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层囚笼基础篇:量化你的“进步”

自认为算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书不直在读,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知识焦虑”的状态,心累难言!后来暂时停下阅读开始去思考为什么出现“知识焦虑”的现象,想明白了一些!如果说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的话,我认为是:看不到“进步”。

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是简单的,原因之一就是总有考试分数给你量化(虽然这种量化很多时候并不具有全面的意义,但好在是一个标准),而大学及之后的人生路则没有人帮你制定一个“量化标准”了。“看不到”会给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越是“看不到”就越会焦虑!“量化标准”的缺失会使人看不到进步,反而更容易看到迷茫、困惑和缺失,进而加剧自信心的流失!

所以我试着给自己建立几个可以衡量“进步”的标准,至少让自己内心能够看到进步的痕迹!

人生四层囚笼基础篇:量化你的“进步”

1、由惑到明。我们总会有一些困惑,有一些暂时解答不了的问题,那么请你:说出来,问出来,列出来。把你的困惑与疑问清清楚楚的写出来,列在一张表上。所谓学习就是一一的去解答你的那些问题,可是具体的知识块也可能是技能也可以是思维思想意识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用笔涂掉一个,你会发现其实每天你都到解决一部分困惑,在这种模式下信心会不断的增强!

2、由慢变快。1+1等于几?你会瞬间反应是2!人生的效率在于准确与速度。很多技能知识、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都要讲究效率。比如一个高中生,他们总认为自己把一个题目做出来以后就是懂了,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头,真正的考核在于快速识别、快速挖掘、快速解题,但往往学生潜意识里觉得把一件事做熟的成就感远不如做一件没有做过的事,这是学习的一大误区。更快、更熟练、更有效率的解决一些问题就是提升的一个标志。

3、由浅入深。深浅是最不好表达的一个东西,特别是对于理论知识而言,每个人的理解往往都不相同。比如中国兵家经典《孙子兵法》中“围敌必阙”的理解,毛主席就能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去确定使用方案”。这就是对简单语句的理解层次不同,常人恐怕只是对孙子方法上的理解,而毛主席却能站在实战实用的更高层次上深度理解、灵活运用。

4、由少变多。知识在于积累,比如我现在决定学习账务知识,我就会建立一个基本的框架,每天花点时间去填充这些框架,把账务方面的概念、理念、原则与记帐方法一点一点的消化掉,这个成长更是看的见摸的着的!所以让你的知识麻袋慢慢鼓起来吧!

四个“进步标准”的建立可以从透明度、高度、速度、深度上让你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你即可以避免无效重复、减少困惑也可以很清晰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方向。

希望以上个人的一些小小建议能对大家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