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成果如何守護?能源局出台核電專項檔案管理實施細則

全文2757字,閱讀大約需要

4分鐘

南方能源觀察

微信號:energyobserver

[email protected]

eo記者 劉文慧

細則制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核電專項”)檔案的安全性、真實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促進國家科技信息資源長期保存和有效共享。核電專項檔案是指在規劃、論證、組織實施、監督評估、考核驗收等全過程中產生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等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是國家的重要科技資源和知識資產。

核電專項的檔案管理,一方面有利於國家對已有的成果進行全面梳理和評估,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行業在已有成果基礎上進行再創新。

何謂“重大”

通知時間實際為9月6日,可見主管部門並非臨時出臺相關細則。對於核電專項成果的保護和利用,此次檔案管理並非第一步,主管部門早已有相關作為。

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就印發了《開展核電重大專項科研設施及驗證平臺開放共享試點工作》的通知,擬對核電重大專項支持的大型科研設施及驗證平臺進行共享,促進優質產能及科研成果對行業開放使用,促進核能科技創新發展。

核電專項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核電行業預算最多、耗時最長的一次科研投入,而其所取得的成果也令人驚喜——結合最近美國收緊核技術出口管制,中國核電行業的實力可以說得到了美國的“認證”。

2008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為16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之一。國家能源局為核電專項的牽頭組織單位。十年後,2017年中旬,核電專項已進入總結收官階段。

據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凡榮介紹,截至2017年7月,核電專項已立項課題179項,核定中央預算113.99億元,在壓水堆和高溫堆分項中,已經完成驗收的課題為54個,其中設計類15個、設備類16個、材料類5個、實驗類8個。課題成果絕大部分得到了實際應用,部分研發成果應用性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重大專項知識產權創新成果豐碩: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出口權;形成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裝置等962項;形成知識產權3000餘項(截至2017年6月30日);形成國家行業、企業標準849項;三代核電設備國產化率從2008年的30%提升到85%以上,高溫氣冷堆設備國產化率達90%以上。

保護與共享

對核電專項實施檔案管理的首要目的,是保護國家重要科技資源和知識資產,其次,也是為了方便行業共享成果、創新發展。管理細則明確,各級管理機構和課題承擔單位要在嚴格遵守國家相關保密及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規定下,制訂檔案有效利用制度,推進檔案的共享服務。

核電專項自實施之初,便考慮了公平與競爭的問題。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是核電專項中壓水堆分項的實施主體,其下屬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是技術總負責單位。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院長鄭明光告訴eo記者,重大專項壓水堆分項實施過程亦進行全面有效的規劃,其有意建立具有一定良性競爭態勢的核電產業鏈體系,關鍵主設備、部件攻關在選擇製造商時,均會選擇多家,以形成良性競爭。以鍛件為例,一重、二重、上重等都參與制造,而參與蒸汽發生器製造的裝備企業,則包括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等國內主要核電裝備製造商。

“為什麼我們要讓每個企業都參與呢?就是為了提升整個國家的製造能力。”鄭明光告訴eo記者,“雖然說花了不少錢去做實驗,去做設備的研製,但獲益的是整個國家的工業能力,而不僅僅是CAP1400本身。”(詳見報道《等待FCD!| CAP1400是怎樣煉成的》)

不過,成果共享還存在更多的挖掘空間,特別是製造資料共享和試驗平臺共享兩方面。

eo記者在就ITER熱核聚變在中國進行採訪時瞭解到,對製造企業而言,工藝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商業機密。“製造的方法並不難猜到,但具體如何製造的工藝就不能隨便說了。”儘管核電專項在同一關鍵設備上,考慮多家參與研製,但現實中企業與企業之間因存在競爭關係,並不願意互相分享相關資料。

企業應分享哪些資料、如何分享且如何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將是接下來核電專項成果分享前重要的工作。

另一個共享的重點,則在試驗平臺。

一名涉核行業的科研人員曾在採訪中告訴eo記者,目前科研機構的實驗室、儀器等共享力度不大。“試驗平臺、設備都需要維護的,別人要來用,卻不給錢,擁有方就沒動力開放。”

今年年初“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段旭如遞交了“關於加強核物理與核技術基礎研究的建議”的提案。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段旭如呼籲,加強核物理與核技術基礎研究條件和能力建設,應通過資源共享發揮現有大科學裝置特別是涉核裝置。“由於歷史原因,我國核物理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特別少,有必要擴大各級別重點實驗室中核物理與核技術類型的比重,並依託這些平臺建立廣泛的用戶組織,真正實現合作、開放、共享,形成最有利於創新研究的機制。”

《核電重大專項科研設施及驗證平臺開放共享試點工作》也提出要鼓勵資金補償。管理單位提供開放共享服務可按照成本補償和非盈利原則收取費用,收費標準應以適當方式向行業公佈。

人才亦不可忽視

可以看到,經過十年努力,國家投入、參與各方協同合作,核電重大專項取得豐碩成果,其成果的保護和共享將是行業發展和創新的重要基礎。

但也應該看到,這些成果根本上離不開最底層科研工作者的付出。

十年過程中,相關科研進展被誤解、項目遲遲未被核准等,多少令參與各方不解。試想下,在一個外界乃至部分業界聲音“唱衰”你科研方向的環境下,你會如何選擇?但最終科研隊伍不爭辯,踏踏實實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中國能源報》報道,2017年7月“核電重大專項課題成果總結及推廣應用交流會”上,時任中國核電發展中心主任曾亞川坦言,重大專項的標誌性成果一是建成CAP1400,一是高溫氣冷堆建成發電,而這兩個標誌性成果還未完全達到。因此,下一步還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即做好CAP1400示範工程,抓緊推動年度計劃的編制工作,進一步加強專項管理工作,加強專項成果的應用推廣工作,積極推動小型堆重大專項的立項工作。

目前,CAP1400示範工程仍靜待開工核准。

美國收緊對中國核技術出口的管制,這也是中國核電行業梳理自身、整裝出發的重要契機。核電作為重要的低碳能源品種、作為國家大型裝備製造能力提升的載體,已毋庸置疑。

三代核電是否受影響需要主管部門進行全面評估,但真正的危機不在當下,而在未來。面對危機,國內核電企業應該做的,是團結。當務之急,是幾家核電企業將受制約的需要攻克的技術和設備短板找出來,各家合理分工,通力合作,解決這些問題。

核電專項的成果固然喜人,但如何再創新,做出更多真正高水平的研究,除了已有成果的保護和共享,還需要留住優秀人才、壯大人才隊伍。

涉核科研機構多隸屬央企,在當前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從機制上更好鼓勵和支持科研人員,也將是行業思考的重點。

百亿成果如何守护?能源局出台核电专项档案管理实施细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