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中最落后的江门未来10年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先说结论,再怎么折腾依然是珠三角较落后的,

因为这是地理位置决定好的,整个珠三角论发达无非就是谁离香港、广州、深圳、澳门这四座城市近,能接受这几个中心城市的辐射效益。遗憾的是,整个珠三角只有江门与这四座城市都不接壤,中间都要被其他城市隔开。这中间的厉害关系,就以交通建设来举例说明一下,现在江门政府要打造什么粤西链接珠三角的交通枢纽,听上去挺牛B的,但没有比较就以为自己发展怎么怎么好,是不科学的,我们把目光移向珠三角其他二三线城市,看看人家在搞什么工程。中山在搞深中大桥,珠海港珠澳大桥,佛山在搞地铁和广州一体化,东莞惠州也在搞地铁,要和深圳一体化,怎样?有没有一种瞬间被人秒传渣的感觉。

珠三角中最落后的江门未来10年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这个现象整个珠三角都存在,比如珠三角东部比西部有钱,深圳比珠海发展好,东莞比中山有钱,都是看是看谁离大腿比较近。这不是你一个小小的江门所能改变的,所以硬要摆脱江门在珠三角的落后地位不现实。

然后是和区位跟自己差不多的比。毕竟比起区位差不多的惠州,江门也落后了很多。这也是有原因的,江门市区和惠州市区的GDP差距并不大,但下面的县城却被拉开差距了,你仔细比较地图会发现,惠州的中心城区基本在整个地级市的中心地带,发展经济时很容易就带动整个地级市,与下面的县城共同发力。而江门的中心城区靠在整个地级市东北角的边缘地带,这样固然是比在中心更靠近发达地区,但会使市区与县城产生疏离,各有各的发展,形成不了合力。开平、台山、恩平到江门市区开车要1.5小时以上,江门到广州也是1.5小时,所以江门市区城区再怎么漂亮,又有新体育馆又有新公园,和下面的县城有关系吗?由于距离的问题,江门市区的资源是难以被县城利用的。上面有位答主说了江门十三五的规划,你仔细看就会发现,整个规划都是集中在市区和周边的鹤山新会,而台山、开平和恩平基本上是只字不提。更可怕的是,就算单独把蓬江区和新会区拿出来讲,内部也存在很大分歧,蓬江区想向北发展,向佛山靠拢,新会区想向南发展向珠海靠拢,但佛山和珠海谁也不见得比对方厉害很多,所以江门和新会一直在那里斗。惠州就没这个烦恼,反正就是向深圳靠拢,大家都服气,力气都向一个方向使。

最后说一下侨乡这张牌,改革开放初期这的确是张好牌,学校有捐款,政府有投资,普通民众有侨汇,但到了最近十年,侨乡这张牌越来越不好打了,甚至带来负面的影响。1.老华侨的子女对故乡的感情远没上一代人深厚,随着老一辈的华侨逝去,他们慢慢地不再回来捐款或投资。2.由于普通民众有侨汇,慢慢养成了散漫的习惯,追求安逸的生活,五邑地区的生活节奏明显比珠三角其他城市要慢。3.很多人通过亲戚或结婚移民外国,有的地方整条村都差不多跑光了,就剩下老人家,(我老婆就是选了我,才没嫁去澳洲的)原来的居民都出国了,本地又吸引不了外地人定居,年轻人都没了,还谈什么发展经济。

再说一下侨乡这个话题,以前公司有的同事天天都在混日子,问其原因,他不是天生懒,只是在等出国,反正不打算在这里长期发展,现在干嘛这么努力呢,等出了国再努力吧。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这个地方的风气就很难好起来。

说下侨乡的教育,广东的教育在全国一直是与经济地位不匹配的,每次高考出分数线都要被人群嘲得不要不要的,我个人倒不认为是因为广东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广东人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里除了高考,还有很多其他出路,比如出国投靠亲戚打工,出国留学,利用家里的一楼开个小厂或小店,甚至“专心致志”地当好包租公包租婆,根本不需要把精力都压在高考一件事上。那时广东人高考虽然也会在学校补课,但心态啊真的是顺其自然得多,像衡水啊,毛坦厂这种封闭式管理,休息时间像囚犯放风一样,在广东真的不敢想象。而侨乡的教育在广东也是不怎么好,不但比不上珠三角其他城市,甚至比不上某些非珠地区。交通上的问题,会随着技术进步可以克服,教育上的差距就真的影响长远发展,尤其是最近十年,那种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家庭小作坊已经不适应时代,慢慢被淘汰,未来地区发展更需要人才和技术,江门政府真是要多花钱在教育上了,尤其是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比如中山和江门的对比,中山很多人去江门北街看病,江门很多好学生去纪中读书,在一部分江门人心目中,江门一中的教育质量都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了,因为江门一中的重本率已经被其他珠三角城市的重点学校拉开差距了,你提供不了更好的,我就用脚投票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