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內容?經典著作有哪些?如何學以致用?

傳統文化是中國古代聖賢們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並在實際中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愛國教育,從個人正心、修身、齊家做起,只有人與人關係融洽了,小家庭和諧了,自然社會就會和諧,在當下文化缺失、誠信缺失,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以為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道德就是為人的綜合素質,有好素質的人才會有真正幸福的生活,有道德心的社會才會和諧,誰不想生活中一片和諧融洽的社會環境中?

中華傳統文化主流學派有:儒家、道家、釋家三大學派,但其思想精髓卻是互補相通的。筆者也是初學傳統文化,並且才疏學淺,只是從這三家學派做個初步的解讀,使我們初學者由淺及深,因為傳統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各派經典著作也是很多。

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內容?經典著作有哪些?如何學以致用?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以孔子思想主導,在《大學》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就是教育人們通過修身養德而成為聖賢的一門學問。“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在每個人從內心修養的基礎上通過社會活動推行政道,將它運用到政治實踐中,成為創造和諧社會的指導性原則。但兩者都是以“仁、義、禮、智、信為做人做事的根本。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程頤、朱熹、陸守仁、王陽明等等。

儒家經典主要有儒學十三經。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周易》、《春秋》。據說秦始皇"焚書坑儒",以致《樂經》從此失傳了,到東漢時代又加上《論語》、《孝經》,在唐朝時又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在宋時加《孟子》,現在流傳於世主就是十二經。

其中以《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等書為經典,後世深讀的人也比較多,影響力更大。

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內容?經典著作有哪些?如何學以致用?

道家文化

道家的思想流派形成比較早,要追溯到上古時期。在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其學說以“道”為至上的哲學範疇,認為“道”是世界上的真理,“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道”是宇宙萬物賴以生存的依據。

道家核心思想是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與人之間的關係,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長生不滅,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

無為、不爭,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利。古代歷代帝王一直極為重視道家,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國都會興盛強大。現代人說到道家以為就是清心靜氣、自然無為或中醫養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家遠比這些表面印象更為博大玄奧。英國漢學家李約瑟也認為:“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在道家。”

道家代表人物有:盤古、伏羲、黃帝、姜子牙、老子、莊子、列子、鬼谷子、張良、諸葛亮、徐茂公、劉伯溫、祖沖之、呂洞賓、王重陽、丘處機、張三丰、杜甫、李白、王羲之、陶淵明、等等。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道教是道家的繼承和發展,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書法、史學、商業、軍事等等,影響極為深遠。

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內容?經典著作有哪些?如何學以致用?

釋家文化

釋家文化也就是佛教文化,佛祖釋迦牟尼創建這個佛教一直傳承到今天,它的核心就是“佛”,也就是指經過修行覺悟了的人,稱為“覺者”就是“開悟”。提倡“人間佛教、啟迪智慧、淨化人心、增進和諧、造福社會"為宗旨。釋迦牟尼傳法49年,雖然沒有親自留下文字,但其弟子根據記憶回憶整理了大量經典著作,加上後來歷代各宗各派高僧參空悟道也留下了不少名篇。

真正的佛學核心思想就是:與人為善,普度眾生,就是修習心性。教化人們不要作惡,也不要修善,因為世界根本沒有絕對的善惡。人要超脫出塵世的羈絆,讓心在浩瀚宇宙中自由穿梭,就要超脫出善惡分別心。

佛教主要是傳承宇宙平衡循環規律(因果報應與生死輪迴),從宇宙時空的任何一個局部來說,都是不平衡的;但從宇宙時空整體來說,宇宙是平衡的。宇宙不是在某一個局部內平衡,而是在整體範圍內平衡。這個規律,體現了佛學的因果循環規律。

從內心去參悟自然、宇宙、生命存在的法理,修去心靈上存在的汙垢與愚見,達到至真至善之純淨境界,在此基礎上使生命得以昇華。可是現在也有很多人卻只是拼命追求財富和享受,甚至有些人平時盡做傷天害理的事,可是遇到災難時就進廟燒香拜佛,甚至有些貪官不擇手段坑害百姓錢財,豪奇公共利益,一旦風吹草動也跑到廟裡私拜佛,佛會保佑這種人嗎?其實拜佛就是:在佛面前懺悔自己的過錯,改邪歸正而已。

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內容?經典著作有哪些?如何學以致用?

學習識習之“,就是學以致用

當我剛接觸傳統文化時,不知從哪裡不學起,有的人甚至還會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覺得這是跟不上時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著較勁找茬的心態,是理解不了的,當我們手裡拿著中國傳統文化書籍時,覺得很難理解,但是現在白話文本也有出版,只要懷著尊敬之心,漸漸的自己也被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了。當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語句,蘊藏的含義卻是深刻的。

為人原則,處世之道也會為自己所認可和運用。當接觸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的倡導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佛教崇尚利己利人,功德圓滿;《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思想時,心頭更是為之一振,直嘆自己才疏學淺,只瞭解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

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內容?經典著作有哪些?如何學以致用?

總之中國傳統文化國學並不只是這些,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包容萬象、博大精深,涵蓋著:為人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方面,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成為推動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如今西洋文化氾濫、道德標準缺失、心浮氣躁、功利化趨勢日益嚴重,但中華傳統文化依然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筆者在初學習傳統文化之時,理解還不夠透徹,但我始終相信人,為人處世之法深藏其中;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深藏其中。我們祖先傳承的精神寶典是經得起時代的考驗的。一個民族要強大,首先文化要強大,我們沒有理由不學習它,不傳承它,不發揚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