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随父母下放,中学毕业后4年务农时间,为啥不算连续工龄?

张某, 1957年出生, 1969年4月随母亲下放到农村插队落户,76年7月中学毕业,1980年回城参加工作,1982年全家落实政策回城。

12岁随父母下放,中学毕业后4年务农时间,为啥不算连续工龄?

2017年2月办理退休手续时,人社局将张某的工龄起始时间定为1980年,未将1976年至1980年作为工龄连续计算。

张某不服,提起上诉

诉称:张某城市下放户,1976年中学毕业务农,应与下乡青年同等待遇。

12岁随父母下放,中学毕业后4年务农时间,为啥不算连续工龄?

张某《失业人员档案》中的1980年《新工人登记表》载明: 1969年4月张某一家五口人被动员下乡插队落户。1976年7月中学毕业后回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

一审法院

本院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社保局是否应当将张某1976年7月中学毕业后至1980年10月在农村期间认定为连续工龄。

依据社保局提供的劳动人事部下发的《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劳人培〔1985〕23号)文件第二条规定,落实政策人员的非农业户口的子女,初中毕业或年满十六周岁后参加劳动的时间,可以与参加工作后的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其参加工作的时间,从初中毕业或年满十六周岁后参加劳动之日起算。

12岁随父母下放,中学毕业后4年务农时间,为啥不算连续工龄?

本案中,张某《失业人员档案》中未见国家统一分配的下乡知识青年通知单、下乡知识青年登记表、下乡知识青年回城落户单等能够认定其在农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期间为连续工龄的必需史实材料。

张某庭审时自述,张某母亲及包括张某在内的四名子女被动员下乡劳动,张某父亲虽然不是平反人员,但张某认为其当时随家人被动员下乡劳动即属于落实政策人员的非农业户口子女。

经查张某档案中未见其家人落实平反、改正政策材料,且张某亦未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人社局认为张某既不属于落实政策人员子女,又不属于国家统一分配的下乡知识青年,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12岁随父母下放,中学毕业后4年务农时间,为啥不算连续工龄?

关于张某主张根据辽劳(险)字〔1985〕76号文件第九条的规定,县团级单位有自行审批连续工龄权限,但该条款中亦明确规定对有异议的报单位所在县区以上劳动人事局审批。

市人社局作为市级行政审批主管部门具有纠正不符合条件的连续工龄审批职责,其有权为企业职工认定办理退休审批的相关事项。

对于张某原经工作的百货公司认定的1976年7月至1980年11月为连续工龄的认定结论,因为没有必需的史实资料依据,不符合辽劳(险)字[1985]76号文件规定。

12岁随父母下放,中学毕业后4年务农时间,为啥不算连续工龄?

综上,驳回上诉。

张某不服,继续上诉

理由是:上诉人是随母亲下放落户的“非农业户”,应为下乡知识青年,应连续计算工龄。

上诉人属于辽劳(险)字[1985]76号文件第二条所规定的“落实政策人员的非农业户口的子女”,因此工龄应连续计算。

二审法院

本院认为,关于上诉人于1976年至1980年的期间能否连续计算工龄问题,原劳动人事部《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劳人培〔1985〕23号)以及辽宁省人事局、劳动局《转发劳动人事部的通知》(辽劳(险)字〔1985〕76号)均有明确规定,上诉人在一、二审中均自认其不属于国家统一分配的下乡知识青年,其情形不符合连续计算工龄的规定。

12岁随父母下放,中学毕业后4年务农时间,为啥不算连续工龄?

上诉人认为其属于辽劳(险)字〔1985〕76号文件第二条规定的“落实政策人员的非农业户口的子女”,因其并未提供证据证明其父母属落实政策人员,故该主张不成立。

综上,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例点评

前期撰写了关于吉林下放户的案例《曾随父母下乡的人,工龄如何计算,能享受知青待遇吗?》,主人公因为父母未办理回城就过世了,下乡时间没被算作工龄。当时也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在点评中,也同时摘录了陕西、江苏、青海的一些政策。

12岁随父母下放,中学毕业后4年务农时间,为啥不算连续工龄?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这是 1968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一篇新华社21日讯,《人民日报》为此还加了编者按,大力赞扬了甘肃省会宁县动员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新风尚。这就是后来下放户的历史背景。和后来的知青不同,下放户是全家到农村落户的。

前天一位网友留言:我是1966年随父母下乡的,当时我十五岁,辽宁抚顺人。父亲下乡时的介绍信在档案馆查到了,回城档案也查到了,可是不给算工龄,社保局说,没有我父亲的平反材料, 1986年回城,下乡务农20年没有算工龄。合理吗?

因此,我今天也找了一个辽宁当地的类似案例分析,从这里来看,不仅要父母回城的档案,还要是落实政策的人员,主要依据的法规还是“劳人培〔1985〕23号”。

辽劳险字〔1985〕76号文件中规定:落实政策的非农业户口的子女,初中毕业或年满16周岁参加劳动的时间,可以与参加工作后的时间可以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其参加工作时间:从初中毕业或从年满16周岁参加劳动之日算起。

12岁随父母下放,中学毕业后4年务农时间,为啥不算连续工龄?

重庆的一位网友留言,当时一起下放的有十几家,只有她们一家因为平反按政策享受到下乡期间的连续工龄了。

重庆的政策是《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因父母右派等问题受牵连子女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渝劳社函〔2007〕344号),其中规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父母被错误划为“右派”、反革命或地主等,全家由城镇下放农村,后随父母落实政策全家又迁回城镇的,其成年子女在随父母下放农村期间可按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对待,下放农村时尚未成年的子女,从其满16周岁之月起至其随父母落实政策回城期间可按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对待。

12岁随父母下放,中学毕业后4年务农时间,为啥不算连续工龄?

山东的政策是《山东省劳动局关于原下乡知青计算工龄问题的复函》(鲁劳薪函字第12号)。其中规定:

一、凡属下列情况,都不能按下乡知青对待,在乡参加劳动时间不算工龄:

1."文革"前从城镇成户下乡带下去的子女,根据原省革委[1976]60号、原省知青办[75]鲁知办字第25号文件规定,下乡时不符合知青下乡条件的:

2.1969年前后,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影响下。城镇居民迁往农村的随迁子女;

3.历次运动中的各类随迁子女,在主遣人落实政策前,因招工、参军、入学等原因离开农村,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文件规定,凡未办下乡知青手续未被承认为下乡知青的。

总体而言,确实落实政策平反的,可以争取一下,多跑跑档案馆。实在不行的,也不要纠结了,身体要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