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上班,我就陪你"夫妻倆人同年分配入院,「封刀」後堅持出診

在北京同仁醫院,有一對著名的醫護“夫妻檔”,這就是80歲的外科教授崔志剛和75歲的眼科原護士長袁曉鳳。現在,老兩口依然堅持在一線工作:袁曉鳳每週工作5天,崔志剛一週出診兩次。


△袁曉鳳(左)和崔志剛(右)

同一年分配入院 共同成長一同變老

崔志剛和袁曉鳳是在同一年被分配到同仁醫院工作的。1963年,崔志剛從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來到同仁醫院,後來成長為外科的大專家;袁曉鳳同年從護理學校畢業,後來成長為眼科的總護士長。他們在醫院相識相知,共同成長。55年來,醫院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對於他們而言,甚至比家人還要熟悉。對於他們來說,能讓更多的患者康復,是他們共同的心願。



62歲“封刀”後依然出診

崔志剛學醫是受到父親的影響,他的父親是一名內科醫生,只要患者有要求,父親總是隨叫隨到。1958年,崔志剛在填報高考志願時,老師曾建議他報考北京航空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但被崔志剛拒絕了,他說“我就想當醫生”。

經過兩年的理論學習後,崔志剛被分配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實習。經過三年的臨床實踐後,1963年崔志剛畢業,來到了北京同仁醫院外科工作,一干就是55年。60歲那年,崔志剛退休返聘在科室出診,繼續做手術。62歲那年,他正式“封刀”,但仍然在醫院出門診,一直堅持到今天。

地震發生仍堅守崗位 多次進行醫療援助

1976年唐山大地震,崔志剛正在急診做手術,地震發生時,“我就看到牆上的瓷磚噼裡啪啦往下掉。”當時,在場的醫生、麻醉師、護士都知道這是地震了,但是沒有一個人離開,“手術才做了一半,患者還在手術檯上,我們要是走了,患者怎麼辦?”大家互相鼓勵著,最終手術順利完成。

1973年,崔志剛作為北京市援助幾內亞醫療隊的成員之一,來到萬里之外的幾內亞進行醫療援助,“那時條件特別艱苦,蚊子嗡嗡地往人身上撲。”兩年的援非任務結束後,他回到北京短暫休整。之後,他又到西藏進行援助。

患者:崔大夫為人謙和 有問必答

援藏回來後,崔志剛主要做甲狀腺切除手術,“我的想法是讓患者的切口小一點,更加美觀一點。”20年前他主刀手術的甲狀腺癌患者,至今還在跟隨他複診。每年到複診的時候,老患者不僅僅是為了看病,更是來看看他這個老朋友。患者對他的評價甚高,他們說,崔大夫為人謙和,對每一位患者都非常耐心,不厭其煩,有問必答。



△資料圖/視覺中國

75歲護士長還是“火眼金睛”

相比崔志剛的謙和,袁曉鳳則是性格直爽、快言快語,如今75歲的她走起路來仍然腳下帶風,說起話來中氣十足。

1963年,20歲的袁曉鳳從護理學校畢業,來到同仁醫院工作。起初,她報的第一志願是到外科當護士,沒想到,眼科老主任一眼看中了她,把她從外科“搶”了過來。在前輩們的幫助下,袁曉鳳在眼科迅速成長。工作8年後,她成為了眼科總護士長。2000年,準備退休的袁曉鳳趕上眼科成立會診中心,眼科的領導希望她返聘帶年輕護士。於是,袁曉鳳就成了會診中心分診臺的一名普通護士。一晃18年過去了,如今袁曉鳳仍每天站在分診臺給患者答疑解惑。

在眼科工作了55年,袁曉鳳對於所有的眼病都非常熟悉。同仁醫院的眼科被分成12個亞科,眼科的專家有上百位,袁曉鳳通過病人簡單的描述,再看看以前的就診記錄,就能給患者推薦最合適的專家去就診。遇到號販子,袁曉鳳總能一眼看出,眼科的醫生護士都誇她是“火眼金睛”。



工作中相識 生活中相伴

工作55年,也是袁曉鳳和崔志剛相識55年。袁曉鳳說,當年他們都是團幹部,在團工作中相識,之後逐漸有了好感。“我們倆談戀愛沒有介紹人,要是吵架了,也沒有人來調節說和。”兩個人一起參加文藝演出,袁曉鳳跳舞,崔志剛拉二胡。

趕上兩個人都上班的日子,他們就一起從家坐地鐵,早上7點半之前準能到醫院。趕上崔志剛不上班休息,他就會把家裡收拾乾淨,等老伴兒快下班的時候,洗好一盤水果,等老伴兒回來吃,袁曉鳳開玩笑地說“他就是我的秘書。”但是在崔志剛看來,袁曉鳳才是家裡的“一把手”,“她裡裡外外都是‘一把手’,工作中特別出色,在家裡拖地、炒菜這些家務活,樣樣能幹。”

有時候袁曉鳳和老伴兒聊天,也會談談退休的事兒,“你都80歲了,打算什麼時候退休?”崔志剛說:“你要上班,我就陪著你。”

2017年10月,這對醫護夫妻剛剛慶祝了“金婚”。回顧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經歷,他們都覺得特別滿足。他們一起經歷風華正茂,一起走到白頭,但兩個人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愛,從來沒有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