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继柏:学好中医经典有四条标准,你达到几条?

熊继柏:学好中医经典有四条标准,你达到几条?

学好中医经典,必须达到四条标准。

一、读懂

读中医经典,不仅要弄懂其字、词含义,更要弄懂其本义。

举例:《素问·四气调神》:“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素问·热论》:“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二、读熟

读中医经典,必须有选择地记、诵、背。只有熟才能融会贯通,熟才能生巧。

1.重要理论的经文

例如《内经》与《金匮要略》论述病因学理论、病机学理论、藏象学理论原文;《伤寒论》六经病证提纲原文;《伤寒论》论发热恶寒辨证要点的有关原文。

2.主症、主法、主方

例如《伤寒论》各经的主症、主方;《金匮要略》各种主要杂病的主症、主方;《温病条辨》各种温病的主症、主方;《温热篇》温病的卫、气、营、血施治原则。

三、掌握

掌握经文的精神实质,是学习中医经典的关键。

举例:《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灵枢·营卫生会》:“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金匮要略》:“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

四、运用

中医临证治病,应当运用经典理论去指导辨证论治,学以致用,才能提高临证水平。姑举本人临床验案数则以供参考。

01

奔豚案

盛某某,女,46岁,出诊农村病例。初起患头晕目眩,心悸不宁,肢体困倦,渐至卧床不起,特别畏光惧明,成天躺于暗室之中,闭户塞牖,如此一卧不起竟达四年之久,其饮食、二便均在暗室之中。诊时,见病人所居之暗室门窗紧闭,询其何故?病人答曰:我不能见光,见光则目胀欲脱,心烦欲死。

询其病状,曰:心悸而恐惧,目胀而眩,睁开眼睛则眼前有如大雾弥漫之状;胸中闷痛,一阵阵犹如大水撞心,若身体稍微动作则“大水撞心”更加剧烈,痛苦难忍,甚则呕吐。诊见患者神志清楚,语音,清晰,乃使人强将患者抬出暗室之外以察面、舌,可刚抬动其身,患者即大呼心中难受,待抬出其暗室时,患者竟突发昏厥。少时延醒,犹以手扪胸,面呈痛楚之状。察其面色惨白,形容憔悴,蓬头垢面,秽气熏人。舌质淡红,舌苔灰白,脉象弦而略数。

辨治论据:“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金匮要略》)

处方:奔肠汤加茯苓

02

痰瘀合阻胸满案

徐某某,男,19岁,专家门诊病例。患病3年,某医院诊断为癫痫,但从未出现昏仆抽搐。每数日发作一次,甚则每日连续发作,发则胸中满闷,满闷则呼吸气促,舌僵不能语,口唇青紫,神志呆滞,兼见口苦、口渴而不多饮,喉中多痰。每次发作少则数分钟,多则10余分钟。自诉发作期间自己完全清醒,并不昏迷。发作后尚有数分钟时间觉头昏,呼吸气短。舌苔黄腻,脉滑。

辨治论据:“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为有瘀血。”(《金匮要略》)“短气躁烦,心中懊侬心下因硬,则为结胸。”(《伤寒论》)

处方:小陷胸汤合二味参苏饮。

03

阳虚失眠案

张某某,女,70岁,电话求诊病例。诉患失眠长达30年,近10年来失眠逐渐加重,长期靠服用安眠药维持,每晚睡2~3个小时,每一个月之中亦偶有几宿能入睡4~5个小时。由于长期失眠,病人常觉气短、乏力、心悸。近10年来并出现明显的畏冷恶寒,尤其是脘腹部特别感觉寒冷,即使是在暑热炎天,也必须用棉毯裹腹,且一定要进热饮热食,若饮食温度稍低,则下咽之后立觉腹部寒冷如冰。此外,尚有背部冷痛,足跟痛等症。

辨治论据:“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灵枢·邪客》)

处方:半夏秫米汤合桂枝加龙牡汤原方。

04

久泻并脱发案

周某某,男,37岁。专家门诊病例。诉患泄泻达10年之久,不论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少则日泻3~4次,多则日泻7~8次,伴有轻度腹满,泄出稀溏便。若遇饮食不适,或稍事劳累,则泄泻必然加重,甚则肠鸣腹痛,粪便中常夹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由于长期泄泻,体质逐渐衰弱,不仅其精神疲乏,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食纳减少,而且近半年来,头发逐渐脱落,数月之内,头发几乎已经脱光眉毛全部脱落。就诊时,见患者面色淡白无华,形体瘦弱,声低息短,头部只有稀疏几根头发,眉毛已全部脱光,整个形象就是一个弱老头状态,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辨治论据:“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素问·阴阳应象》“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泄食不化。”(《素问·上古天真论》)

处方:升阳益胃汤去黄连,合桃花汤。

05

经前泄泻便血案

吴某某,女,47岁,专家门诊病例。患月经前大便下血,并大便溏泻,10余年不愈。曾经多次住院治疗,医院诊断为乙状结肠炎。但仅逢月经前5日左右开始,大便溏泻,便后即下血,血色暗红,无腹胀腹痛等症。俟月经已行,则大便血即止,大便溏泻亦随之而止,月经基本正常。平时但觉精神疲乏,尤其是行经期前后数日内,精神明显疲乏,食纳亦有所减。舌淡苔薄白,脉细。

辨治论据:“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金匮要略》)

处方:黄土汤原方。

06

肿胀重证案

罗某某,男,36岁,专家门诊病例。患水肿,腹胀,腹痛,大便溏泻,送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克罗恩病。病历一月,水肿腹胀愈甚。就诊时,见患者一身浮肿,头面及下肢部肿势尤甚按其皮肤凹陷不起,腹部胀满,阴茎阴囊尽肿,阴囊肿大如球伴有腹痛,大便溏泻,日泻4~6次。并见其畏寒,四肢厥冷,气喘,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辨治论据:“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素问·水热穴论》“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金匮要略》)

处方:真武汤合五皮饮原方。

熊继柏:学好中医经典有四条标准,你达到几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