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光创投黄河:大量资本涌入导致工业机器行业发展逻辑被破坏

创客猫注:本文来源于北极光创投举办的Lighting 2018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焦虑与突围”闭门讨论会上,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发表的行业研究和思考。

北极光创投黄河:大量资本涌入导致工业机器行业发展逻辑被破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42.2亿美元,同比增长24%。2018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2.2亿美元。据IFR预计,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超过15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62.3亿美元。

黄河深耕工业自动化行业十余年,看着它从挣扎到现在有一定的起色,但他认为,以现在的形势下去,这个行业可能非常危险。“之前的时候还不够黑暗,现在才是最黑暗的时候。”

根据北极光创投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白皮书》显示,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快速下降的机器人应用成本之间剪刀差是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成长的强力催化剂。此外,黄河认为,在“2025中国制造”的概念被提出之后,资本似乎一下看到了前路的方向,开始越发关注这个曾经完全不在聚光灯下的行业。

但“钱太多”也是一种伤害。在黄河看来,工业机器人属于典型的制造业,公司成长缓慢,在达到爆发点之前需要长时间积累。但大量的资金涌入,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一方面是不了解行业的资本对公司施压相当大的压力,一方面是盲目的资本投入到既没有技术又没有市场的“网红公司”,最终造成原本工业机器行业自有的一套发展逻辑被破坏。

另一个问题是,新进入者的“低价倾销”。近两年国产零部件的成熟和批量化,让本体成本快速下行,行业里面涌现出一批针对中低端应用的本体机器人制造商,这些新进入者均采用了低价战略。

黄河表示,在行业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就开始采用惨烈的、没有底线的低价策略,是毁灭整个行业的做法。在《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白皮书》中他也提出,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尚处于襁褓期,在这样的低价形势下倒逼整个行业还没学会走便要开步跑,无异于一个早产儿。

那在这样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想真正创造价值的企业该如何突围?他指出了三点:了解中国长尾市场的特定需求;跳出低价死局,本体和零部件商各司其职;认识并善用资本。

以下为黄河对行业的研究和思考:(来源于36氪)

资本乱象频发

工业和制造业原本在整个资本圈是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在“2025中国制造”的概念被提出之后,资本似乎一下看到了前路的方向,开始越发关注这个曾经完全不在聚光灯下的行业。大批资本快速涌入,在产业链的各个位置大量投资布局,以致很多领域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用烧钱的方式来获取绝对的地位,消灭竞争对手。原本工业机器行业自有的一套发展逻辑被破坏。

工业机器人属于典型的制造业,公司成长缓慢,在达到爆发点之前需要长时间积累。在这个行业里做的比较好的领头公司,不知道资本是什么,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和资本交流、资本的诉求是什么;反而是有些很会融资的公司对资本非常了解,但是又不做实事,导致资本在这个行业存在严重的错配。

它造成的伤害是:

第一,资本不了解行业特点,对公司成长速度寄予不切实际的高期望,付出了高估值,资本会对公司施予相当大的压力。在发现公司成长不如预期时,这种压力会导致公司动作变形,不能很好地执行自身的战略战术,并且公司缺乏造血能力,只能靠不停讲故事来获取一轮又一轮更高的融资估值,缓解来自前一轮投资人的巨大压力。

第二,行业方面,盲目进入的资本很难将资金投入到正确的实体企业,荒谬的估值会导致一些“网红”公司,在既没有技术又没有市场的时候就获得大量的资金。如果此类公司利用资金在行业中大肆扩张,四处挖角,或者是进行低价恶性竞争,会对行业造成很大的伤害。

新进入者的“低价倾销”

近两年国产零部件的成熟和批量化,让本体成本快速下行,行业里面涌现出一批针对中低端应用的本体机器人制造商。为了快速开拓市场,实现市场占有率,无一例外,这些新进入者均采用了低价战略。

性价比肯定重要,尤其在早期的时候,低价战略其实非常有效。但这仅限于早期,当价格下降到一定的临界点以后,客户对价格已经不再敏感了。

如果本体商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售价,那么只剩下两条路可走:

一是倒逼上游零部件商降价。事实上零部件商的利润已不丰厚,继续降价可能触及零部件商底线。若零部件商不愿意放弃大客户生意,则只能选择提供“特供”版本给价格苛刻的本体商。这类特殊定制版本为了降低成本,必然采取牺牲元器件品质,降低工艺要求,拉低生产效率等方式达到目的。

二是自己做零部件,这对本体商的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入场本体商无论技术储备还是资金储备均不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即便匆忙上马,最终产品的质量很难保证。并且,一旦有本体商率先走上这条路,其他的本体商慑于成本压力,为了不在后续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也只能被迫作出防守性应对,从而造成稍微有规模的本体商都上马生产自己的零部件。这样的形势会对上游零部件商造成巨大压力。

所以其实在行业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就开始采用这么惨烈的没有底线的低价策略,是毁灭整个行业的做法。这就是现在这个行业非常糟糕的一个状态,作为投资方,我们看到在这样的压力下,绝大部分公司的动作都已经走形了。

面对更为复杂、厮杀更为激烈的市场,企业如何突围?

1、了解中国长尾市场的特定需求

中国有汽车、3C这样头部很集中的行业,但更多的是一般工业,这是非常大的长尾市场。长尾市场的特点是客户极其分散,应用水平非常低,对价格非常敏感。独特的市场特性对本体商提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产品要求:第一,高性价比。第二,易于部署。第三,找到特定应用场景。第四,易用性好。

2、跳出低价死局,本体和零部件商各司其职

目前解局的钥匙握在本体商手里,寻找有更强支付能力的终端痛点应用,开拓不同应用场景的蓝海市场,跳出低价竞争的惯性思维,给上游零部件商留出足够利润空间。

3、认识并善用资本

工业机器人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资本的需求巨大。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行业内的优秀公司必须主动学习资本相关的知识,接触资本,了解资本,并且善于利用好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