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秦嶺南北麓旅遊產業帶 打造世界知名自然風景區

秦嶺,被稱為國家天然寶庫,擁有獨一無二的、豐富的自然資源,在西安植物園工作者眼中,更是秦地無閒草,遍地都是寶。但如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秦嶺的產業發展路在何方?

典型案例:市場不靈活 林麝養殖戶壓力大

42歲的周毅是寶雞市太白縣人,從寶雞衛校畢業後,先在一家金礦工作,2004年,他從金礦辭職,計劃發展養殖業。10月17日,周毅說:“政府規定,個人不可以養殖林麝,必須由公司來養殖。2013年我註冊了公司,目前公司共有林麝190多隻,我自己養殖40多隻,有10個分廠。林麝不允許自由買賣,通過對雄麝活體取香後,出售麝香。”

這些年,周毅愈來愈覺得艱難,“按照普通的餵養水平,每天需要給林麝吃瓜果蔬菜,還有場地租金,最怕的就是疾病,目前沒有關於林麝的疫苗。”周毅說,政府對林麝的管控,從養殖資格到市場銷售,都控制得比較嚴格,這導致市場很不靈活。

省林業廳林麝辦主任王萬雲說,林麝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於國家戰略物資、專控商品。近年來,陝西大力開展林麝保護和人工繁育工作,“公司+農戶”模式吸引群眾廣泛參與,目前存欄量達2萬多隻居全國首位。“但從目前政策看,要達到養殖資格並不容易,至少要有100只林麝,150個圈舍,一個半放養的場地,目前一隻林麝2萬元,僅數量方面,就需要有200萬元的啟動資金。”王萬雲說,普通農戶根本辦不到,從銷售市場看,目前都是配額銷售,先不說化妝品行業,僅僅中藥企業,需求量就遠超供應量,“有資格收購麝香的企業是由政府認證的,比較有限,市場發展受到一定的抑制。”

專家建議:難以形成大規模種植業 發展旅遊最合適

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秦嶺豐富的自然資源,如何變成“金山銀山”?

省委黨校經濟學副教授朱潤霞說,秦嶺是生態安全屏障,目前秦嶺以退耕還林、修復保護為主,經濟發展方面,在農業、畜牧業方面,秦嶺山地難以形成大規模產業,比如中藥材,也是少量採比較合適,需要統一規劃旅遊度假休閒產業,比如溫泉,可以合理利用。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原院長、教授,永秀智庫理事長白永秀說,首先,在一些珍稀動物的養殖上,比如林麝的養殖,政策要適當地適應市場發展,允許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市場化發展。

白永秀說,要圍繞資源做文章,比如中草藥為代表的植物,還有經濟林,比如核桃、板栗等,它們的種植可以放在離秦嶺不遠的地方,有人居住的地方,但不主張農副產品加工業。

白永秀說,秦嶺產業發展的重點,是旅遊+,前提是要奉行嚴格的秦嶺保護,可以發展以登山為主的運動旅遊,帶動戶外體育器材產業;發展生態農業、採摘、觀賞、釣魚等;秦嶺南麓坡度緩,多發展瓜果種植、農業觀光,比如油菜花觀賞;以秦嶺北麓、南麓為依託,培育陝西兩大旅遊產業帶,甚至可以與蘭州、烏魯木齊聯合,與祁連山一起,發展西北生態旅遊帶;打造旅遊景點,打造全國、全世界知名的自然風景區。 華商報記者 任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