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8月30日凌晨

13歲的徐天賜從舅舅家的4樓墜下

被發現時已經死亡

而這場令人痛心的悲劇

很有可能跟一個遊戲有關

——“絕地求生”

也就是超級火爆的“吃雞”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01

8月30日深夜

徐天賜從舅舅家四樓墜落

直到第二天早上6點

物業給舅舅打電話詢問

他奔下樓去才發現

墜亡的是自己的親外甥

孩子墜樓前發生了什麼

之後又經受了怎樣的痛苦

已經無人得知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事發當晚

舅舅帶著兄妹幾個在外吃飯

孩子一直挺開心

夜間十點半舅舅去敲門

徐天賜已經上床睡覺

關了燈、反鎖了門

而根據警方報告顯示

晚上11點46分

小徐仍然在玩“吃雞”遊戲

12點多就跳了樓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徐天賜的父母在南非做生意

家庭條件比較優越

家裡也從不給他壓力

出事前他剛從南非過完暑假回來

家人一致認為孩子墜樓

是因為玩遊戲入迷了

據瞭解

這款火熱的遊戲由騰訊代理運營

玩家所扮演的特種兵可跳窗離開所在房間

僅僅會受傷掉血,並不危及生命

甚至可以原地滿血復活

繼續投入戰鬥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家長認為正是因為遊戲的誤導

所以孩子親自去體驗了“跳樓”

而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陳昌凱認為

不否認因為沉迷遊戲

分不清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差別的情況

發生這樣的悲劇

對於家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然而事情的原因究竟是因為遊戲還是其他

很多網友對於徐天賜媽媽的說法

並不認同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喝四瓶可樂:那麼多人玩咋就你家孩子魔怔了呢 不反省自己

@Mushroom-boy: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教給孩子……

@吃貨先森要減肥:這,對不起,我只能說,沒一點可憐的感覺,你說是玩遊戲入迷感覺摔不死才跳樓,那幸好是這樣,萬一他認為人一刀砍不死那要有多少個無辜的人?

@阿芩j:什麼都怪別人,他這樣還不是你們家長慣的,一個13歲的小孩子快十二點了還能拿著手機打遊戲?

@她的媽媽不愛我a:遊戲說的很清楚不適合16歲以下人群。你非要玩怪我嘍!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而根據徐母所說

幾年前她發現兒子沉迷電腦遊戲

便把家裡的電腦搬走

也一直沒給兒子買手機、ipad之類

而這個暑假

男孩一直在南非的姑姑家裡玩遊戲

父母教育及陪伴的缺失

少年兒童接觸事物或低智化

或未徹底隔絕在成人世界之外

這兩點,恐怕在這場悲劇中

都難以逃脫責任

02

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

需要的不僅僅是優渥的成長環境

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

而許多父母徹底忽略了這一點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專家指出

青少年對網遊產生的依賴

恰恰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的

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高質量的陪伴時間

是否給予孩子足夠豐富、健康的課餘活動

是否給予了孩子友好的社交環境

是否打擊過多令孩子缺少成就感等等

這些因素在生活中的缺失

極有可能讓他們在遊戲中尋求

而這時候家長需要的是反思

而不是完全歸罪於網遊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

現在的家長帶孩子簡直太“輕鬆”

直接扔給手機、電腦、平板

看視頻、玩遊戲、開直播

分分鐘治癒各種“任性”

可是一時的清靜帶來的毀滅性後果

家長永遠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阿聰(化名),年僅12歲

每天沉溺在一款網絡槍戰遊戲裡

經常一玩就是10多小時

在一次連續打了5個小時遊戲後

他突然頭痛,隨後因搶救無效身亡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楚天都市報曾有一篇跟蹤報道

李剛,學習成績很好

很有希望考一所好的大學

但因沉迷電腦遊戲而放棄學業

到武漢打工後仍天天泡在網吧裡

靠賣遊戲裡的武器賺錢

就這樣一直玩到32歲

最後因為得了肺結核死亡

而他徘徊在死亡線、無錢醫治的時候

仍然不肯把那些遊戲賬號的密碼說出來

還有

熬夜直播遊戲猝死的主播

長期玩遊戲至深夜導致偏癱的學生

……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遊戲的誘惑連成年人都抵擋不了

更何況那些心智未發育成熟的青少年

他們為了遊戲可以做到“廢寢忘食”

本案中的徐天賜

凌晨還沉迷在遊戲中不能自拔

無節制地玩遊戲會對孩子的大腦、精神

造成嚴重的危害

1

導致身體時刻處於應激狀態,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嚴重時誘發心臟病;

