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潮流风向标 未来还要玩“跨界”

母亲节、情人节……时下过节“送礼”,各种花、盆栽已然成为一些人的首选,特别是近几年,一种名为“多肉植物”的盆栽更是受到一些年轻人的追捧。随之而来的则是其中的“商机”。70后赵春新就是看中了“多肉植物”的这一市场商机。

四年前,将养了七八年的鲜切花暖棚改成了多肉植物栽培基地,如今,仅多肉植物品种就从原本的七八种增加了到二三百种,数量更是达到几万棵,在他的市区多肉植物销售店铺里,一盆盆造型各异的多肉植物着实吸引了不少过往的市民。他说,这只是刚刚起步,他要将自家的多肉植物栽培基地打造成旅游观光的“农家乐”模式,让更多人都能与多肉植物来个“零距离”接触。

从小喜欢养花终于当上“花农”

已至不惑之年的赵春新从小喜欢养花,但是他刚开始就业时并没有与“花”结缘,而是到处打工。做冰棍、打家具、当保安,在加油站当加油工……说到自己创业之前的经历,赵春新告诉记者,自己的就业经历比一般的同龄人都丰富,其中,在加油站干的时间相对较长,差不多干了8年。也正是这8年的加油工就业经历让他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寻思着自己干点啥。

说来也巧,上世纪80年代,赵春新的父母机缘巧合下在牡丹江周边包了一处山地,那个年代养鸡、猪、羊,效益都挺不错的,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包山养牲畜的行情就不太好了。几经市场考察,加上自己从小就喜欢养花,2008年前后,赵春新将自家的山地盖了200平方米的暖棚,开始养鲜切花。“我终于当上了花农。”赵春新笑着说,这也算圆了自己小时候的养花梦。

自产自销让创业行稳致远

“我家当时主要种切花月季。”赵春新说,养花的技术含量不太高,与种菜差不多,春季种夏秋两季收,可鲜切花病虫害特别严重,治不好的话,这一茬就废了,而且,鲜切花若卖不了的话,损耗太大。好在,“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让他当时的收益赚个吃喝没啥问题,就这样他养了七八年的鲜切花。

七八年前,赵春新曾在早市买过多肉植物,养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与鲜切花相比,多肉植物成活率较高,栽培也相对容易。于是,四年前,他果断地将自家暖棚改成了多肉植物栽培基地。最初根本没花啥本钱,就拿自己之前养的多肉植物当“种子”,用不了几个月时间,一棵多肉植物就会繁殖出几百棵,甚至更多。刚开始,他没有固定的店铺,就在市区的早市和晚市卖,渐渐地,他发现,不少市民都挺认多肉植物的。再加上,随着栽培的多肉植物品种越来越多,赵春新就在市中心一处居民区较集中的地段选了一个门市专卖自家栽培的多肉植物。

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他还在店里摆卖相应的花盆、小摆件啥的。“买多肉植物的人,除了自家养外,多用来当礼品送人。”赵春新说,相比较,年轻人更喜欢养多肉植物,配上精美的花盆、摆件后,一棵棵多肉植物更加招人喜爱了。

如今,四年过去了,赵春新的多肉植物自产自销经营模式也已上了正轨。不过,他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此,他告诉记者,他想将现有的多肉植物栽培基地打造成旅游观光一体的“农家乐”,而不仅仅局限于市场零售。

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张建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