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脫貧攻堅,決勝2020!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2018年10月17日,是國家第五個扶貧日,也是第26個國際消貧日。改革開放40年來,一場舉世矚目的鉅變正在悄然發生,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農村貧困人口累計脫貧超過6850萬人,減貧幅度達70%左右。

貧困縣數量實現首次減少,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2017年底的3.1%,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目前,距離2020年只剩下不到三年的時間,戰決勝脫貧攻堅,已進入攻克最後堡壘的關鍵一程,讓中國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

也正是今日,黨中央,國務院組織開展的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和頒獎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今年總共有九十九位獲獎者和四十個獲獎組織。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扶貧人物榮獲國家脫貧攻堅獎,他們的故事令人動容。

-----

-----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王喜玲 女

漢族,48歲

中共黨員

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喜林苗木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她,在2011年被確診為癌症,為治病花光了家中積蓄,還欠外債11萬元,2013年,其丈夫又因車禍身亡。

她,並沒有因為命運的不公而退縮消沉,強忍病痛的折磨和中年喪夫的悲痛,成立合作社,當起“經紀人”,三年來累計收入達158萬元,成為扶風縣2016年主動“退貧”的第一人。

她,不僅率先脫貧成為致富標兵,還運用新技術,對接大市場,主動幫助43戶群眾種植苗木,帶領18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2018年1月入選“陝西好人榜”。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吳國良

男,漢族,32歲

中共黨員

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湯丹鎮扶貧辦原常務副主任

湯丹鎮中河村原黨支部書記

他,是一名普通中學教師,也是一名優秀的基層扶貧幹部,是脫貧攻堅一線的“先鋒者”。在犧牲前的一個月裡,他強忍著病痛,在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的高山上來回奔波,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湯丹速度”。

他,是雲嶺大地的“好戰士”,由於忙於工作,幾經家門而不入,沒有探望年邁的父母,夫妻倆2014年結婚以來,沒有留下兒女。

他,在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以身作則,深入群眾,解決了中河村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和棘手問題,提升了班子士氣,使中河村各項扶貧工作穩步有序推進。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王振美 男

漢族,93歲

中共黨員

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六市鄉六市村六市新街居民

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他把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畢生的追求,堅定不移、矢志不渝,最終在91歲高齡時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用執著的追求詮釋了信仰的真諦。

他,是一位有情義的老人,他對四十多年前接受的一次救助常念於心,從此一生執著於做好事做善事,數十載扶貧濟困回報社會,修橋鋪路、救濟鄉親,用一生的堅守踐行無私的奉獻。

他,是一位節儉的老人,他16年沒有買過新衣服,是家人、鄰居眼中的“摳門人”,卻在年逾九旬時把一輩子省吃儉用存下的50萬元傾數捐出成立“振美教育基金”,幫助鄉里的貧困孩子上學。

老人用全部的力量傾注脫貧事業,用信仰之光照耀奉獻人生,目前已資助困難學生235人次。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徐冬梅 女

漢族,56歲

九三學社會員

安徽行政學院副教授、副處長

駐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王寨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

她,情繫“三農”,多次向組織請求:“我是研究農業的,應該去農村,把研究的東西奉獻出來”。在她的言傳身教下,研究生畢業的女兒當了扶貧村官,相濡以沫的愛人也主動要求去扶貧一線。

她,年逾半百,依舊與同事們一起走村串戶摸實情,精準施策謀實招。她幫扶的王寨村迅速建起了光伏電站、就業扶貧車間和電子商務扶貧驛站,實現了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她說,“當個人理想與組織需求相契合時,那才叫幸福!”。哪怕肺癌、甲狀腺癌纏身,化療纏人,也不退縮;哪怕被直接從村裡送進手術室,也無怨無悔!在組織強行將其撤回治療時,她仍強烈要求重返扶貧一線,無愧為村民貼心的“徐大姐”、孤兒最親的“徐媽媽”。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夏森 女

漢族,95歲

中共黨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外事局研究員(已退休)

她,耄耋之年不忘初心、捐資助學,自2006年以來先後捐出多年積蓄和離休金188.7萬元,用於改善中國社科院定點扶貧單位丹鳳縣、上猶縣有關學校的教學條件,共資助78名家庭貧困大學生上學。

她,為革命老區捐資助學不圖回報,捐獻100萬元設立“夏森助學金”,用於資助家庭貧困大學生上學和改善教學條件,親自審改“夏森助學金”實施辦法,並強調“資助的學生不光要看他考入的是幾類、幾本大學,而主要看他的思想道德表現,資助的學生必須熱愛祖國!”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張渠偉 男

漢族,52歲

中共黨員

四川省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

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他,自2014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

他,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患上嚴重“耳石症”和“青光眼”,不顧失去生命和雙眼失明的危險,依舊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同時撰寫理論文章、政策解答和宣講課件10萬餘字,組織幹群輪訓10.9萬餘人次。

他,貢獻才智,調研提出攻堅督戰隊暗訪、專題片曝光亮醜、“七大”戰役攻堅、九比九看問效、駐村紀檢員和義務監督員雙推監督等20餘種攻堅方法,破解督導、推進、監管等三大難題。

他,創新設計“六個一”社會愛心扶貧,累計認捐認助社會扶貧資金7.2億元。示範引領形成“鐵軍扶貧”“巾幗扶貧”“電商扶貧”“社會扶貧”等渠縣扶貧特色品牌。渠縣累計退出貧困村57個,減貧12.3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72%。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千千萬萬的他們奮戰在扶貧一線,千千萬萬的他們心繫貧困人群的幸福生活。農村扶貧改善了中國貧困人口生存狀況,有效促進農村貧困人口的人權保障。脫貧攻堅加快了中國消滅絕對貧困的步伐,大幅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準。

“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

有你們的參與,實現全民攜手向美好目標邁進的願望還遠嗎?

今日互動:

將獲贈1017國家扶貧日定製紀念小驚喜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