2

大腦額葉功能減退,孩子注意力渙散,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記憶力減退,食慾不振;

3

遊戲具有極強的刺激性,長此以往將變得暴躁、易怒,做事衝動甚至有暴力傾向;

4

嚴重者可引發癲癇、猝死;

03

除了無法自拔的遊戲

影響孩子平安長大的另一禍首

是腦殘、暴力、毀三觀的動畫片

2017年3月

烏魯木齊一5歲女童

學著動畫片的樣子

撐傘從11樓“飛”下摔成重傷

時隔一年

蕪湖一個年僅6歲的小女孩

也是撐著一把傘從13樓縱身跳下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連雲港一名8歲男孩

因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中

灰太狼烤羊肉的情節

把兩個小夥伴綁在樹上點火

造成嚴重燒傷

其中5歲的弟弟燒傷面達到全身的80%

宿遷一個兩歲半的男孩

因模仿《熊出沒》裡的光頭強

用斧頭砍傷了自己的兩根手指

10歲的姐姐

模仿動畫片使用電鋸的樣子

將5歲妹妹的鼻子和右臉鋸開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他們還太小

分不清現實和虛擬之間的差別

看到動畫裡做危險動作卻安然無恙時

會忽視危險

看到動畫片裡暴力行為卻表現開心時

會訴諸暴力

長期觀看帶有血腥情節的動畫

就可能做出殘忍的事情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前段時間就有網友爆料

一些含有暴力、不適、黃色元素的變態視頻

已經鎖定了我們的孩子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米老鼠被車撞得鮮血四濺

《冰雪奇緣》裡的艾莎公主

接受各種開喉嚨、開顱手術

一個皮膚青綠色的豬醫生

拿著一根手臂粗的針管

對小豬佩奇反覆地扎來扎去

佩奇疼得不斷慘叫、哭泣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小豬佩奇、艾莎公主、小馬寶莉、迪士尼

這些孩子們愛看的經典動畫形象

被惡意扭曲篡改

歸類在“兒童”、“動畫片”、“早教”標籤下

利用家長的麻痺大意

侵蝕著孩子的心靈

簡直是喪盡天良,令人髮指

這些內容都發布在視頻網站中

孩子可以直接點擊收看

而且根據觀看記錄和數據計算

平臺就會推薦更多同類視頻

形成惡性循環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而在這期間

父母將孩子放心丟給了動畫片

他們往往忽略了

給孩子看的視頻

需要提前看一遍進行甄別

也忘了教育孩子

那些可為和不可為的常識

那些粗製濫造、三觀不正的動畫片

那些監管不力、助紂為虐的視頻平臺

的確應該受到強烈譴責

可是孩子是我們的

請先不要把一切責任都推出去

保護孩子不受傷害

最重要的責任在我們自己

一樁樁一件件

他們玩的不是遊戲,看的不是視頻

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你交給孩子的不是手機、電腦

是他們被毀掉的未來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04

所謂教育

在養育之前

家長先要學會“教”

但越來越多的悲劇上演

暴露出很多家長在“教”上的缺失

我們總是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可在教育孩子上

有時候可能真得晚了

你將孩子“交”了出去

再想收回來,可真是難上加難

甚至會衍生一個個悲劇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北京一名初二學生

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

爸爸將他的手機沒收了

孩子選擇了跳樓自殺

兩天後媽媽也因喪子之痛跳樓自殺

成都一位8歲小女孩

因為家長不讓看電視

一時賭氣從21樓躍下

墜落在樹林裡生死未卜

一名高中生

因為媽媽拔掉了他的網線

心生怨恨的他

等媽媽睡覺的時候

拿刀砍向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大人對其言聽計從

反而造成了他們的“玻璃心”

一言不合就要用極端的手段抗爭

等到他們真正沉迷了電子產品

家長才真是管不了也不敢管了

堵不如疏

完全不讓孩子碰電子產品

可能反而會造成他們的逆反

家長可以儘早介入

不要認為他們是孩子

就忽略了與他們的溝通

在一開始就要“約法三章”

規定玩電腦、看手機的時限

孩子一旦違背約定

就要嚴格做出“處罰”

不能哭一哭、求一求就輕鬆放過

這樣有助於加強孩子自律

還能培養他們的“契約精神”

就拿玩手機來說

一位美國媽媽的做法

就很有參考價值

她制定了一套“家規”

親愛的格雷戈裡:

現在你已經驕傲地擁有一部手機了。太棒了!你是一個優秀的、有責任心的13歲男孩,理應得到這份禮物。不過在接受這份禮物的同時,你還得遵守一些規章制度。

請把下面的使用合約從頭至尾讀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職責是把你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益的年輕人,從而能夠適應新技術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沒能遵守下列約定,我將終止你對這部手機的所有權。

第一點

這是我的手機,我付錢買的。我現在把它借給你用了,我是不是很偉大?

