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因火才得以成就

瓷因火才得以成就

小时候,火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好比一面镜子,许多事物肉眼无法看清,需要找镜子帮忙。这个镜子有点像道士给贾瑞的风月宝鉴,一面照出骷髅,另一面却照出美人。

通过火,我们照出的也始终是两种面孔。有一种遇火,形状立马就散了,化为了灰烬;另一种是永远不为火所屈服的。这两种事物,组合成我们眼里的世界,使我们无论遇见一块石头还是一株草,都会设想一下,它们在镜子里的面孔可能是哪一种。

瓷因火才得以成就

当然,我们也把一些碎瓷片投入火中,它们并没有助长火的气焰,结果只是瓷片上的花纹被火熏得一团漆黑。瓷是不怕火的,当初它就是因为火才得以成就。

那时,我们把瓷片、砖、瓦还有石头认作一类;它们与铁相似,坚硬而锋利,可以砸,可以敲,可以被抛掷得很远。瓷,一方面在生活中被当成了玩具,另一面又被当作饮食或欣赏的器物。

被当作玩具的那些瓷器,都是些打碎了的碗、罐、碟、瓶。它们之前被陈列在显眼的地方,受到人们的优待。它们与孩童并无多大关系,只有当其不经意砸落在地,变成了碎片,才从大人的视野里退出来,孩子们蜂拥而至,一人一片,立马将它们给瓜分掉了。

当时我们每人分得的碎片都不同,有的是一缕云,有的是一朵花,还有的仅仅是一只眼睛;也有分到一块碗底的,碗底写着几个楷体字。我们手捧碎片让大人识别,从大人的嘴里,我们听到了“景德镇”三字。

瓷因火才得以成就

景德镇是什么玩意?景德镇就像剪刀上烙印的“张小泉”,是一块足够响亮的牌子,也是中国造瓷业的一面旗帜。

在古代,从景德镇把瓷器运到赣州并不容易。它需经昌江到赣江,中间有许多类似于惶恐滩这样的老虎口,时常有运送瓷器的木帆船被这些险滩吞没。许多瓷器因为剧烈的震动碎裂了,被河水裹挟带往不同的方向。有的被带到村落附近的浅滩,有的被埋藏到了泥土深处,还有的就索性随波逐流被带到更远的地方。

尽管这样,大大小小载有瓷器的船只还是一如既往地朝着这个方向驶来。他们当然不是为了把瓷器运往赣州,赣州太小,容纳不了这些华丽的身影。它们主要是通过这个驿站走梅岭陆路,然后送到广州的各大港口,最后经广州直接把它们销往海外。

瓷因火才得以成就

在英语中,现在我们看到中国被称作China,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在当时,中国也可能不叫China。现在有两种用China命名的说法——都与景德镇陶瓷有关。一种是Chinaware(陶瓷器)这个词汇,另一种是“昌南”的音译。

景德镇坐落在昌江以南。当时几乎所有的瓷器都要从昌江运出。江西人自己都没有想过这个呈长龙形延伸的小镇居然会是以后的瓷都。

当午的昌江边,只有一个叫陶阳十三里的地方,它和南方的许多烧瓷的小村落一样,并不起眼,后来是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由该地烧制的瓷格外出彩,所以宋真宗才把自己专用的景德年号赐封给它,使它有了后面的一系列光彩。

瓷上记忆

古彩蓝魂

碧海青天夜夜心

窑神“窑变”, 万山红遍

“北漂”听得多了,你知道“景漂”吗?

更多内容,详见《瓷上记忆》

瓷因火才得以成就瓷因火才得以成就

《瓷上记忆》

温燕霞 赖韵如 朱强 著

《瓷上记忆》记叙了十多位与瓷结缘的手艺人关于陶瓷的故事,讲述了进入陶瓷行业的缘由、做陶瓷的经历以及其间发生的难忘故事,文笔清新、绮丽,意境高远。

景德镇有两千多年的冶陶史、一千多年的官窑史、六百多年的御窑史。“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创造了“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

《瓷上记忆》适合广大热爱陶瓷文化的读者,传承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瓷因火才得以成就

一场人与瓷的相遇

长按 识别二维码 进入微店购买

书名:《瓷上记忆》

装帧形式:平装

ISBN:978-7-5623-5497-0

开本:16开版次:1-1

字数:9万字 页数:101页

定价:35.00元

瓷因火才得以成就
瓷因火才得以成就瓷因火才得以成就
瓷因火才得以成就

2018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