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40年:千年古縣湖南耒陽跑出加速度

10月17日下午,“衡陽正青春”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湖南省耒陽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召開。會上,耒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向陽介紹了自改革開放以來,耒陽40年的發展變化與成就。

聚焦改革40年:千年古县湖南耒阳跑出加速度

(大城崛起 廖華程 攝)

耒陽是千年古縣,已有2200多年曆史,素有“荊楚名區”“三湘古邑”的美譽,被譽為“一帝三聖”之地。耒陽1986年撤縣設市,總面積2656平方公里,總人口143萬,轄24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377個行政村,是全省3座縣級中等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城區面積最大、城市人口最多的縣級城市。

聚焦改革40年:千年古县湖南耒阳跑出加速度

《西站夜色》周佳希 攝

40年來,耒陽堅持走加速之路,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改革之初,耒陽市GDP僅為2.58億元,2005年GDP首次突破百億大關,2017年躍至473.15億元,是1978年的184.1倍。全市財政總收入也由1986年的2132萬元一路飆升至2017年的22.17億元,是建市之初的104倍。40年來,耒陽市千方百計做大經濟總量盤子,創造了令人歎服的耒陽發展加速度,2014年被列為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2015年被中國城市協會評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2016年被評為湖南省全面小康經濟強縣。

聚焦改革40年:千年古县湖南耒阳跑出加速度

(耒陽蔡倫竹海三絕之一的“大河灘天然噴泉”。 李明攝)

40年來,耒陽堅持走求索之路,三大產業跨越發展,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全市糧食產量由1978年的36.4萬噸穩增到2017年的51.2萬噸,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達710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30家,農業總產值由1978年的2.16億元倍增至2017年的115.07億元。建成了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形成了“一區四園”架構,引進了太平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培育了以焱鑫冶煉為代表的一系列優質企業,全市煤礦也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000餘個整合成25個,逐步實現了“一煤獨大”向“超越資源”跨越。傳統商貿與現代電商並駕齊驅,2016年被評為湖南省農村電商推進示範縣市,成功創建了蔡倫竹海國家4A級景區、耒水國家溼地公園3A級風景區,2017年接待遊客871.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5.2億元。

聚焦改革40年:千年古县湖南耒阳跑出加速度

(耒陽《古城夜色》 曹海萍攝)

40年來,耒陽堅持走拓荒之路,城鄉建設如火如荼,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堅持新城擴建與老城改造同步推進,全面實施“北擴東移西拓南提”戰略,城區面積由1986年的7平方公里增加到56平方公里。堅持擴大規模與完善功能並舉,學校、醫院、市場、公廁等基礎配套日漸完善。堅持綠色環保引領城市發展,中心城區實行禁燃禁放,背街小巷煥然一新,綠地園林點綴其中,城市環境更加宜居宜業。同時,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等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戶戶用自來水、人人用互聯網。餘慶水口村、仁義羅渡村、黃市大河灘村被列為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聚焦改革40年:千年古县湖南耒阳跑出加速度

(鳥的天堂 李榮攝)

40年來,耒陽堅持走惠民之路,居民收入節節攀高,保障體系更加健全。2017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1946元、18841元,是1978年的98.6倍和214倍。全市逐步建立健全養老、醫保、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制度,鄉鎮敬老院實現全覆蓋,城區中心敬老院即將交付使用。2017年全市參保總人數達213.38萬人次,發放民政社會保障救助資金3.16億元,實施棚改項目8100套。堅持把精準扶貧、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千方百計加大資金投入,多措並舉推進行業扶貧,2017年全市34個省級貧困村完成出列17個,46560名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已實現10731名脫貧,全市貧困發生率已降至1.94%。

聚焦改革40年:千年古县湖南耒阳跑出加速度

(蒸蒸日上的現代化耒陽城市建設。李怡攝)

40年來,耒陽堅持走創業之路,社會事業欣欣向榮,幸福指數逐年提升。2017年全市民生支出34.23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73.36%。大力推進標準化學校、“四改三化”建設,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項目”建設,創辦省示範性高中2所,義務教育邁向優質均衡發展新徵程。先後建成了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等8所醫療機構業務大樓,完成了30個鄉鎮衛生院改造,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基本實現一村一室、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市。紮實推進博物館、體育館、兩館一中心、書畫院、鄉鎮綜合文化站等多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功舉辦具有國際影響的蔡倫科技發明節、農耕文化節,蔡倫古法造紙技藝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愛成 資一帆 鄒平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