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晚上吃饭为什么叫喝汤?你的家乡是怎么说的?

农民妹子一枝花


在河南的农村,每到傍晚,村里的人见面都会问一句:“喝汤了没”,一种问候两重含义,既是一种问候,又是一种理解,相当于城市中见面的“你好”。

而其实,这个河南独有的打招呼方式由来已久,一方面凸显了河南人的饮食方式,也道出了曾经河南人生存的不易,而关于“喝汤”的说法也是有很多种,小编在此也搜罗了几种比较中肯的说法。

说法一:古时候的河南常有荒年,多数人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境,而作为农村人来讲,也是常怀悲悯之心,所以见面时候为表关怀会问上一句“喝汤了没”,言外之意,如果没喝的话,到我家去吃饭。

说法二:上古时期,做饭的方式比较单一,不像我们今天的烹饪那么多元化,而一般来讲,因为食物短缺,人们吃饭通常是用鼎器烧一些“汤食”,即用一口大锅做肉汤供人们食用,所以,在那个以“汤”为主食的年代,喝汤的意思就代表着吃饭。

说法三:一般河南人习惯将晚饭说成“喝汤”,这一点要和河南人的生活饮食方式有关,一般,河南农村地区早的时候欠发达,晚饭吃的比较简单,馒头、饼搭配一些简单的菜食和米汤就成为了晚上的一顿饭,一来简单省事,再者,从养生的角度考虑,晚饭不宜多吃,晚饭都会做点儿汤喝了睡觉,包括如今,河南不少农村地区仍保留着这一饮食习惯。

对此,你怎么认为的?也可以说出你的观点。



东方今报


河南农村,以前晚上吃饭为什么叫喝汤?别的地方怎么说?

晚饭叫喝汤的地方也不仅是河南,过去也有其他省份部分地区的农村也有这么说的,比如山东、湖北、河北、安徽等地。过去也有把晚饭称作喝汤的,这也是由于过去人们生活贫穷,晚饭就以喝汤水演变过来的代称,不过,现在这样称呼已经在慢慢的减少了。


农村的生活能吃饱饭也是从70年代末期逐渐好转的,70年代以前各地农村,每餐都能吃饱饭那都是奢望。只因为那个年代农村都很贫穷,晚上也不干活了,为了节省点粮食,一般的人家晚饭都是做些面水或者米汤菜汤啥的。大家见面时打招呼,也就习惯性的把吃晚饭问作喝汤了吗?也就像现在问吃了吗一样的。

人们见面打招呼为什么总是习惯性问这句话?其原因还是

大家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认为问吃了吗就是向对方表示关心的问候。这句话直到现在还被人们用于亲朋邻里见面打招呼的惯用语。

你对把吃饭称作喝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农大知事


大乡老家是鲁西南的,跟河南距离不远,在我们这边也有这种“喝汤”的习惯。并且这种习惯已经成了人们日常交往的一种问候文化。我们都知道在北京有一个经典的问候语是“吃了吗您呐?”



而在我们这边的问候语则是:“喝汤了吗?”或“烧汤了吗?”,可见喝汤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大乡曾在江苏待过一段时间,我说我们那里一天三餐都有汤喝,别人很不理解,直呼“受不了!”。我们这边喝汤以面汤为主,跟广东的“煲汤”有很大差异。

即便是简单的“喝汤”,也花样百出。最简单的就是“喝白汤”,清水烧开后直接下稀稀的面糊即可,这种白汤清淡爽口。稍复杂一些可以在面汤中加入地瓜叶子、豆子或玉米粒,有了这些食材,汤的味道更加香浓。“白汤”一般早晨或中午喝。


到了晚上则是会烧“咸汤”,先用葱姜盐经油炒熟,这个过程称为“熟锅”或“炝锅”,然后再烧水、下面糊,食材可以加各种蔬菜类,如萝卜、槐花、土豆、茄子。“咸汤”的特点就是鲜、香,在农村可以没有好菜,但必须得有“咸汤”,否则吃得“不舒坦”。

当然集市上还有“专业级”的“汤类”,如胡辣汤和糊粥,胡辣汤的酸、辣,糊粥的香,没有一定的技术是“烧”不好的,所以往往由一些“专业户”来经营。

你们那里还有“喝汤”的习惯吗?

大乡


离家在帝都呆了许多年,还是喜欢喝汤。特别是最近红薯上市,一碗小米南瓜粥就是暖胃的佳肴。

记得小时候经济条件不是太好,晚上喝稀饭是常态,小麦面粉加上凉水和了,倒入沸腾的开水锅里,在反复的煮,还要小心不要溢锅了。如果不注意撤火,不小心灶台上就一片粥的汪洋。再加一点水进去烧开了,粥也就泄了,不好喝是一定的。那时家里父母干农活,饭量挺大了,两大海碗粥下肚很正常!

哪像现在碗小小的,家里每个人一碗粥,几个小菜,一块饼就吃撑了!还是想念小时候,夕阳西下,奶奶一嗓子:“喝汤了!喝汤了!……”正疯玩的我们姐弟跑回家,端一碗粥,洛馍卷着土豆丝或者面炒辣椒,吃得津津有味。奶奶在边上假意的骂一句:“一群狼娃子!!”

时隔多年,奶奶去世了,父母不再了。也有了自己的家,傍晚的时候,多想听到一句:“回来喝汤了。”那里是乡音,是亲情的召唤!

珍惜那个喊你喝汤的亲人,因为时光飞逝,相伴的日子太短暂!

