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湖湿地仍有人养殖,明年年底全面完成“退渔还湿”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蔡甸区西南部的消泗乡,长江与汉江交汇的三角地带,2013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是各种鸟类栖息的天堂。从2017年开始,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推进“退渔还湿”,开始拆除围网养殖、拆除围埂养殖。有市民反映,在沉湖湿地还有人养鱼、养虾。

沉湖湿地仍有人养殖,明年年底全面完成“退渔还湿”

湖堤旁搞“虾稻连作”

沉湖湿地主要由沉湖、张家大湖、王家涉湖和杜家台分蓄洪区部分区域组成,总面积17.4万亩。昨日上午,楚天都市报记者从消泗乡三合村的一条道路上了湖堤,湖堤东侧为王家涉湖,西侧为沉湖。靠王家涉湖一侧是面积广阔的芦苇荡,堤上还竖着“沉湖湿地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的警示牌。在湖堤上,记者还看到了印有“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图”的公示牌,涂上标注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沉湖湿地仍有人养殖,明年年底全面完成“退渔还湿”

行驶了一段距离,记者看到了一群白色的建筑,这是已经废弃的度假村,建筑周围长满了杂草。记者沿湖堤继续前行,在湖堤西侧分布了一大片被塘埂分割开来的鱼塘,靠着湖堤的一栋砖瓦结构的房子已被拆除,但鱼塘边还有几处活动板房。记者靠近一处板房,远远听到有狗叫,一名男子打开房门,称自己是这里的养殖员,专门给老板养虾。该男子称,这片池塘不允许养鱼,只能养虾。至于鱼塘何时退养,男子称自己也是打工的,并不清楚情况。

记者沿着湖堤继续前行,在一拐弯处,看到远处的湿地种了一大片稻谷,还有收割机在进行收割。附近的养殖户介绍,有人在这里养小龙虾,又种了水稻,搞“虾稻连作”。

已退养鱼塘仍有养殖户

在靠近罗汉村的一处鱼塘边,记者遇到了养殖户养殖户郑师傅。郑师傅是洪湖人,在罗汉村的村民手里租了几十亩鱼塘,养了10多年鱼。他在鱼塘内放置了增氧机,还有抛撒饲料的设备。郑师傅说,他主要养家鱼,销往武汉。而鱼塘旁边还有一处靠近芦苇荡的鱼塘,是其他人租的,主要养小龙虾。

沉湖湿地仍有人养殖,明年年底全面完成“退渔还湿”

记者来到这处鱼塘,看到岸边竖着“57号点位鱼塘已退养”的牌子。不过,鱼塘边上的活动板房内堆放着不少饲料,板房门口还晾晒着许多衣服。鱼塘内还插着竹篙,附近的水沟里散落着一些鱼网,一辆面包车停在路边。一名老人也住在鱼塘边上,记者问他说养鱼还是养虾的,老人回复说自己既不养鱼也不养虾,是来 “养病”的。

养殖户郑师傅说,是听说为了保护湿地,要进行退养。此前,消泗乡派人来给养殖户做过登记,但他不知道什么时候退养。

“保护湿地,保护环境,上面有政策我肯定会配合。”郑师傅说,他在这里养了10多年鱼,也投入了不少资金购买设备和鱼苗。如果能得到相应的赔偿,他一定配合退养工作。

记者将探访情况反馈给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其工作人员称虾稻连作区不属于核心区,位于实验区内,而57号点位鱼塘正在整改中。

记者了解到,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共完成退渔还湿面积3.8474万亩,整改完成率达68.7%。到2019年底,彻底解决5.6万亩被承包用于规模化养殖问题,还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一个天然的湿地。

楚天都市报记者满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