第二點

手機密碼必須要讓我知道。

第三點

如果電話鈴聲響了,就一定要接聽,因為這是一部電話。接起電話要說“你好”,要有禮貌。永遠不要因為來電顯示是“媽媽”或者“爸爸”,就故意不接。永遠不要這樣做。

第四點

週一至週五晚上7:30、週末晚上9:00,準時把手機交給我或你爸。我們會把手機關機,到第二天早上7:30再開機。

第五點

手機不能帶到學校。你要學會與那些你用短信聯繫的人面對面地聊聊天,因為這是一種生活技能。如果遇到只上半天課、外出參觀學習以及有課外活動等情況,可另行考慮。

第六點

如果手機掉進廁所、摔到地上或是不翼而飛,你得承擔更換零件的費用或負責維修。你可以做家務、存零花錢或者把一部分生日禮金存起來。這樣的事難免發生,你應當做好準備。

第七點

不要利用這個高科技產品說謊、愚弄或者欺騙他人。不要在電話裡說一些傷害他人的話。要做一個良友,或者乾脆遠離爭端。

第八點

遠離色情內容。用手機上網時,只能搜索和瀏覽那些可以坦然與我分享的信息。如果你對任何事情有疑問,可以找個人問問,最好是問我或者你爸。

第九點

在公共場合要把手機設成靜音,並收起來放好,尤其是在餐廳、電影院或者與另一個人交談的時候。你不是一個無禮的人,不要讓手機改變這一點。

第十點

不要發送或接收你或者其他任何人身體私密部位的圖片。不要笑。不要以為你很聰明,有一天也會被誘惑去做這樣的事。這有很大的風險,可能會毀掉你中學、大學乃至成年後的生活。這永遠是個壞主意。網絡空間浩瀚無邊,其力量遠比你想象的強大,你很難讓任何諸如此類的大事不留痕跡,包括壞名聲。

第十一點

不要無休止地拍照和錄像,沒有必要把一切都記錄下來。要用心體驗生活,這些生活經歷將會在你的記憶中永存。

第十二點

有的時候可以不帶手機出門,並且決定這麼做時要心無掛礙,不要覺得不安。手機不是活物,也不是你身上多長出來的東西,要學會拋開手機生活。不要總是生怕自己錯過了什麼,要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

第十三點

下載一些新潮的、古典的或者與眾不同的音樂,不要像你的無數同齡人那樣,全都聽一模一樣的歌。你們這一代人有著史上無人能及的便利條件,可以接觸各種各樣的音樂。好好利用這個優勢,開闊你的眼界。

第十四點

不要總盯著手機,抬起頭來,留意你周圍發生的事情,看看窗外,聽聽鳥鳴,散散步,和陌生人說說話。保持一顆好奇之心,不要總用谷歌尋找答案。

第十五點

假設有一天你把生活搞得一團糟,那時我會收回你的手機。我們會坐下來談心,然後再從頭開始。你和我都在不斷學習。我是站在你這邊的“隊友”,讓我們共同面對。

我希望你能同意這些條款。以上所列舉的大部分告誡,不僅僅適用於這部手機,也適用於你的生活。

與此同時

千萬記住言傳身教

你是什麼樣的人

孩子就會長成什麼人

一雙“低頭族”的父母

教不出昂首挺胸的孩子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當然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是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

旅行、讀書、音樂、繪畫

孩子的課餘時間被這些有益的事情填滿

便無暇去顧及那些單純的視覺刺激

男孩深夜玩“吃雞”後墜亡,究竟誰是害死孩子的禍首?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孩子就像拔節的莊稼

轉眼間就長大了

他全身心依賴你、信任你的時間

只有短短十多年

而在他最需要的時候

你將他讓給了電腦、手機、平板

交給了遊戲、視頻、動畫片

等你想再參與他的生活時

已經永遠地被清除出去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

同樣的,親欲教而子不待

父母子女

緣分只此一生

來世不復相見

請你多一些耐心

再多一些細心

呵護、鞭策他們健康平安長大

讓他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