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第一勇将李存孝之死

自大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以后。唐朝就走向衰落。自此形成武人乱政的局面,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可以说,藩镇割据是他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再从大唐亡国到五代十国时候,武将乱政达到了顶峰。在五代时期,梁唐晋汉周纷纷登台,而且都是后朝武将篡位前朝。前后不过五十多年真可谓是武人横行啊,杀人如草芥,有枪便是草头王,称王称霸有如儿戏。彻底形成了武人掌控一切的局面,但这只是武人在政治舞台的最后疯狂和回光返照了。赵匡胤陈桥兵变登基以后喊道:我宁可天下文官都贪污也比武将乱政强,可见本身是大军阀出身经过五代的赵匡胤是经历过什么样的惨烈经历才有如此的说法。

但必须指出的是,五代却是名将辈出的时代,这期间武将最出彩,最风光的时光。李克用,王彦章,周德威,葛存周,李嗣源,李存瑁,但这里面最 出色,最厉害,最有名,最具传奇色彩的,当然死的最惨的就是李存孝。也许五代名将出的太多了,自北宋建立以后,名将几乎就很少了,也许这就是北宋未曾统一华夏的原因吧。

李存孝(858-894)代州飞狐人,原姓安,沙陀族,唐末五代时期第一名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历史上可谓攻无不胜战无不胜,自幼拜沙陀族首领,大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为义父,是著名的十三太保最后一个,与李存瑁等人齐名,李存孝骁勇善战,勇冠三军,就好比隋唐演义里的李元霸,楚汉交兵里的项羽,所谓王不过顶,力不过霸,将不过李,这里的李指的就是李存孝。就连五代里善使回马枪的王彦章也难在李存孝走上五合,而且李存孝麾下五百亲卫军可抵万人用。但必须指出的是李存孝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将,有张飞之勇,却无张飞之细。有吕布之猛,却无吕布之奸,有赵云之烈,却无赵云之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李存孝的生平把,在公元890年的时候。当时的唐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大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为了扩大地盘派李存孝攻取刑州。此时吐浑部族首领郝连义与卢龙节度使李匡威联手攻打李克用的 云州,打的李克用败退老巢太原,而此时李克用的路州的军队哗变。诛杀了路州主将李克恭,全军投降李克用的死敌朱温,而朱温由于当时控制了唐昭宗,就假借皇帝名义免去李克用一切职务,再有宰相张俊为帅,分别由郝连义,李匡威,朱温,韩建兵分四路讨伐河东乱臣贼子李克用。

李克用毫无所惧,当然害怕也没有用。李克用让义子李承嗣抵挡势力最弱的韩建,由李存孝抵挡势力最强大的朱温。朱温派遣张全义攻打路州,路州守将李罕之坚守不战,张全义久攻不可,破口大骂说沙陀无种。这时候有人大喊,谁说沙陀无种,李存孝在此,那真是人的名树的影。张全义一看李存孝来了,立即回营闭门不出,但也有不怕死的,张全义帐下有个叫邓季均愿意出营迎敌,勇气可嘉,但本事太差,就一个照面就被李存孝给宰了。李存孝顺势掩杀大败张全义,解救路州之围。李克用的报以后大喜。加封李存孝为路州刺史,但李存孝大为不满。认为自己应该当昭仪节度使,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干。李克用也许觉察 了李存孝的不满,派使臣给他好好安慰一番。

其他几路大军都被李克用击败,既然李克用翻过了身,自然要展开报复,李克用带领周德威,薛铁山攻打吐浑首领郝连义。但由于时机不对,再加上指挥不当,被郝连义杀的大败,郝连义派兵穷追不舍,高声大喊:李鸦儿明日就是你的忌日,数万兵马如潮水一样杀向李克用,李嗣源,周德 威,薛铁山已经杀散了,就在此时在吐浑侧翼杀进一哨军马,马上之人大喊,义父休慌,李存孝在此,李存孝的生力军杀入敌群,真是如狼入羊群,杀的吐浑部人头滚滚,吐浑部猝不及防全线溃败。郝连义最后败走幽州。

