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兵力几乎是清军的一倍,三藩已饮马长江,到底为何失败?

吴三桂因不满逼迫崇祯自缢还把自己的一家老小囚禁的李自成,便摆了李自成一道,和多尔衮联手,引清兵入山海关。从此之后,吴三桂被封为云南的平西王。换句话说,满清王朝的大半个天下都是吴三桂打下的。所以说,在史中真实的吴三桂并不想影视还有谣传那么不堪,吴三桂一直被称为铁骑将军,镇守山海关之后,满清鞑子未进寸土,吴三桂的能力也不是一般人能相比的。

吴三桂在1659年之时俘南明永历皇帝。之后吴三桂为了能够取信清廷,在1662年之时,于云南勒死了永历皇帝。

吴三桂兵力几乎是清军的一倍,三藩已饮马长江,到底为何失败?

1673年之时,清朝的康熙皇帝不堪三藩的重俸,打算要撤蕃,61岁的吴三桂为了取生,在云南杀了清朝的巡抚朱国治,接下来又拥兵20万,在云南宣告造反,短时间之内,平南王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圈禁了自己父亲之后拥兵10万造反,福建靖南王耿精忠也拥兵20万默契响应吴三桂,再加上台湾的郑经残部,南方70万的兵力和清廷割据。那个时候,康熙皇帝能够调动的兵力还没有20万。也是在同一年,尚之信这个墙头草又改投清廷。

吴三桂打算三面夹击康熙皇帝,联合陕西总督王和靖南王耿精忠开始夹击康熙皇帝,又派遣汪士荣去劝降王辅臣,但是王辅臣不愿附逆吴三桂,未经商量便把汪士荣交给了康熙,还把吴三桂的书信跟计划和盘托出。正好四川总督郑蛟麟附逆吴三桂造反,康熙皇帝便派遣莫洛为山陕经略,莫洛和张勇私交甚密,所以处处掣肘于王辅臣。

吴三桂兵力几乎是清军的一倍,三藩已饮马长江,到底为何失败?

1674年12月,也就是康熙十三年之时,王辅臣迫于无奈,于宁羌杀掉莫洛之后起兵造反,这可把吴三桂乐坏了,终于实现了三面夹攻的战略目的。

康熙十四年,王辅臣攻下了兰州,陕甘岌岌可危。

康熙十五年,康熙皇帝集结了十路大军,跟吴三桂在湖南和岳阳地区两军对峙。当时,兵将众多的吴三桂因为没有听从谋士刘玄初的意见北上直捣黄龙,却在松滋停留了三个月,导致战机白白贻误了。

公元1676年之时康熙任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和心腹周培公征王辅臣,图海在平凉断其粮草之后,又攻心为上,招降了王辅臣,导致吴三桂的左翼沦陷。同一时期,东面的耿精忠和台湾的郑经因为相互猜忌,投降了清廷。那时的吴三桂只好孤军驻守于衡州,调兵遣将和清廷对峙。吴三国的大将马宝在永兴击败清廷兵马,接连几战告捷。

吴三桂兵力几乎是清军的一倍,三藩已饮马长江,到底为何失败?

可是单拳难敌四手,正值暮年的吴三桂因几度改弦易辙,早就无人愿意追随他,大势已去。就连之前的汉族盟友也因吴三桂杀了永历帝,多以与吴三桂势不两立。或许是吴三桂自知大势已去,于1678年3月之时,在衡州称帝,可是,随着吴三桂夫人的去世,加上战事一直胶着,吴三桂的身体越来越差。

最后吴三桂在公元1678年8月18日之时因为积郁成疾去世,享年66岁。

耿精忠也于公元1682年被康熙皇帝赐死,三藩之乱就此终结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吴三桂在即将去世的最后一年,虽是势单力薄,但是仍然让清廷吃尽苦头,很多人认为,吴三桂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当初吴三桂不肯过长江直捣黄龙,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吴三桂的年纪大了,正是大寿将尽,心有余而力不足,若是再给吴三桂十年光阴的话,天下恐怕就会改弦易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