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騰訊是給所有的小弟輸送流量,阿里是從所有的兒子那裡吸取流量,你怎麼看?

詩酒趁年華丫丫


這個觀點不完全正確。這需要從兩個互聯網大佬的產品結構和體系去分析。“阿里的運營,騰訊的產品”,在互聯網界早已揚名。

阿里主要有淘寶、天貓、支付寶、阿里雲以及2016年以後探索的新零售等支柱產品。

騰訊的產品有QQ和微信。QQ有8.5億用戶,微信有10億的用戶。騰訊本身不直接從事電商,早起的拍拍早已併入京東。騰訊主要通過他們投資的京東、唯品會、拼多多、小紅書、微選以及加碼永輝、步步高、海瀾之家等線下實體,介入新零售。

所以,從流量的角度分析,騰訊不缺流量。他的QQ和微信的社交流量讓阿里垂涎欲滴。

而阿里的淘寶是阿里線上的流量池,天貓也是通過淘寶引流。淘寶有4.46億的註冊用戶,這個規模也相當大。但淘寶對應著700萬的商家,“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就必須確保流量充足。由於線上和電商平臺競爭激烈,目前的淘寶的線上的流量就顯得不足。所以,阿里需要但其它地方引流,比如今日頭條、抖音等。

阿里積極探索新零售也是線下導流的一種方式。騰訊通過微信小程序探索新零售,同樣重視從線下場景中引流,可謂殊途同歸。

阿里系的支付寶有6.5億用戶,而阿里開發支付寶小程序,通過支付寶小程序給商家賦能,通過支付寶小程序引流,未來同樣值得觀察。馬雲只持有阿里7.4%的股權,卻擁有支付寶80%的股權。支付寶上市後,市值將直逼中國工商銀行,並將很快成為全球最牛的金融機構。支付寶未來很可能成為阿里系的另一個流量池。

關注小程序,關注新零售,就關注太木哥哥!


太木哥哥


這種說法是胡扯!

其實,騰訊確實更看重的是流量變現,但也並非是輸送流量,而是在賣流量,而且賣的前提是擁有控制這家公司靈活性的排他權力,這個流量出售的並不便宜。當然,如果有些公司不接受,可能的後果就是流量被截斷。應該說,這叫做軟硬兼施威逼利誘。

阿里巴巴缺流量,但不缺變現的能力,只要是將流量併入到阿里巴巴體系中,流量變現的能力就大增,這也是我們看到阿里系公司基本都能實現盈利而不靠燒錢活著的原因,這些公司也不著急上市套現,是紮紮實實的做好服務。

流量這東西,不是有用戶從這裡走就是流量,還要看客戶能否變成用戶,用戶能否帶來轉化,社交流量確實很大,但變現能力很差,所以,那些接收到騰訊流量的公司往往不擇手段的創新,採取各種套路騙取大家的流量轉化,導致了拼多多等山寨產品、忽悠營銷的大行其道。

騰訊不缺流量嗎?其實,一樣缺,缺的正是高價值的流量。所以,騰訊才會瘋狂的投資線下零售企業,還成功實現了沃爾瑪步步高等的二選一封殺對手支付寶,騰訊也扶持滴滴摩拜,為的也是爭搶流量,這樣的投資根本不是在撒流量,而是在收流量,投資也可以看做是買流量的付款。

更嚴重的是,騰訊的買流量,還是要二選一,不敢與對手直接爭奪,讓用戶做出選擇,可見其流量飢渴到了什麼程度。


馬繼華


這種說法其實還是有點道理,如果不細究的話!互聯網公司本質上都是賣流量的,這兩家其實也一樣,但只是輸出方式不同而已。

1、騰訊:靠著國內社交工具,將其自身已經建設為一個巨大的流量池,以前是靠QQ,現在則是微信。微信越來越“臃腫”,除了公眾號,又冒出了小程序、遊戲等等,其佔領用戶的時間和場景也更加的豐富,這也意味著微信圈圍起來的流量池也更大了。

通過這個流量池,騰訊既可以向自己投資合作的產品進行輸送,也可以向自己旗下的產品輸送,比如微信的快速崛起就有當年QQ導量的一份功勞。所以,我們也就看到了更多的合作產品入駐微信,希望能從微信上或取自己所需的流量。

騰訊至從3Q大戰選擇開放後,對外投資基本上都不追求絕對的控制權,所以對於不少創業團隊來說,即能拿到資金又能拿到產品推廣所需的流量,那何樂而不為!這也是很多公司選擇和騰訊進行合作,或者被收購的原因之一。即便是很多騰訊的競爭對手,也都想從微信流量上分一杯羹,比如阿里系,至今有淘口令和吱口令,每年通過這種方式也得導入不少的量。

2、阿里:淘寶是阿里業務體系的基礎,也是核心內容,但其本質和百度一樣,也是賣搜索流量,賣競價排名。為了不讓外部分流或者左右淘寶體系的流量,其始終處於封閉狀態,將自己的流量圈起來賣。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淘寶一直是屏蔽百度的,並且在蘑菇街等這類淘客做大後,也被封鎖了。

作為封閉的流量平臺,在自身造血不足時,或者外部競爭壓力大時,就只能從外部吸取新鮮流量為自己輸血,以便能更快速的發展。所以,我們也就看到了阿里不斷的收購投資各種流量入口

,UC瀏覽器、優酷、微博等等這些在各自領域具有相當實力的產品被一一納入阿里系統,然後作為棋子之一整合進體系之中。很多人都說阿里收購產品時總是尋求控制權,其實核心原因就是需要流量,沒有完整的控制權怎麼能隨意擺佈呢?

