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水是茶香

武夷山水是茶香

镌刻在石上的文化,会让武夷寻茶之旅,凭添多少时空穿越的感觉

每座山,有不同的景色;每捧水,有各自的律动。

“武夷山水一壶茶”,“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在武夷山,谈及山,说到水,总是不由得再联系上一个字:茶。

生长于武夷山,生活于武夷山。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总是有一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小小得瑟。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快有快的潇洒节奏,慢有慢的悠闲舒适。幸福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那就是有茶喝,有好茶喝。因山水共育的武夷茶而醉,古人不知多少,今人更是数不胜数,后人呢,也是不会让前人专美的吧。

相比世界红茶之源的武夷红茶,我更爱武夷岩茶。当然不是“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偏爱,原因只是,着迷于大红袍的包容大气、肉桂的悠远空旷、水仙的轻灵飘逸……着迷于武夷岩茶的山水气息、各具韵味……

特别喜欢一位张姓作家的一句话:君到武夷,看山水如品岩茶;君饮岩茶,杯盏间如见山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若想深究武夷茶的魅力缘由,近山近水自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便开始一次关于茶的旅行吧,说走就走,随心随性。

武夷山水是茶香

登临茶山高处,俯瞰世间变化


  • 大红袍,既仰望也平视


说起大红袍,你会想到什么?是武夷山的绮丽山水,是仰望那生长于崖壁间的六棵树,是赶考书生的治病良方,还是茶汤入口后,那令人久久沉醉的绵醇滋味……

大红袍,所能代表的意象太丰富了,没有哪一种茶能像它一样,如一根直冲云霄的柱子,足以撑起中国茶文化的半边天。

武夷山=大红袍?不管反对的人有多少,这个等式在一些地方一些人群里,就那样被认可了。“武夷山,你还有一个名字,叫大红袍!”这么说,也挺有味道的。

镌刻“大红袍”三字的那一方天地,是武夷山旅游或寻茶的必去景点,是爱茶人一去再去的所在。不论是目的地,还是路途中,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就像那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同一个人泡同一泡茶,因为时间的不同,心情的不同,便呈现不同的味道来。

突然间,也就明白了那一场名为《印象大红袍》的山水实景演出,每一场演出,都会有些许不同的原因。无他,自然的神奇。

在武夷山的自然景观中,九龙窠不是一个很出名的景点。因有九只形似龙的丹霞岩崖,分两排依次并列于一条峡谷间。一个关于龙的山名就这样定格了千百年。让九龙窠出名的,是比“龙”更具魅力可感的大红袍。

看那大红袍其生长在环境幽奇、气候独特、土壤适宜,终年云雾缭绕、细泉潺流的九龙窠内,再加上附丽其上的历代名人歌咏与神话故事,怎能否认,大红袍的存在,是武夷茶与山水融为一体,与文化融为一体的最佳证明。从某种意义来说,大红袍已不是单纯的饮品了,她还是武夷山走向世界的名片,她也是武夷山的镇山之魂。

大红袍,是好茶、名茶的代名词,却也是亲民的。在茶界,大家都说大红袍有着“乞丐的外表、皇帝的肉身、菩萨的心肠”,如一位历经沧桑、智慧通达的老者,用慈悲的目光给饮者莫大的抚慰。坐下来、喝一杯,它的岩骨花香就能营造出一方山水,让饮者跟随一缕茶香在大自然中恣意徜徉。

武夷山水是茶香

武夷岩茶的典型生长环境:两边岩石,中间有细水长流,


  • 肉桂,无肉桂不岩茶


生活中,有“无酒不成席”之说。没有一个确切开始的时间,喝茶圈里,几乎无人不认可“无肉桂不岩茶”之谈。

肉桂,是不得不说的一种茶。这个土生土长于武夷山的茶,似乎,丝丝缕缕的香气里、点点滴滴的滋味间,都带着武夷山人的自豪。

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资源王国之称。在这个享有“碧水丹山”美誉的天地里,生长着世代留传的有性群体茶树品种,武夷山人称之为菜茶,并从中选育出了单丛、名丛。自宋以来,文字有记载的各类名丛不下千种。肉桂,便是其中的名丛之一。

1985年,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有走进小学的校门,但曾获得国优、省优、部优的肉桂,在那一年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在此之前,武夷山众多的单丛、名丛里,没有一个进入这个名单。

据《崇安县新志》记载,清代便有肉桂其名。如今,不知从何时起成为武夷岩茶当家品种的肉桂,已成为武夷山茶企必种必做的品种。说“家家皆有肉桂香”丝毫不为过。

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慧苑坑肉桂、竹窠肉桂、三仰峰肉桂……都说“不登天游,武夷白游”,这是指武夷山的旅游,而对于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来说,如果没有喝过肉桂,那也算不得真正的武夷岩茶的茶友了。

