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友手記」臨澤:醉人的紅溝峽谷

【驢友手記】

醉人的紅溝峽谷

「驴友手记」临泽:醉人的红沟峡谷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盛學卿

紅溝丹霞,是臨澤境內的一個峽谷,“南丹霞北丹霞,南北丹霞紅臨澤。”這句詩說的是臨澤丹霞總的分佈狀況。也就是說臨澤丹霞有二處。一指南面的叫“七彩丹霞”,另一則指賽若朱丹的北丹霞:也即“紅溝丹霞”。

臨澤紅溝丹霞,有異於北丹霞。其特點是:峽內如風景立於溝之兩岸,又如一個畫廊。人在溝中走,石在兩岸懸。更加巖壁陡峭多變,怪石連連,氣勢磅礴、造型獨特。溝內兩壁山石,經過千年自然風吹日曬,數不清的石頭,或高懸於兩壁,或矗于山頭,造型各異,似象,似虎、似豹、似駱駝,形態畢俏,極是豐富。有的,則好多隻,它坐你臥,各呈情態,似在演繹著一個個故事。讓觀者聯想翩翩,獨具韻味。

世界唯一倒流河黑河與紅溝丹霞相望,更加遺留保存下來的明代烽燧,人文景觀在山間時有閃現,自然、奇石、幻景,相互疊加映襯,移步換景,便組成了一個個令人遐想的奇景。

山門,就叫小口子。也許是這山門很小的緣故吧,才叫了小口子之名。也或許是它的小,叫古代守衛的戰士,能夠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才叫了小口子的。

小口子是進入合黎山的通道之一。或許更是因其兩面環山,中間道口狹窄而取名。所說古時,中俄相通,這個小口子是關口。這裡的溝既是山溝,也是道路。古人去鄰國蘇聯,正是通過這個口子進入的,可見它的地理位置不俗。

進入小口子約100米處,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矗立於道路正中間,當地村民給它取名“石丫頭”。在遊人看來,“石丫頭”叫做“情侶石”更為貼切、更為相像。你看它相依、相伴,不就是一對長相廝守的情侶嗎?站在山石下,你彷彿聽到了他們的竊竊私語,也彷彿看到了他們向過往遊人展示著相敬如賓的情感。

傳說“石丫頭”是當地一個軍人的妻子,她的丈夫長年在小口子處守關,不能回家。石丫頭便在每年的農閒時間帶著孩子來看望丈夫。可有一年,她來了,找來找去,沒有找到丈夫的影子。於是,她天天去找,找遍了紅溝的每一座小山,也沒有找到。她又聽人說,丈夫可能被調走,去了其他的關隘,有人又說,跟隨俄國人走了。石丫頭夫妻感情甚深,不相信聽到的這一切。她堅信有一天丈夫會回來找她和孩子,於是就經常來找。時間長了卻仍沒有找到,於是,石丫頭就索性住了下來,天天佇立在溝口,問一個個過往的旅人和兩國的使者。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石丫頭沒有等來丈夫,自己和孩子也慢慢變成了兩塊人形的石頭,自此,千年萬年地待在溝口,直到今天。

“石丫頭”過後,溝兩岸山峰矗立,越深入越幽靜,彷彿進入幽谷之中,山石也越發奇特,高低起伏如濤,錯落交叉無序。山體的顏色也越發顯得紅潤。紅色沙岩石,早晨霞彩,傍晚餘暉,走在谷底,真如走進了一個神秘的世界之中。不斷深入而行,展現在眼前的山石越發奇特萬千,有的像宮殿、有的像瀑布、有的像寶塔,目不暇接,巧奪天工!

小口子腹地約一公里處,展現在眼前的是又一處奇景——明代長城和高高的烽燧。烽燧矗立於右側山頂,直插雲天,依山勢而下,有附屬建築城牆兩段。這兩段長城如巨人的兩條臂膀,將山谷牢牢抱住,形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境。長城、烽燧渾然一體,氣勢壯觀,這裡雖已歷經滄桑、風雨侵蝕,但依然表現出當年抗擊外敵的強大威力。

遠眺群山環抱中的沙漠,恰似高峽平湖,近觀使你領略到人在山上走,沙在溝中流的動感。遊人走過,沙漠中立刻留下一串串足跡,將每一位遊人深深地留在大山的記憶中。

此時,再看這些奇特的山石、豔麗的色彩構成了其獨特的峽谷景觀帶。一塊塊山石奇特難描,造型似彌勒佛、孫悟空、黃河母親、駝群、恐龍、獅子、老虎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彷彿進入天然畫廊。

越往前行山勢越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人類描繪出巨幅畫卷,臨其境,觀其景,使你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