我这有馅饼,有白洋淀的锅包鱼,还有炸鸡,就缺一碗稀饭,你们来吗?我去烧稀饭!





浮华世间遇见淡然四季


点击右上角关注卖柚子的小伙子,为你分享更多三农信息!河南农村,以前晚上吃饭为什的叫喝汤?别的地方怎么说?

河南位居中原,我国的粮食大省,大部分地区以面食为主,为什么要叫吃晚饭叫喝汤?小伙子是河南豫北地区的,我们这里吃晚饭叫喝稀饭,和喝汤是一样的道理,下面我就聊一聊我们中原大地的一些日常风俗习惯!



吃馍喝汤,河南老乡!

吃馍喝汤是河南的吃饭习惯,在河南吃馒头叫吃馍,喝稀饭叫喝汤,大多数地区早餐晚餐都是以馒头和稀饭为主,有些地方中午也是馍菜汤的搭配,现在可能条件好些,米饭和面条吃的多了,对了小伙子的家乡这里吃米饭叫做吃大米饭,面食有捞面条,汤面条,糊度面条,蒸面条,烩面饺子等,早晚餐以玉米糊度,疙瘩汤,小米稀饭等为主。



吃饱不容易,吃馍喝汤成习惯!

为什么要叫吃晚饭为喝汤,那是因为在以前我们吃的晚饭,真的就是清汤寡水的,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虽然是粮食大省,但是人口也多,在古时候兵荒马乱的时候,中原地区就是重灾区,生活条件大多不好,吃饭就以吃馍喝汤为主,不求多丰盛,能够吃饱就行,时间长了就慢慢的变成一种风俗习惯。


十里不同音,一地一风俗!

河南老乡比较热情,见面打招呼都是你吃饭了吗?你喝汤了了吗?去弄啥了?河南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音,一地一风俗,小伙子老家说话也是很有意思的,下雨叫(ge xing)馒头叫馍馍,饺子叫扁食,昨天晚上叫夜个黑,膝盖叫不老盖,腋窝叫格老窝,后背叫脊梁,走路不行叫地走,出门坐车叫搭车,高兴开心叫得劲,没有叫木有,蹲下来叫谷堆等等还有好多!

以上就是小伙子家乡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欢迎大家补充分享你们当地的俗言俗语,我是卖柚子的小伙子,谢谢大家!


卖柚子的小伙子


以前河南农村穷,天天吃不起三顿饱饭,一到晚上就用稀饭代替了。所以时间长了这种问候习惯就延续下来了。

当然了,十里不同俗。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叫法。我们这边一概问:吃了没有?河南扶沟那个地方的人会问:吃了某(没)?还有些地方会说:歇了歇了(黑了黑了)来个切(客),吃馍馍不服(熟),喝匪(水)匪不开。

我们这边还有人会问:胆(吃)了没有?



凤凰飞飞6688


我是河南漯河人,一个省一个县口音几乎都不一样,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尤其是农村晚饭叫喝汤,城里就叫吃晚饭,本身地道的河南乡土味,也不失大雅,数代传下来的,没什么不好!有时我们下乡听到家人喊着喝汤,觉得这就是家的味道。



戏缘女王


河南老乡,吃馍喝汤。这句俗话生动地说明了,喝汤在河南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前河南大部分农村地区(信阳除外),傍晚人们见面之后,都要问上一句“喝汤了某?”这样的打招呼方式就跟全国人民见面打招呼都爱问对方吃过饭没有一样。

河南人把晚上吃饭叫作喝汤在我看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历史原因,据说过去人民生活比较困苦,粮食不足,主食比如馒头之类都是供给下地干活的人,而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很多河南人晚上就不吃主食了,随便弄点汤汤水水糊弄一顿就过去了,这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

其次就是河南人爱喝汤,到现在也是这样早上和晚上河南人最爱的是“馍菜汤”,馍就是馒头,菜是炒菜,汤那就种类丰富了。大米小米熬粥也叫汤,面糊面汤也叫汤、胡辣汤羊肉汤也是汤。汤在河南是饮食的精髓,宁可食无肉,不可宴无汤。当然现在河南人的生活好起来了,外地习惯的饮食在河南各个地方也都有,不过上了年纪的人还是会习惯性地早上去喝胡辣汤、羊肉汤、牛肉汤。晚上喝小米汤、大米汤、面汤。胃早已适应了原汤化原食的滋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喝汤就是河南人的乡愁。

如果你遇见一个河南人,可以这样问他:让你一周不吃馒头不喝汤看他受不受得了,答案不言而喻,汤对于河南人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xc)


河南商报


我老公家里就这样说,喝汤了没有,感觉好奇怪,晚上我们要是吃大米呢,感觉这样说好土,不是不理解乡音的尬,如果老年人这样说因为是上一辈的口语不好改,也没必要像非物质文化一样保留传承,昨晚是耶黑,国念乖,现在还是洋车,洋钉,洋火,年轻人说个通俗易懂的普通话这么难吗,提倡普通话,成为国际话


Aa小模头


老家豫东农村,吃饭叫喝茶。见面打招呼都是“喝茶man?喝罢茶man?”留人吃饭(或许是客套话)也是“搁家喝茶吧?喝罢茶再走”。以前吃饭都是端着碗到大路上,邻居们边吃边聊天。这和当地饮食习惯有关,人多地少,粮食不够吃的时候,或者农忙的时候,吃馍喝个热水(茶),即便是放了米,烧了稀饭,也习惯说成茶。米汤也叫米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