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探秘霍尔果斯:小公司加速撤离,大公司疯狂“抢人”

霍尔果斯合作中心配套区查验业务楼8楼,这是个神奇的地方。

其神奇之处在于,在地图上,这个地方并不存在,在当地人口中,也不知道这是哪里,它只存在于工商局的注册系统中。

但这个地方又真实存在着,法律并不允许注册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霍尔果斯远在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交界之处,曾经这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但真正让这里为大众所知,还在于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影视圈逃税风波,出现在众多国产电影制作方名单中那一长串霍尔果斯XX影视公司,正是这一风波的背景板。

近千家影视公司就注册在霍尔果斯合作中心配套区查验业务楼8楼,包括杨幂、冯小刚、吴秀波等影视明星的公司。

事实上,这样的地方霍尔果斯不止一处,这些循着税收优惠风声而来的公司,也正在经历政策变动之后的彷徨。


独家探秘霍尔果斯:小公司加速撤离,大公司疯狂“抢人”


查验大楼现在叫开建大厦,里面曾经注册了几千家公司

业务楼

在霍尔果斯市区南部,一片片荒地用铁丝网圈着,一栋14层的高楼拔地而起,这跟霍尔果斯的现状有些相似,在戈壁中,造出些许繁华。

这栋14层的大楼旁边是中哈合作中心配套区,但这个配套区已经停用。大楼上赫然写着“开建大厦”四个字,看不到任何跟“查验业务楼”有关的痕迹,所以在地图上查不到合作中心配套区查验业务楼这个地址,而现在这个地方改名为“文创信息产业园”。

一度,有几千家公司存在于这栋楼里。如今通过工商信息查询软件天眼查,搜索“合作中心查验业务楼”,显示还有376家公司注册在这里。而在一年之前的2017年10月,新京报记者曾经查询过,这栋楼光8楼就注册了957家公司,大部分为影视公司。

大楼安保重重,进门要刷指纹,登记身份证,摄像头核验。

电梯在8楼停下,一家物流公司的招牌布满了电梯间的整面墙。事实上,整个8楼只有两三家物流公司存在,大部分房间都空着,曾经近千家传媒影视公司的盛况已荡然无存。


独家探秘霍尔果斯:小公司加速撤离,大公司疯狂“抢人”


整个8楼有20间房间

说盛况其实有点言过其实,大厦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慢新闻爆料热线023—966988,爆料邮箱[email protected]),就算去年注册公司最多的时候,这层楼实际上也只有一家公司存在,这是当地业务规模较大的一家代理公司,办公室占据了整层楼。记者从该公司网站上看到,该公司已经搬到永和大厦,目前还代理着2000多家公司。

工作人员介绍,曾经注册在这层楼的近千家公司,包括冯小刚的霍尔果斯美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黄渤的霍尔果斯瀚纳影业有限公司等,没有招牌,只存在于该代理公司的档案之中,一个小小的文件柜、里面几袋文件,就代表着一个公司。代理公司的工作人员负责这些影视公司在霍尔果斯的大部分业务,包括注册、报税、开票等。所以,在工商注册系统中,一个个看似正规的地址,比如冯小刚美拉文化传媒所在的“查验业务楼8楼8-13-82号”,其实代表着8楼8-13这间房,里面的第82号文件柜。但这并不是最多的,像刘春的“霍尔果斯中南文化产业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就在这个房间里占据着第118号,代表着这个房间至少有100多家公司注册在里面。

听起来很热闹,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房间里,当时也就是几张办公桌,几个文件柜,三四名工作人员而已。8-13房间锁着门,但旁边的8-6开着,两间房差不多大。从天眼查可以看到,吴秀波的不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现在依然注册在这里。记者测量了一下,整个房间面积在24.5平米左右,房间里空无一物,所有痕迹都被清理掉,墙壁也重新粉刷,跟一般未入住的写字间没有任何区别。整个8楼有20个这样的写字间,国内主要的影视公司都在这里注册有公司,随便打开一间屋,里面就是某个大名鼎鼎明星的公司注册地。不过在今年4月,当地有关部门下发公告清理“一证多照”后,这里大部分公司都迁了出去。


独家探秘霍尔果斯:小公司加速撤离,大公司疯狂“抢人”


吴秀波的不二文化就注册在这间屋里

记者来到四楼,两家网络公司正在装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写字间的年租金每间屋是3万多元,公司的总部都在外地,这里是霍尔果斯的分公司,公司员工有四、五个人,“其实就是为了在这里享受霍尔果斯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霍尔果斯,这样的空壳公司集中地不止一处。据新京报此前报道,“霍尔果斯卡拉苏河欧陆经典小区1号楼1-110号”,在去年10月份有954家公司注册在这里。