李克用与郝连义,李匡威,朱温杀成一锅粥,河东,卢龙,成德三镇大交兵,杀的真是天昏地暗,互有胜负。李克用让李存孝,李存信一起攻击王蓉平定成德。但这个搭配不大合理,李存孝脾气暴躁,和谁都和不来,除了义父李克用的话谁都不听,其他十二个太保都不爱和他合作,用现在的话说,情商太低。李存孝和李存信根本无法配合,李存孝嫌弃李存信畏敌不战。李存信骂李存孝不听调遣。双方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李存孝甚至要带兵攻打李存信。被部下苦劝才停止,但李存信得知以后害怕了。立即给李克用上书愿意回朝。并且愿意把麾下军马统一归李存孝调度,李克用不疑有他,调回李存信,另派符存审接替李存信,但符存审更不敢惹李存孝,但也不和李存孝联系,都在按兵不动。就和王蓉僵在那里。李克用数次催促都不管用。就在来李克用疑惑之间,真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回到太原的李存信给李存孝上眼药,说的无非是李存孝有不臣之心。以韩信当年逼迫刘邦封其为齐王为比喻,可谓恶毒。李克用不相信李存孝会造反,但李存孝的威名让李克用很畏惧,因为一旦造反,后果不堪设想。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无论是李克用还是李存孝都不认字,文盲。所以二人都有受首下蒙蔽的可能。

而此时在围攻镇州的李存孝在大营捡到一封书信,由书办一念,居然是写有人告发李存孝有不忠之心,有投靠王蓉之心,李存孝大笑道,简直是笑话,我连朱温都瞧不起,我会投奔王蓉,简直是胡说,太浅显的离间之计。书办道:但晋王不信任将军已是必然,将军现在只有投靠皇帝(唐昭宗)才能平安,李存孝不知道是那个筋打错了,立即在管控之地撤下河东旗号,换上大唐旗号,率兵入真定。虽然没有投靠朱温,但毕竟独立反叛李克用。朱温得知当时第一武将李存孝独立,虽然没有投靠自己,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立即以皇帝的名义给予加封,但随后的事情李存孝有些过分,李存孝联合其他节度使讨伐李克用。这封信的来源很有可能是李存信假冒。

李克用的报以后勃然大怒,亲自调兵遣将直扑真定,李存孝兵少,自是不不敌,还没有等李克用到达真定。李存孝就投奔王蓉,并且传檄天下,说李克用上欺天子,下压百僚。为祸天下,矫诏。作为不识字的李存孝自然不会写,一定是麾下谋士做的,李克用在真定城下指鞭为誓,不杀王蓉。安静思誓不为人,安静思就是李存孝的原名,这是彻底不认李存孝为义子了。

李存孝在刑州老巢驻守,李克用派兵围困刑州,但王蓉和朱温全力营救李存孝,李克用恨透了李存孝,对于王蓉和朱温根本不管,铁了心要把李存孝歼灭,但几次攻打都失败了。李克用采取谋士建议,首先与王蓉讲和,为了表表明诚意,击败王蓉死敌李匡威。由于和王蓉讲和,朱温麾下的时浦又造反,自顾不暇,现在的李存孝真正是孤立无援了。但李存孝毕竟是一代勇将,先后击败李存信,符审言,但李克用想了个死办法,死死围住刑州。准备困死李存孝,李克用的夫人刘氏始终不相信李存孝造反。刘氏真是女中豪杰,单人独骑进入刑州把李存孝给劝降了,而李存孝一见李克用大哭,就说是李存信对他的陷害。如果这时候有求情,再加上李存孝主动投降。李存孝也许不会死,但李李存孝的人缘太差,整个李克用麾下无人为李存孝求情,默默无言。一声令下,将李存孝车裂。

李存孝之死引发了不小震动,李存孝麾下大将薛阿善平惊惧之下自尽而死。可以说,李存孝如果真要反叛,只要直接投靠朱温,朱温绝对会倒履相迎,也不会在刘氏劝降的时候,主动投降。李存孝之所以反叛故有李存信的构陷。但主要还是自己情商太低,仅是一勇之夫。不会做人办事,最终导致惨死。但自此以后,李克用与朱温交战再无大胜。李存孝死时大概就二十多岁。

李克用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均为养子。

五代第一勇将李存孝之死

李存孝

五代第一勇将李存孝之死

李克用

五代第一勇将李存孝之死

李存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