家、政治活動家、醫生和作家一定的物質財富,但鮮有科學家是以個人財富為主要目的進行科學研究的。事實上,坦普爾頓獎(Templeton prize)和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等科學大獎的獎金都遠遠超過了諾貝爾獎的九百萬克朗(約合 983000 美元)。一些物理學家認為,每個獲得這些豐厚獎勵的科學家都樂意為了諾貝爾獎放棄額外的獎金。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初衷並不是用金錢塞滿科學家的口袋,相反,他希望科學家們有益的工作能引起關注,激發新的發明創造。在這方面,諾貝爾獎已經大大超出了阿爾弗雷德當初的期望。

不過事情並不總是像現在這樣。20 世紀中葉,伯頓·費爾德曼(Burton Feldman)指出科學已變得“令公眾愈發無法理解……因為媒體開始了自主擴張和製造影響”。正是這些因素抬高了諾貝爾獎獲獎者的聲望,同時一併提升了諾貝爾獎的地位。

總體上,我大多數的同事都認為那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人確實是實至名歸。但是,從諾獎狂歡中受益最多的究竟是誰?是獲獎的科學家,全人類,還是全權掌管獎項評選的瑞典皇家科學院?

崇高的幻象


一名學者的呼籲:“諾獎所有獎項都該停發一年”

1994 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從左至右)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PLO)主席亞西爾·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以色列外交部長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和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Yitzhak Rabin)。阿拉法特的獲獎曾令許多民眾感到憤怒。 | 圖片來源:Government Press Office (Israel), CC BY-SA

自首次頒發以來的數十年間,諾貝爾獎見證了多次激烈的變革。儘管它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通過調查諾貝爾獎的歷史,我發現它並不總能堅守“為人類謀求福祉”的目標。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曾侄孫彼得·諾貝爾(Peter Nobel)就曾對將諾貝爾的名字用於政治目的表達了不滿,隨後諾貝爾的親屬們要求一個改名:曾經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由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設立)變成了更加誘人的“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彼得·諾貝爾不想與這個獎項有任何關係。


一名學者的呼籲:“諾獎所有獎項都該停發一年”

一些諾獎科學獎得主利用他們的名望開展了一些令人髮指的研究計劃,例如威廉姆·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和他的優生學。| 圖片來源:Chuck Painter / Stanford News Service, CC BY-SA

還有和平獎得主因對過去獲獎者的不滿而狀告諾貝爾基金會(Nobel Foundation),例如有人認為亞西爾·阿拉法特(Yassir Arafat)是恐怖分子 ,而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則像是戰爭販子。


一名學者的呼籲:“諾獎所有獎項都該停發一年”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利用 X 射線晶體衍射幫助揭示了 DNA 的雙螺旋結構。同時期的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論,但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來支持他們的主張。在富蘭克林不知情的情況下,沃森和克里克獲得了她的研究數據,得以完成 DNA 模型。後來,這對拍檔連同富蘭克林的男性合作伙伴莫里斯·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共同贏得了 1962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圖片來源:Jewish Chronicle Archive/Heritage-Images

儘管和物理相關的兩個科學類獎項還沒有像諾貝爾文學獎那樣,被駭人聽聞的指控困擾,但它們也算不上性別平等的陣地:科學領域諾貝爾獎獲獎者中女性僅佔不到 1%。

我建議,所有諾貝爾獎,包括科學類獎項,應該藉此時機推遲一年頒發,以便重新評審和回顧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當年崇高的理想。

重振諾貝爾獎

如何用一年的暫停恢復諾貝爾獎昔日的光彩?首先,應當重新評估諾貝爾獎的使命,特別是 “造福全人類”的評審標準應當成為首要原則。


一名學者的呼籲:“諾獎所有獎項都該停發一年”

1944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只頒給了奧托·哈恩,其女性合作者莉澤·邁特納卻與諾獎失之交臂。| 圖片來源:Briggs, C.A

諾貝爾獎的規定自從 1974 年以來從未變更(編者注:1974年,諾貝爾基金會規定獎項原則上不能授予已經去世的人),我們需要對它作出調整,以開設新的獎項,修正過去的不公。這點可以通過允許逝者獲得諾獎、併為過去參與了獲獎發現卻並未得到榮譽的人補發獎項來實現。如果我們不這麼做,諾貝爾獎就沒有展示真正的科學發展史。很不幸,這樣的疏忽實在太多了:

羅恩·德雷佛(Ron Drever)去世時,離他有望獲得 201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僅有幾個月;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沒能在 1962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得到她那份獎勵;

莉澤·邁特納發現了核裂變反應,卻並未因此得到 1944 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承認,該獎項只被授予瞭然而她的同事奧托·哈恩;

喬瑟琳·貝爾(Jocelyn Bell)發現了脈衝星,她應得的諾貝爾獎卻被授予了她的博士生導師。

還有其他許許多多或在世或離世的學者,大多是女性,依舊被低估、被忽視。

為了開啟改革的進程,在同事和熱心人士的幫助下,我和同事們建立了一個在線的宣傳論壇,呼籲瑞典皇家科學院修正過往的錯誤,避免造成新的傷害,並且讓諾貝爾獎能更準確地反映現代科學的廣闊圖景。“漸行漸遠的諾貝爾獎”(Losing The Nobel Prize)論壇向科學家和大眾開放,大家可以為改革完善諾貝爾獎提交建議。

現如今,經過深思熟慮的行動至關重要,有望創造出跨越學界的重大影響。回溯並審視諾貝爾獎的歷史,修正過去犯下的錯誤,讓將來的評選過程變得更加透明,這不僅有助於造福全人類,也能令諾貝爾獎恢復往日的傳奇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