總的來說,騰訊這個流量池需要不斷外賣流量才能獲益,而阿里這個流量池需要圈起來賣才能保證自己的核心利益,外人參與進來有風險。所以,也就看到了騰訊對外是輸送流量,阿里對外是吸取流量。



NB下載


這也是比較正常的一件事,我們可以從阿里和騰訊公司的特點來一看究竟。

阿里想要收小弟,一般都是直接收購。也就是說阿里把這個小弟直接買斷,這個小弟今後的發展很大一部分就是執行,執行阿里這個老大哥的策略。阿里的小弟所做的事情肯定都是為老大哥阿里牟利的,也就是題主所說的阿里都是從兒子那裡吸取流量。

阿里並不是一個獲取力量很強的公司,沒有騰訊旗下微信、QQ這種獲取流量的核心產品,想要流量自然只能從各小弟身上獲取了。


騰訊想要收小弟,一般都是入股。也就是說騰訊雖然成了小弟的大哥,但是小弟還是有一定的自主權,並不是完全的聽大哥。騰訊和小弟之間是有一種合作關係,騰訊看好小弟在某一個領域上面的發展,小弟看好騰訊手下微信帶來的流量以及騰訊的資金,雙方看似是相互合作共同發展。也就是題主說的騰訊是給小弟輸送流量。

騰訊本身就一個大的平臺,依靠微信、QQ等核心產品,獲取大部分的流量,騰訊想要流量變現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不同的公司合作,入股該公司給該公司輸入流量,讓該公司做強做大,從而謀取利益。


騰訊給小弟輸送流量,阿里從小弟哪裡獲取流量。其實都是對各自產品的一種補充,雙方這樣做的原因是各自產品的特點決定的。如果換一下,阿里旗下有微信,騰訊旗下有淘寶,那麼結果就自然而然的反過來了。


愛折騰的大叔


很正常,只要看看兩家公司是怎樣一個架構就明白了。


阿里的核心產品都是交易類,需要大量的吸引流量進入,才能完成整個交易過程,主要通過廣告和金融服務獲得營收。既然需要流量又沒有,那麼兒子們做貢獻就是必然的。


騰訊的核心產品是社交類,自帶流量屬性,本身是免費的,不賺錢,營收靠遊戲和影視。微信很多年自己都不做廣告的,支付是最近兩年的意外收穫,也是最讓馬雲爸爸耿耿於懷的事情。既然自己不想做那些營收低的行業,那麼開放流量給小弟,讓小弟們衝鋒在前也是必然的。


這是兩種不同的生存智慧。


新零售賦能研究


我(小人東)這次回家,本來帶著1000萬美金,想送給村裡100歲以上的老人,老人很苦,很念著他們,可是到了村裡一問,100歲以上的老人都去世了,我很傷心,錢沒送出去[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只好帶著拍視頻的同事和記者走了,唉!永遠支持馬雲永遠支持支付寶永遠支持阿里日日順,不為別的只為世界因你而改變,有不服者來中國單挑[啤酒][啤酒][啤酒][啤酒][啤酒]。


再憶朋


1.阿里也心太大,做什麼東西都想著壟斷,想著獨家。所謂的創新都是偽創新,洗腦做的比較好。2,騰訊屬於分散賺錢,我只是投資的,你賺錢我就賺錢。


金穗生態農業


從360大戰以後,騰訊現在是開放,去中心化,因為主要靠遊戲和社交廣告賺錢,之前是什麼都做,現在是投資,不干預小企業的發展只提供流量支持,你賺錢,我才賺錢,像拼多多,京東,唯品會,電商一直是騰訊的心病,所以才不斷入股投資,阿里的話,是直接收購,比如優酷土豆,餓了嗎,當然也有其它合作,與星巴克等,總之,阿里是集中心化,騰訊是去中心化。


隨風青俠


產品結構不同而已,騰訊繫有著很強大的用戶群,流量是其強有力的資源!而阿里主做購物、金融支付等,則需要有力的流量支持!騰訊需要的是流量變現,而阿里則需要流量本身,因此所謂的這種觀點不是說不正確,但感覺有些許嘲諷之意。公司定位不同,佈局肯定不同,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兩家公司都是中國互聯網巨頭,顛覆了傳統的生活方式,為人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的好公司!


渤渤觀點


阿里,騰訊都是企業!

他們也需盈利!

想想,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