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雪中古橋

2016年2月13日,大年初六,天降大雪。周光平老師帶領我們幾個同學去拍了三座古橋:鄒平長山的永安橋、周村匯龍橋及共濟橋。留點文字和照片,作為2016年的第一個記憶!

一個上午拍了三座橋,三座橋坐落於不同的位置,但也有共同之處:都是募捐而建、處於歷史上交通繁忙的集鎮及城市的邊緣,都沒有什麼華麗的外表,卻能歷經幾百年的滄桑而不倒。

中國曆來被稱為“橋”的國度,古橋遍佈各地,其數量之多,分佈之廣,居世界首位。幾千年來,”愛橋護路”成為一種良好風尚,而“修橋鋪路”則是造福大眾的慈善行為,被民眾所推崇。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也創作了優秀的建築文化,目前能夠留下來的卻不多,幾千年來,那些代表身份地位的宮廷、官府及私有建築早已隨著朝代的更替灰飛煙滅,連那些城牆也不能倖免,而這些捐資所建、其貌不揚、常年承載風雨雪霜、人行馬踏的橋依然存在,一些精美的裝飾因為無知被破壞了,但為眾人服務的功能沒變,也許這就是它存在的價值。將來,它終將承受不了歲月的侵蝕和時代發展的需要,有被替代的那一天,就像共濟橋一樣,但希望不要拆了它,因為我們都不想忘記來時的路!

永安橋

永安橋,位於長山南門外長山至周村古道上,跨孝婦河而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官方倡導、民間捐資建造,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現仍在使用。橋全長42.8米,寬3.3米,高2.4米。橋為29孔石墩青石板橋,石板厚0.33米,常年車馬穿行,橋面上已經留下了清晰的車轍,據說日本佔領期間,為了便於通行,已經將橋面石板反過來改造一次。橋兩側有護欄,橋頭和中間各有一雕龍石刻,雖有風化的痕跡,仍然清晰可辨,龍頭高昂,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永安橋北是長山的一個人口密集的村莊,遠處在風雪中隱隱約約可以看到現代的樓房,橋上零零星星走過節日裡串親戚的行人。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永安橋,位於長山南門外長山至周村古道上,跨孝婦河而建。橋兩側有護欄,橋頭和中間各有一雕龍石刻,雖有風化的痕跡,仍然清晰可辨,龍頭高昂,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官方倡導、民間捐資建造,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現仍在使用。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橋全長42.8米,寬3.3米,高2.4米。橋為29孔石墩青石板橋,石板厚0.33米,常年車馬穿行,橋面上已經留下了清晰的車轍,據說日本佔領期間,為了便於通行,已經將橋面石板反過來改造一次。

匯龍橋

匯龍橋,位於周村西城牆外通濟路上,跨淦河而建,因上游有“盤龍”、“舒龍”、“臥龍”等橋,諸“龍”匯聚而得名。

匯龍橋於明萬曆年間募捐而建,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近年來,國家多次對其修固,現仍是周村區的主要橋樑之一。1984年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匯龍橋橋長35.7米,寬6.3米,高5米。整個橋體均用石灰石砌成,有拱形橋洞7孔,中間橋洞最大,兩端橋洞依次減小。橋面兩側有石欄杆和欄板,欄板上有美女、壽桃、龍珠、饕餮等樣的石刻,目前,80塊石刻欄板尚存66幅。橋兩端原有4座石獅,毀於1966年。

匯龍橋南,後人新建了一座鋼結構人行副橋。匯龍橋東,是周村商貿城的計劃的擴建部分,除了一處頗有點歐風的院落外,其他原有建築全部拆掉了。那些還沒清理的殘垣斷壁、那段殘留的古城牆和匯龍古橋在風雪中頗有點西風、古道、瘦馬的淒涼。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匯龍橋,位於周村西城牆外通濟路上,跨淦河而建,因上游有“盤龍”、“舒龍”、“臥龍”等橋,諸“龍”匯聚而得名。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共濟橋

共濟橋,位於匯龍橋南、淦河的上游、現存周村古城牆西南角,能夠在網上查到的資料不多,僅知道它始建於清初,募捐而建。原為吊橋,因位於王家莊,俗稱王家莊橋。在它的南首已經建了一座新橋,它現在基本上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僅作為後人憑弔的一個景點而已!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雪中的周村、長山三古橋!你肯定沒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