记者来到欧陆经典小区,1号楼是位于公路边的一栋蓝色外墙的楼,非常普通,甚至显得有些陈旧。多位住户表示,根本没听说过1号楼1-110号这个地址。记者在售楼人员的指点下,才找到这个没有门牌号的地方,其实就是楼下临街的一个门面房。整个铺面大概有五六十平方,没有任何招牌,屋里密密摆着办公桌,一堆堆档案堆在地上,十几个工作人员忙碌着。负责人承认,这里是一家叫天兴创业的财税公司,负责为外地公司在霍尔果斯设立的公司提供代理服务。记者通过查询得知,这个小小的门面房里,目前还有874家注册公司。


独家探秘霍尔果斯:小公司加速撤离,大公司疯狂“抢人”


欧陆经典小区这个门面里,一度注册了900多家公司。

而在另一个空壳公司集中地——霍尔果斯亚欧路商贸中心圆楼,则是另一番景象。记者在天眼查上查到,目前还有141家公司注册在这栋圆形的5层建筑里。这栋位置颇佳的建筑目前处于荒废状态,大厅无人值守,电梯停运,多处损坏。记者来到3楼,影视巨头光线传媒的多家子公司之前注册在这里,出品过《琅琊榜》、《欢乐颂》等热播剧的东阳正午阳光在霍尔果斯的子公司就注册在3023号。但实际上这也是个虚拟的地址,3楼只有24个房间,有302、323,并无3023这个房号。记者推开302的房门,整个房间非常小,只有8个多平方,被分成了6个小格子,过道仅能转身。整栋楼从一楼到五楼空无一人,也无任何办公设施,积满厚厚的灰尘。


独家探秘霍尔果斯:小公司加速撤离,大公司疯狂“抢人”


亚欧路圆楼处于荒废状态,里面至今还注册着100多家公司。

逃离

显然,在这些地方注册的绝大部分公司都是空壳公司,其目的就是利用霍尔果斯的优惠政策避税。

霍尔果斯实行的是“五减五免”税收优惠政策,即2010年-2020年,在当地新注册公司五年内企业所得税全免,五年后地方留存的40%的税将以“以奖代免”的方式返还给企业。此外,还有增值税留存最高返还50%,个人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返还90%等政策。

这是怎样一个概念?上市公司光线传媒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旗下的霍尔果斯青春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净利润为4.1亿元。若非税收优惠地区,其应缴纳税费额度约为1亿(注:传媒企业所得税率一般情况下按利润总额的25%征收)。但根据光线传媒公司财报数据显示,这一年整个光线传媒只缴纳了239万的税收,相当于白白赚了1亿元。

资本的嗅觉往往是最灵敏的。在税收优惠的诱惑下,各路资本纷至沓来,特别是金融、影视和文化传媒公司。公开报道显示,2011年,霍尔果斯只有一家影视公司,从2014年开始多了起来。2017年6月23日,霍尔果斯市委书记王刚表示,已有1476家影视传媒企业落户霍尔果斯。而在天眼查上可以看到,目前霍尔果斯影视类公司(含已注销)多达2365家。

但风暴来得比他们想象的要早一些。

今年1月,霍尔果斯开始调整税收优惠政策,4月开始清理一址多照企业。当地相关部门提出,企业必须实体落地,根据企业规模,要有相应面积的办公场地和相应数量的办公人员,并为员工缴纳社保,拿出企业所得税减免的20%用于当地投资,缴纳保证金等。同时,霍尔果斯暂停了当地的增值税返还政策、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4月,霍尔果斯2118家企业因税务存在疑点问题被要求自查,影视文化类企业占据多数。


独家探秘霍尔果斯:小公司加速撤离,大公司疯狂“抢人”


霍尔果斯的税收优惠政策正在收紧

6月,对于明星以及这些空壳公司,税务部门开始全面严查,诸多明星艺人开始战略性撤退。记者查阅2018年6月1日至10月11日的《伊犁日报》发现,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有232家公司在该报刊登注销公告。其中影视传媒类公司98家。而通过天眼查查询,霍尔果斯已经注销的影视公司为136家。

在这场“大撤退”中,可以见到多家著名影视公司,以及冯小刚、徐静蕾、赵文卓、任重、许晴、陈建斌、蒋勤勤等明星的身影。其中,冯小刚的霍尔果斯美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于7月20日刊发注销公告,称“公司将采取自行清算的方式申请注销”。公开信息显示,霍尔果斯美拉文化的最终受益人为冯小刚、王中军及马云。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在霍尔果斯市内有3365家公司状态显示为“注销”,其中注册时间在1-2年内的有526家。但这个数字只是一部分,因为注销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记者掌握的情况看,更多数量的公司正在注销过程中。

