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生活,今天唯獨不缺娛樂,不妨看看古代人是怎麼娛樂

當下人們生活條件日漸提高,茶餘飯後的休閒娛樂也是到了一定的高度,網絡發達,遊戲,影視,要有盡有,但是在中國古代也有娛樂:看戲、聽曲、鬥雞、皮影戲等這都是民間娛樂,那些文人雅士卻有不同。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記載:“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 秦王以相娛樂。”

宋葉適的 《東塘處士墓誌銘》:“既苦志不酬,右書左琴以善娛樂。”

《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李元在前曾應舉不第,近日琴書意懶,止遊山玩水,以自娛樂。”

傳統文化與生活,今天唯獨不缺娛樂,不妨看看古代人是怎麼娛樂

在以前古代文人墨客都比較注重品德修養,注重興趣愛好,吟詩作畫、登高遠遊、吹簫撫琴、對酒當歌就成了文人士大夫們生動的生活寫照。時至今日,古人這些風雅之事早已遠離我們的大多數人遠去了。除了這些雅趣以外,還有幾個非常值得一提的雅興:

傳統文化與生活,今天唯獨不缺娛樂,不妨看看古代人是怎麼娛樂

一、品茗論道

中國的茶文化盛行很早,並著有《茶經》,以前在歐洲只有貴族們才能喝到中國的茶葉,茶:“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這五個字不能不說中華文字的深妙,常飲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儒道釋的“內省修行”思想。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

傳統文化與生活,今天唯獨不缺娛樂,不妨看看古代人是怎麼娛樂

二、酌酒吟詩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祭祀、待友都少不了酒,酒文化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論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唐朝酒文化發展到了最高度,酒催詩興也就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酒文化在唐詩中醞釀充分,品醇味久。

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所以就成了一句話總結:"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裡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傳統文化與生活,今天唯獨不缺娛樂,不妨看看古代人是怎麼娛樂

三、賞月詠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月亮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類思想情感的載體,她的意蘊十分豐富。在很多詠月詩歌中,詩人將月融於的內心思想情感之中,並使月與內心的思想情感互為輝映,創造了許多優美的審美意境,並將詩的文學品位、思想內涵與藝術造詣提升到一個極高的水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傳統文化與生活,今天唯獨不缺娛樂,不妨看看古代人是怎麼娛樂

四、踏雪尋梅

雪裡覓梅花-蕭綱:“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定須還剪採,學作兩三技。”;梅花-南北朝·庾信:“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欣賞雪花的晶瑩剔透,冰清玉潔,欣賞梅花的傲雪凌寒獨自開,讓人想到在這凡塵世界也要保持一種像雪花一樣的純潔無瑕,保持一份超凡脫俗、高潔的心境。

傳統文化與生活,今天唯獨不缺娛樂,不妨看看古代人是怎麼娛樂

五、焚香提神

香,既能悠然於書齋琴房,又可縹緲於廟宇神壇;既能在靜室閉觀默照,又能於席間怡情助興;既能空裡安神開竅,又可實處化病療疾;既是一種精英文化,又是一種大眾文化。究其實,它出身本無固定之標籤,唯靈秀造化源於自然。古人焚香是為了享受高雅,也是宮廷貴族們顯示身份的象徵。而在現代喧鬧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這種動中求靜的意境。在客廳裡擺上一個香爐,焚上一柱香,閉目養神,靜靜地感悟香氣中帶來的奇妙感受。薰香還有助於提神醒腦、消除疲勞,自己浮躁的心也會變得踏實。

傳統文化與生活,今天唯獨不缺娛樂,不妨看看古代人是怎麼娛樂

六、玉指撫琴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俞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微微福身,婉婉落座。玉指輕揚,露出纖細白皙的玉指,撫上琴面,凝氣深思,琴聲徒然在殿上響起,琴聲委婉卻又剛毅,券券而來,又似高尚流水,汩汩韻味,琴聲悠揚,如高山,如流水,潺潺錚錚,聽者就像在欣賞大自然最美得風景,使人心曠神怡。 扯出水袖,樂曲緩緩奏起,身影流動,風吹仙袂,身子隨著節奏舞動,當真是素肌不汙天真,曉來玉立瑤池裡。

傳統文化與生活,今天唯獨不缺娛樂,不妨看看古代人是怎麼娛樂

其實在遠古時代的文人雅士是很注重修身和品味的,與今相比雖表面覺得過時 ,其實內心裡給人所帶來的享受是所不同,前人這些興趣也卻為修身養性之舉。時至今日我們身處喧囂鬧世,吾輩何不效仿古人,少一些物慾橫流,多一些閒情雅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