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這是一部恐怖片,同樣也是一部懸疑片。前者源於固有的美國變態殺人狂人設,後者則是在最後幾分鐘開始的層層懸念。如果單就劇本而言,這個故事片是非常精彩的,但是一群不在線的演員,一定程度上讓這些人設蒙塵。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從後往前看,劇中所有發生的事情,只不過是科特在臨死前的一段幻想。而且他的生命早就在幻想開始後結束了,就在晚上的公路邊。因此後來發生的一切只不過是生死停留。知道了這個結尾,我們就放心了。畢竟很多時候我們的所有假設與猜測僅僅是憑藉著一個既定的事實作為依託。現在這個既定的事實有了。所以我們大可以放心的進行推理了。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首先分析這個父親。毫無疑問,最後那個縮在被窩裡的男孩以及這位父親的邪惡的目光就已經對於他的人格定性了。這是一位有著戀童癖的父親。十三年前對於自己的孩子,科特做出了某種禽獸行徑之後,一方面擔心事情敗露。因此對於自己的妻子痛下殺手。然後栽贓給自己的孩子。導致孩子一直被誤認為是精神病人。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孩子越獄後,在路邊偶遇自己的父親,這位父親首先想到的是一槍結果了他的性命。殘暴程度可見一斑。

永遠不要低估男孩子的惡劣的成長環境。成長路上,並不是每一個男孩子就一定比女孩子安全。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其次分析,本片的主人公,科特。

其實我們從一開始就已經明白這個警察就是科特本人了。從汽車上那個細小的舉動,以及那個始終沒有露出真面目的蒙面變態殺人狂就已經知道,這個殺人狂其實就是科特本身,而這個警察也只不過是他自己臆想出來的身份。如果我們不知道結局,從這些因素就可以看出來。科特殺了警衛之後,自認為就是那個警衛。最終開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旅行。這樣也是說得過去的。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這同時也很符合第一次反轉之前發生的所有事情。然後在反轉之後,我們看到的似乎就是真相了。生死停留這個架構還是很精彩的。因為科特一直接觸的是自己能看到的照片上的所有人設。因此在自己記憶裡出現的那些都是曾經看到過的人。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片中一直反覆都有那個片段不斷出現。科特的故事大概就是這麼多。其實不算是很精彩,反倒是臆想出來的那個變態殺人狂值得我們感興趣。或許這就是B級片的吸引力。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自然而然,那位真正的莎拉就是結尾處和自己的繼母一起看電視的那位。而片中的莎拉則是科特臆想出來的一個照片中自己也不知道是誰的人物。不得不說這個人物的臆想還是很成功的。這位作死的女主基本上佔據了大多數B級片女主的所有特性。讓我們從一開始就已經看到這個女性的結局並不是那麼的光明。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聽媽媽的話,很大程度上是會救你一命。但是很多人忽略了這個樸素的俗話。因為青春期的叛逆,因此在遇見這樣的場景的時候,少女總是很憤懣。而這位莎拉更是如此。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即使是你不願意聽從媽媽的話,那麼聽一聽你父親的話該不會那麼難吧。帶著手機卻因為一時歡愉而使自己陷入危機。這正應了那句話,no zuo no die ehy you try。即使是最後逃了出來,也算是歷經了千辛。試想一下,如果自己能像自己所說的那樣,去看看電影,然後去同學家裡睡一覺。也不至於如此。即使這些都是科特想象出來的樣子。但我們依舊是為片中那些愚蠢的決定痛心。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當然還有她的豬隊友。在潛伏的時候,因為害怕而對著變態殺人狂大喊大叫,企圖使用自己並不高分貝的聲音來呵退對手,這不僅僅是一種愚蠢的想法,更是對變態的不尊重。變態要是這麼容易被呵退的話,那麼你可能已經成為了張飛。可惜你不是。那麼你應該做的就是安安靜靜的等著救援部隊的到來,期間,儘量保持自己的人身安全。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而那位持槍的母親,在發覺自己殺錯了人以後,就變得不冷靜了。這個時候應該做的不是關門,而是用手中的槍朝著門外近在咫尺的變態殺人狂繼續射擊。很可惜這一切僅僅是存在於科特的腦子裡,難免有漏洞。但是這依舊是警醒我們,在遇見這樣的事情之後,應該有的一種不作死的舉動。

一流劇本,二流導演,三流演員,但卻好過65%驚悚片

本片很簡單,本片也很複雜。故事架構非常精彩。但是本應該讓人物的演技來昇華的,卻最終讓人覺得,這是一部粗製濫造的作品。對此我只想說,白瞎了這個好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