武夷山的峰峰岩岩之间,可以出产上乘肉桂的地方很多。如此,我们便有充足的理由和条件,给自己规划一条“肉桂茶之旅”了(不过,要有心理准备:每一条线路,需要花费的时间可不少)。

以大红袍母树所在地的九龙窠(即“龙肉”)为中心点,周边有慧苑坑、流香涧、竹窠、三仰峰,有马头岩、牛栏坑……远一点的地方,有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观音岩……出发前,可以预先安排好线路,按计划行事。也可以随着路走,路到哪,寻茶的人到哪。不管是哪种,都请带上笔记本、照相机。武夷茶是自然山水的产物,各个峰岩坑谷之间,茶树品种可能一样,但由于茶树周边的生态不同,到时其成品茶的香气、滋味便会出现不同的气息。

武夷茶之旅,不能不去九龙窠。肉桂茶之旅,有一个地方,也是必须去的,那便是马枕峰。《武夷茶经》里表述:“肉桂,原产马枕峰……已有100多年历史。”走近肉桂的发源地,对认识、了解肉桂,将更有帮助。

从一线天景点入口进,马枕峰处于在去虎啸岩景点的中途。马枕峰不高,海拔560米,与三仰峰遥遥相望,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全峰好似一扇硕大的屏风,也好似武夷山风景区的一个骏马形的巨枕,故称为马枕峰。去往马枕峰的一路上,郁郁葱葱,有竹有草,更多的是叫不上名字的杂木。其间有大岩石,多被藤状植物缠绕,也有小山涧,流淌着清冽的山泉。

由于不是游客游览线路,所以,在马枕峰是安静的,没有城市的嘈杂,没有人群的熙攘。在这里,可以听到水流、山风的声音。在这里,可以静静地坐在岩石之上,放任自己被茶树的芬芳包裹。

武夷山水是茶香

置身茶林之中,不自觉产生渺小之感


  • 水仙,把岁月的味道渗透进茶汤里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中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来说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橘是如此,茶叶也是如此。

武夷山“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山涌千层青翡翠,溪摇万顷碧琉璃”,碧水丹山构成一幅天然图画,如人间仙境。山内群峰竞秀,幽涧流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正因为此,武夷山茶人利用谷地、沟隙、岩凹,开园种茶,沿边切筑石岸,构筑出“盆栽式”茶园,经过长年累月的雨水冲积,使得沟谷土地富含有机质。茶园周边悬崖绝壁,绝壁之上竹木葱郁,缝隙泉水叮咚,上午太阳下午阴天,形成了特有的岩茶小环境。

水仙,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总觉得水仙是很具有男子气概的茶,庄重大气,虽有缕缕花香,但却没能掩盖骨子里的那股逼人英气,让人舍不得换口气多呼吸,生怕口腔中的气息跑掉太多。

水仙是什么时候从发源地建阳传到武夷山的,现今已无法具体考证,但以武夷山有百年以上的老丛水仙为证,那至少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有意思的是,水仙虽是舶来品种,但水仙进入武夷山之后,迅速与肉桂这个本山本土的名丛一样,成为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

大红袍、肉桂、水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市场上,武夷岩茶的品种就这三个。大概从2008年开始,悄然之间,这个队伍里增加了“老枞水仙”。在武夷山,在更多地方,在销售武夷岩茶的店里,几乎都能看到“老枞水仙”这个产品,价格一般比“水仙”高上许多。

之所以如此,是以树龄为界,树龄低的称水仙,树龄高的称老枞水仙。这是树龄创造的奇迹,却也是一个有待解开的谜题:武夷岩茶中的品种不下百个,但只有水仙这个品种,会因为树龄的增长出现明显的变化。

老枞水仙,就像那隐居山林的老者,岁月的沉淀,骨子里透着的,不仅是沧桑,更多的是淡然,随遇而安。

对于老枞水仙,“吴三地”这个地方不得不提及。

吴三地,是村名,并非人名。它是武夷山市洋庄乡浆溪村的一个自然村,地处武夷山西北部。

这是一片未受污染的山中净土,云雾缭绕,群山环抱,绿水潺潺。吴三地的百年老丛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房前屋后,山腰溪旁,棵棵老茶树根连根,枝拥枝,叶托叶。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吴三地茶叶独特而高贵的品质。吴三地的老枞,不仅具有武夷岩茶“香、清、甘、活”的特点外,还有一股浓郁的粽叶香和青苔味,业界人士把这一奇特的韵味称之为“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