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曾多忙也要照看好我們,如今孤單,買只手錶拆了再裝打發時間


今天小編給大家呈現的是這一組拍攝於北京的空巢老人圖片,如今5年過去,在我們的身邊像這樣的老人不計其數,甚至包括我們的父母,此時此刻你是否可以打給電話給他們?因為他們已經看不清你的電話號碼了。圖為北京,空巢老人。韓志嘉、張萬榮夫婦。

空巢裡,住著他們寂寞的牽掛。曾經,他們多忙也要照看好你。如今,只要你忙就不再回家。無非,他們就是想看看你,讓牽掛裡少些擔心和害怕。或者,只是聽一聽你三言兩語的話。遲早,我們都會變老。他們,就是我們的樣子。圖為北京,空巢老人孫萍。

胡家烈,女,91歲,空巢30餘年。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國外工作。由於工作繁忙,每年只能回來探望老人一次,為此孩子們事先商量,錯時探望。由於年紀很高,老人的聽覺和視力都很不好,加上腿腳不便,每天,她的起居出行都需要靠保姆進行照顧。“如果沒有她,我現在真不知道能做什麼了。”她說。老人說沒事兒多主動給家裡打打電話,嘮嘮家常。媽眼神不太好,電話號碼看不太清了。


馮寶英,65歲,女,空巢12年,老兩口一起生活。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和女兒成家後分別住北京東城、朝陽。每週末,子女們都會一家人前來看望老兩口。老人喜歡做十字繡,手藝十分好。最想對子女說的話:工作好、身體好、全家和和美美就行。你們都是優秀的,我替你們高興。你們的工作壓力大,我不給你們增加負擔,堅決支持你們的工作。

張芝英,79歲,女。空巢情況,兒子就住隔壁社區,女兒住得稍微遠點。老伴兒10年前去世,多虧了孩子們、居委會還有老鄰居的開導。現在張阿姨每天5點多就出門活動,鍛鍊身體,積極參加社區的活動,把生活安排的比較豐富。兒子住得近,基本上每天都會來看一看母親。女兒也會每週來一次。

劉雨生,男,66歲,空巢數年。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是某公司老總,女兒從事外文翻譯工作。平時,二人工作都非常忙,看老人時間不確定。老人高血壓,常年臥床。退休前,一直在北京儀器儀表局當領導。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年輕時吃得太好,才讓他早早得了“富貴病”。老人說,養兒防老,那是過去的說法。現在的年輕人,應該以自己的事業為重。但我還是希望,你們能常回家看看,多打幾個電話。


王厚虞,男,88歲,空巢30年,和老伴生活,但要長年照顧患有重病的女兒。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身體很不好,兒子住在南城,回家次數不多。老人活動不便,緣於1946年在懷來戰役中頸部負傷。王厚虞的抗戰經歷,讓他非常關心國事。每天,他都讀《參考消息》排解煩悶,報紙裡的句子他能夠輕易背出。

劉昌林,男,80歲,空巢十餘年。現居海淀區西三旗街道建材東里社區,和聾啞的姐姐生活在一起。兒女們都在城裡邊工作,回家時間和次數不確定。姐姐後天聾啞,劉昌林一直細心地照顧著她。兩位老人住在100多平米的房子裡,顯得頗為冷清。劉昌林在防化學院待了一輩子,戰友很多。除了照顧姐姐,煩悶了能和老戰友們待在一起解悶,生活還算多姿多彩。老人說,兒女很孝順,希望大家都身體好,健健康康的,就最好了。

馬耀庭,78歲,男,空巢4年。老伴兒4年前過世,4個孩子成家後住在朝陽、海淀等地。二閨女家住五道口,離得近一些,一個禮拜能見著3次左右。馬大爺說,孩子回家想見爸爸了,得提前打個電話說一聲,因為自己“太忙啦!不一定在家。”老人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豐富,每天逛公園、寫硬楷字、攝影等,他還是社區活動的熱心參與者,特別願意為社區出力。老人說,我自己能夠照顧自己,不要過多地惦記我。


史植普夫婦,男80,女77,空巢18年。1995年,兒子移居到加拿大。老兩口和兒子一年才能見上一次。史植普在建材城幹了40年電工。退休之後,老兩口便獨自住在家中。二老不愁吃穿,最痛苦的就是面對孤獨。史植普甚至買新手錶拆了再裝,也只為打發時間。希望兒女在老人近耄耋之際,在經濟收入充裕情況下,多回家看一看他們,沒幾年活在人間了,不要到他們不在人間的時候後悔。

蘇春霞,女,70歲,空巢10年。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一個在上海,一個在青藏高原。兒子在北京從事房地產工作,平均半個月回家一次。因為特殊的經歷,兒子異常的孝順,這也讓70歲的蘇春霞生活很樂觀。老伴兒幹了一輩子公安,早早就沒了。年輕時,老伴兒被調來調去,夫妻二人過了很長的分居生活。2004年,蘇春霞來到北京,一個人生活。老人希望天下的兒女多回家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