目前,霍尔果斯市相关部门也在规劝一些规模小、未开展实际经营业务的公司主动注销。

从公司扎堆的“大热”到纷纷撤退的“爆冷”,两年之间,霍尔果斯经历了颇富戏剧性的变化。


独家探秘霍尔果斯:小公司加速撤离,大公司疯狂“抢人”


光线传媒的几家子公司已经落地在瑞琪大厦

抢人

“3000块!谁愿意去?”在霍尔果斯的中哈合作中心一家免税店里,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询问一名店员,她目前的工资是4000多元并且有提成,对于影视公司招人开出的3000元左右的工资,她表示毫无兴趣。

目前,霍尔果斯在工商系统注册的正常状态的公司多达2.8万家,但整个霍尔果斯只有8.5万人,城区人口只有一万多。

对于大量的小公司来说,在霍尔果斯优惠政策变动之后,由于经营成本上升,他们开始选择离开。而对于一些大公司,尤其是影视类公司来说,霍尔果斯的政策依然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选择留下。于是,落实办公场地,招聘工作人员成为诸多影视公司的当务之急。

由此发展出一个新职业——坐班。

记者在当地走访发现,光线传媒、米未传媒、春秋时代等规模较大的影视公司已经实体落地。在霍尔果斯琪瑞大厦,出品过《千山暮雪》的浙江梦幻星生园影视文化公司在这里租下6间办公室用于办公。在2楼,光线传媒的7家子公司占据了半层的面积,记者到访时是上周五(10月12日)下午,只有青春光线影业公司有几名工作人员在上班,其他公司都处于大门紧闭状态。

下午快6点时,恰逢霍尔果斯市领导调研影视公司落地情况,副市长张永宁问青春光线工作人员,“你们主要做些什么工作?”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回答:“主要做社保这一块,有时候还要做新媒体。”“那你跟我说说,今天一天做了些什么事情?”“……”该工作人员一时没回答上来,后来补充了一句:“帮财务做了一些事。”

记者当日走访了多家落地影视公司,要么没开门,要么工作人员无所事事,号称已经落地,但实际业务很少在霍尔果斯开展。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也是目前落地企业的常态。

在霍尔果斯文创信息产业园,记者佯装成重庆过来寻找写字间开公司的人。在一个正在装修的网络公司办公室里,一名年轻男子指着旁边另一位年轻男子给记者推荐:“这是我表弟,才从伊犁过来,你把他招进去吧。”记者表示办公室还没租到,不着急,他说:“现在这边的公司都是还没装修就开始招人,你再晚点都招不到人了。”他介绍说,八九月份的时候,很多公司为了落地疯狂招人,由于一般要求大专文凭以上,霍尔果斯已出现人力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公司采取了变通手法——招兼职坐班,每个月两千多块钱,只需要在有检查的时候坐班就行了。而全职,工资则要在4000块以上,还要交社保。但很多年轻人不愿到影视公司坐班,因为基本是闲待着,学不到什么东西。他们更愿意到霍尔果斯的中哈合作中心里上班,里面有很多免税店,可以在里面一边上班一边在淘宝上从事代购工作。

一家正在装修的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多数落地企业都采取硬件上达到落地条件,即办公面积、从业人员人数达到,但并不会将实际业务放到这边,只将霍尔果斯的公司作为一个避税港,一般采取的方式是财务人员从总公司派过来,工作人员从当地招聘,“也不指望他们能做啥事,能帮财务人员跑跑腿就行了。”


独家探秘霍尔果斯:小公司加速撤离,大公司疯狂“抢人”


落地的影视公司大门紧闭

霍尔果斯市副市长张永宁告诉记者,目前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脱虚向实,一家一家去落实、指导,今年一年都在做落地工作,重点是扶持大公司。

“那政府方面有没有统一的落地标准和政策?”记者问。

“这个不会有,因为公司有大有小,我们都采取一企一策,根据每个公司的规模制定政策。”

“现在落地的公司有没有具体的数字?”

“除了注销的、不符合条件的,都按我们的要求在落地。”

不过,一家财税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大头的业务就是注销公司。霍尔果斯有2000多家空壳影视公司,现在落地的估计只有五六十家,都是大公司,有些在观望,大部分都决定离开。”

她承认,现在招人比较难,全职人员工资待遇从每月3000元左右一路上涨到4000元以上,不仅实际落地的公司在招人,财税公司也在招人,因为有很多公司根本不会派人来霍尔果斯落地,但为了享受政策,就委托财税公司招人、租办公室,一切全包。

10月14日,一场小雨让霍尔果斯的气温一夜入秋,从前两天的十几度降到只有几度。随着税收政策的调整,曾经的“避税天堂”已经云烟氤氲。在经济“脱虚向实”的背景下,这座小城正在谨慎地探索着前行的路。

重庆晚报慢新闻全国爆料热线:(023)966988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廖平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