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生活,何爲:命由已造,相由心生,口乃心之門戶?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物事皆空,實為心瘴,俗人之心,處處皆獄,惟有化世,堪為無我。我即為世,世即為我。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這是佛教的一句揭語,但筆者認為這段話,生動的闡述了人的面相會隨環境、心態而變化而改變,心態決定命運!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時,命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好是壞,都由自己決定;但是自己所呈現出的相,卻和自己的心態有密切關聯。

傳統文化與生活,何為:命由已造,相由心生,口乃心之門戶?

這裡所說的“相”其實包括人的“本相”即相貌,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看到心胸狹窄的人,從他的言行舉止是可以呈現出來的,人所看到的世界,會因為一個人的心胸和格局也就能決定他的眼光和事業能力。

有人說人中年相貌都是由自己決定的,確實如此,人受性格和品德的影響會導致他的面貌:寬厚的人多半一臉福相;性情柔順的人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兇相;心胸狹隘的人大多尖嘴猴腮、雙眉緊蹙。如要一個人從年輕時就保持著良品的品德和修養,久而久之,這種修煉就會寫在臉上,因而相貌也預示著該人未來的命運。有慈悲心、有愛心的人,往往從內而外散發出一種光芒。相由心生。

傳統文化與生活,何為:命由已造,相由心生,口乃心之門戶?

說的是一個人面相的好壞與其心靈的善惡是相應的:

心決定性叫心性,性決定命叫性命,命決定運叫命運,運決定氣叫運氣,氣決定色叫氣色,色決定相叫相貌。

所以說“境隨心轉,有容乃大”,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任何的環境,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對任何環境的看法,即是以抱怨的心態來看環境,還是以負責任的態度來接受環境,我們真以為在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一切事件都和自己無關嗎?如果與自己無關,那為何你會在那個環境中?

傳統文化與生活,何為:命由已造,相由心生,口乃心之門戶?

“口乃心之門戶”出自《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矣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傳統文化與生活,何為:命由已造,相由心生,口乃心之門戶?

這段話的意思也就是:開放和封閉是萬物運行的規律,是遊說活動的一種形態。人們必須慎重地考察萬物變化,事情的吉凶,人們的命運都繫於此。口是心靈的窗戶,心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慾、思想和智謀都要通過“口”這個門戶來出入。因此開放和封閉要進出有度,把守這個關口,所謂“捭之”,就是使之開放、發言、公開;所謂“闔之”,就是使之封閉、緘默、隱匿。陰陽兩方相諧調,開放與封閉才能有節度,才能善始善終。

傳統文化與生活,何為:命由已造,相由心生,口乃心之門戶?

儘管是講謀略的,但是對人生的做人做事還是很有啟示,什麼時候,什麼話該說,什麼時不該說。當開口說的時候就要說,當閉嘴傾聽、觀察、深思的時候就要緘口。這時候我們的話才是非常有分量的、有力度的。從我們的談吐中也就能看出一個人的胸懷、氣度和境界、格局。

在與人溝通的時候,需要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也要對自己做到心中有數,不到自己說話的時候就虛心、耐心地聽別人講。口乃心之門戶,這大門要漂亮,這內部也要有內涵!要靈脩啊,秀外慧中溫文爾雅、言溫氣和!

傳統文化與生活,何為:命由已造,相由心生,口乃心之門戶?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每人都只有一個口,但這個口除了進食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說話,把自己真實的內在修養和德行,通過這個口展示出來。人的一生必須練就兩項本領:一是說話讓人結緣,二是做事讓人感動。

傷人以言,甚於刀劍。

出言不慎,駟馬難追。

與善人言,暖如布帛。

傷人之言,痛如刀割。

刀瘡易好,惡言難消。

贈人以言,重於珠玉;

傷人以言,甚於刀劍。

心術之惡,莫大於陰險;

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

惡語傷人心,良言利於行。

傳統文化與生活,何為:命由已造,相由心生,口乃心之門戶?

君子言簡而實,小人言雜而虛。

語言切勿刺人骨髓,戲謔切勿中人心病。

言不中理,不如不言;一言不中,千言無用。

虛言取薄,輕言取侮。行事之惡,莫大於苛刻;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修煉口德,就是修煉自己的氣場,一身正氣才能好運多多。

口德好才能運勢好,運勢好才能少走彎路,多些成就。

惡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這是我們應該具有的修養。

所以說,相由心生,命由心造,口乃心之門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